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学理论》2015,(26)
罗尔斯在其著作《正义论》中借助无知之幕的原初状态假设,为我们设计了一套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即"正义原则"。自由、平等和对最少受惠者的关照是罗尔斯的根本议题。可以说,这一原则对于正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来说仍有许多可取之处,公平正义仍然是现代中国不可忽视的主题原则。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提法都昭示着党和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在他的正义理论体系中假设了一种"原始状态"和"无知之幕"的理想社会状态,认为只有在"无知之幕"的状态下,人类才可以实现绝对的正义。同时指出了两大正义原则及其优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理论价值的三个公正,即起点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罗尔斯正义论具有社会契约性、理论直觉性、集体道德性、有限自由性和正义至上性的特点。他的理论虽然开创了对自由平等关系理解的新境界、推动了政治哲学主题从自由向平等转变、修正了自由主义的个人优先性以及对弱势群体给予了人道主义关怀,但是他运用的是非历史主义的推演方法,其理论只是暂时性地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维护或改良了资本主义的价值框架,却没有从根本上指出资本主义的矛盾,其价值观依然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其理论中设想的社会形态是假设的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具有较大的差距,难以实现,且在其正义论中过度地讲平等,患有绝对平均主义痹症。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5)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通过"原初状态"的设置,推导出了两个正义原则。作为一种论证方法,它有很多细致和深刻之处。我们在运用罗尔斯正义论原则分析现实问题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具体分析,尤其注意分析历史背景、阶级状况、各方利益的诉求,然后再结合正义论原则解决现实社会的各种不公平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观念和方法,被罗尔斯在其《政治自由主义》中称之为"政治建构主义",用作解释他的正义理论。而柯亨则在《拯救正义与平等》中,集中批判了这种社会正义的建构主义。社会正义的建构主义试图在原初状态下建构出正义原则,柯亨认为无论是建构的方法还是关于正义原则的解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柯亨对罗尔斯为代表的社会正义的建构主义的批判主要从正义的特殊性、首要性以及受环境的影响等几个层面展开。这种批判实际上也是规范与道德之间的权衡和论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主张"义务论"伦理学的方法,坚决反对西方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功利主义和目的论的伦理原则。他认为,正义是不受偶然的社会和自然因素影响的自律的理性人的一致同意,是作为理性的人的自我构建。这与康德的义务论伦理是完全相契合的,康德的义务论伦理就成他批判反对功利主义和目的论的最有力的武器。罗尔斯从康德的自律道德原则出发,设计论证了他的《正义论》理论原点"原初状态"理论。  相似文献   

6.
王玮 《学理论》2010,(27):49-50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并不是从原初状态出发,而是从更深的基础:人性的道德权利出发,进而来保证自由平等权利的赋予以及作为公平的正义的实现,从这个基础上来理解作为公平的正义实质上便是基于道德性的正义。  相似文献   

