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超 《理论探讨》2007,(6):140-142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问题的治理日益成为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以跨界水污染治理为例,对跨界公共问题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跨界公共问题治理的五种模式,包括层级治理模式、区域整合模式、府际合作模式、准市场化模式和社会治理模式。当前,我国应实行以府际合作为主导的复合型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0)
流域府际合作治理机制是流域跨界公共事务的府际合作治理的关键所在。从概念界定着手,梳理流域府际合作治理机制相关研究。国内学者从博弈论及共容利益理论分析府际合作治理的动因,对府际合作治理机制多集中于跨界水污染治理,大致研究方向分为流域区域利益补偿与利益分配机制研究,跨界流域联合防治机制研究以及流域府际合作治理协调机制研究。最后作者就流域府际合作治理有待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为有效的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的府际协合治理将这种角色体现的淋漓尽致。美国在联邦政府层面,设立联邦应急管理署,国土安全部,国土安全部下建立《国家事故管理系统》并制定《国家响应计划》以此促进联邦、州、地方各级政府全面提升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能力。在州层面,《州际应急管理互助协议》(EMAC)为跨州区域灾害性公共危机管理协合治理提供合法性机制,各级地方政府都设有应急管理中心,并形成县与县,县与市,市与市协合治理的模式。美国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这种府际协合治理模式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跨区域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的大量兴起,地方政府间的开放和合作趋势不断深入,但由于制度惯性、市场竞争、资源稀缺等原因,府际间的合作治理出现一定的路径依赖,如何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克服区域发展所导致的负外部性效应,以合作治理的形式提供优质的区域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成为地方政府所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地方政府间应构建新型的跨区域合作治理的行政制度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增强跨区域合作的动力,以实现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1)
我国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跨界污染是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之一。地方保护主义、府际间横向分割、治理行动协调难、府际间协作治理执行依据不明确等是影响流域跨界水污染协作治理的主要原因。建立流域跨界水污染的防治机制、协调机制、行政问责机制,完善跨界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是提高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成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跨行政层级和区域的公共治理难题增多,现有政府治理体制“碎片化”治理困境的日渐凸显,二者内在地要求加强府际协作治理。加强府际协作治理能力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供需结构均衡。加强府际协作治理能力建设需优先提高府际协作关系建构与维系能力,着力锻造持续改善府际协作治理绩效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跨界治理的内在动力、典型模式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渐深入,单个国家内的跨界问题日趋凸显。为应对此种跨界问题,西方学术界对跨界治理展开了颇具深度的理论分析。新区域主义学派认为跨界治理的内在动力在于经济发展,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跨界问题会随之消失。但实践并未如此,跨界问题反而突出,于是跨界治理的内在动力在于政治驱动的学术观点开始出现,此种观点认为只有地方政府之间达成实质性的契约关系,将跨界问题提到公共议程上,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目标的跨界治理典型模式中,主要有伙伴关系模式、行政性合作模式和碎片化模式等三种。在此基础上,西方学者还对跨界治理的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公私伙伴式和"新葛兰西"式两种迥异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跨区域重大工程项目具有跨地域性特点,涉及多个地方政府的利益协调.利益主体众多、管理制度不完善、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容易引发府际冲突,影响项目顺利实施.如何有效解决跨区域重大工程项目横向府际冲突问题,已成为工程项目管理以及府际治理的重要方向.府际合作能够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跨区域公共事务的实施和发展.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以跨区域重大工程项目横向府际冲突为研究对象,分析冲突的表现方式和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主体协同、制度协同、利益协同"三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机制,可以实现横向府际冲突协调,对跨区域重大工程项目横向府际冲突管理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有利于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跨域治理是应对跨域政务服务需求的有效治理理念,可以为市场要素跨地区流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行政支撑。“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务服务价值导向,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增效,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的地方政府合作基础,为政务服务跨域治理府际合作提供了可行性。科学且高效的府际合作动力机制是政务服务跨域治理效能实现的重要保证。基于APT-R模型,构建起政务服务跨域治理府际合作动力机制。通过对长三角S市“跨省通办”实践的调研分析,发现其府际合作动力机制存在运行梗阻,表现为引力有限、压力不均、推力式微和阻力难消。这是地方行政系统内外部的利益、组织、制度、理念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优化政务服务跨域治理府际合作动力机制,需要从提升引力、平衡压力、强化推力和消减阻力入手,调适四个作用力的方向和力度,形成府际合作的动力合力,切实增强政务服务跨域治理效能,助推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25)
在区域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公共危机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亟须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来解决。与经济合作的相比,危机合作具有危机共享、责任追究和被动合作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危机合作的难度。从对比研究中,文章对政府危机合作的权责不清、相互推诿,政府公共治理合作乏力,地方干部政绩考核不够科学、合作缺乏法律依据和规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社会高风险期,加上各种自然灾害与人为事故纠结在一起,在社会急速变化的过程中,各类公共危机问题被迅速地集中和放大,蕴含着不可忽视的各类风险,其中跨界危机的有效治理成为考验政府执政能力、风险化解能力的难题。跨界危机治理过程碎片化怪相,导致跨界区运作机制瘫痪,秩序混乱。整体性治理,无论从价值意义还是工具意义上,都高度契合跨界危机治理碎片化的逻辑修正。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规范及治理手段等方面全面推进整体性治理模式的建构对提升跨界危机治理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0)
环保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整体空气质量状况显示全国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若从区域的角度看,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等地区的雾霾问题依然不容乐观。研究认为只有运用市场的经济的手段,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雾霾问题。分析建立在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治理理论上,构建跨界合作雾霾治理价格机制,分别论述了价格机制建立的必要性、重要性、设计框架和运营模式。建议建立跨区域的跨界雾霾管理委员会,要求遵循市场规律,运用价格杠杆,在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监督下,征收雾霾税或提供财政补助,形成跨界雾委会、地方政府、污染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四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实现跨界合作雾霾治理价格机制"钻石模型"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13.
在公共危机频发的时代,对公共危机信息的管理,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公众对公共危机的认识,已经不仅仅是来源于政府,可以通过更多样化的途径来掌握信息,了解实情。因此,公共危机信息的公开需要在多元主体之间寻求跨界合作,政府则应予以充分的关注以及在跨界合作中扮演协调者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区域化程度明显提高,国内开始形成众多城市圈。城市圈具有特殊的经济社会特点,可以作为一种解决区域公共问题、实现区域治理的方式。城市圈边界灵活开放,同时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区域一体化的前奏。城市圈内的地方政府合作阻力小、合作积极性高,城市圈认同感较强,这有利于区域治理中的政策协调,有利于改善地方府际关系。但是,城市圈的整体发育水平还不够高,必须进一步积极实施城市圈战略,提高区域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谷松 《行政论坛》2014,(2):65-68
区域一体化的本质是实现对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无障碍跨界流动,这与地方政府间因自利性而引发府际利益冲突并运用行政权力对资源配置的市场化造成的阻滞,构成了现阶段我国区域一体化实现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的过程也是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建构和协调融合的过程。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主导与阻滞表现在:地方政府是区域一体化实现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地方府际间利益冲突是区域一体化实现的主要障碍;地方府际间利益协调是区域一体化实现的关键要素。基于地方府际间利益协调视角的区域一体化实现路径是:形成地方府际间的利益协调系统;运用内外联动的网络协调模式;构建地方府际合作的内生传导机制,优化地方府际间利益协调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16.
论府际环境治理中的协作