7.
王涛 《学理论》2011,(31):39-42
罗尔斯对公平正义两个原则的推导是《正义论》理论部分证明的核心,也是理解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罗尔斯通过两条路线来推导正义原则:其一是对正义原则的概括,其二是从原初状态引出的论证,后者构成了正式的证明。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从康德的道德哲学出发,在《正义论》中通过“原初状态”的概念设定了在康德的目的王国的程序,原初状态是对康德实践哲学在现代哲学中程序性展现.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70年代,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掀起了西方政治哲学的再次繁荣,影响至今犹在.罗尔斯的理论旨趣区别于所有前辈,他把正义诉诸于社会制度而不是个人德性,两个正义原则即平等的自由权原则、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可以直接应用于社会基本结构.这两个正义原则是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结合,是实质而非形式的,具有可欲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王晓曦 《学理论》2011,(20):33-34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罗尔斯在其出版的《正义论》一书中,以"公平正义"作为核心概念,提出了正义的三个原则即最大自由平等原则、差别原则和机会平等原则,并探讨了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等问题。而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罗尔斯的正义观出发,对胡锦涛的公平正义观进行探讨,结合我国实际,发掘罗尔斯正义观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丽斯  李富得 《学理论》2012,(16):185-186
公平正义是罗尔斯正义论的主题:其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其制度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基础,其分配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其合作是社会和谐的实现路径,罗尔斯正义论对当代大学生正义观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使大学生得到健康而自由的发展,从而达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71年,美国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罗尔斯发表了其传世之作<正义论>.在<正义论>中,罗尔斯认为家庭属于正义原则的范围,并肯定了家庭在培养正义道德中的作用,但是,当将正义原则运用于具体制度时,罗尔斯认为家庭不应该属于正义的领域,女性主义认为,这是政治理论传统中割裂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结果,只有克服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对立,才能实现社会的正义.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正义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里士多德以中庸为特色的政治正义观反映了其政治哲学的价值理念。他从伦理学“中庸至善”的基本思想出发 ,认为政治正义同样遵循着这一原则。“法律是中道的权衡” ,“中庸是适用于一切政体的公理” ,“获得财物须以中庸和比例为准则”以及“品质为现实活动所决定”等准则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政治正义的基本理念和特色 ,代表了西方政治正义的原初状态。亚里士多德政治正义观有其产生的现实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对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析罗尔斯和诺齐克关于差别原则的不同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差别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在正义学说史上以其个性特征塑造了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形象。分析罗尔斯和诺齐克关于差别原则的不同认识,是理解二者关于正义问题争鸣的一个重要内容。作者根据罗尔斯的《正义论》和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主要阐述了罗尔斯与诺齐克关于差别原则的立论依据、论证的逻辑特征以及二者关于自由与平等关系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一些理论与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一、罗尔斯公平正义观的启示和意义当代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在其名著《正义论》(1971年)中详细地阐发了有关公平正义的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涉及公民的基本自由或权利,其大致意思是国家应该优先保障每一个公民平等地享有尽可能广泛的基本自由或权利;第二个原则所处理的是"基本自由"之外的重要价值(包括收入、财富、机会、权力等)的分配,其大致意思是,分配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制度安排在符合机会公平这一平等原则的前  相似文献   

16.
在分配正义问题上,当代西方主要形成了罗尔斯的"公平的正义"和诺齐克的"持有的正义"两种主张,二者均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共享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思想,从人类解放层面超越和校正了当代西方的分配正义原则,促使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共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自然法、自然状态理论在近代以前颇受欢迎.其理论基点在于某种正义的应然,无论是自我保全还是追求幸福生活,都是理性谋划的结果,是符合正义的。在近代,罗尔斯设计了一个无知之幕,也就是公共之善,通过对人类整体生活的关切.或者说是对个体未来不幸的可预知的恐惧.社会中的个体关注代际与来来的幸福,至少可以避免不幸。基于此,给予不幸者利益分配上的照顾,这种照顾与其说是对同类不幸的悲悯,更像是慈善的储蓄。这些理论都是理性与平等精神支撑的以单一的人际关系或者说人际利益关系为基础的考量人类幸福源泉的学说,这种逻辑不仅在抽象的政治学理论中绽放光芒,而且具有相当的普世性。可在这种原初状态下设计情形来研究行政伦理。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的战争正义思想生发于罗氏正义理论,以康德为代表的和平主义伦理传统是其价值基础,通过对和‘平主义的汲取和扬弃,罗尔斯为万民法奠定了"现实乌托邦"的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19.
综观历史,关于正义的观念皓若瀚海。罗尔斯有感于对正义理解的纷繁,提出了正义的“概念”和“观念”之分。然而,当罗氏以“权利”作为正义的底色时,他的正义“概念”实际上落入了他所定义的正义的“观念”之窠臼。鉴于此,通过对正义与社会秩序以及人的自我实现之间的关系的揭示,本文试图给出一个政治哲学意义上的“正义”,以期在一定程度上结束正义的概念纷争。  相似文献   

20.
试图阐述罗尔斯《正义论》中的基本观念.《正义论》的目的有二,其一在于表达民主传统的共同核心之精髓——公平的正义,其二在于给功利主义以替代物.自19世纪以来,功利主义一直主导着政治思想中的盎格鲁·撒克逊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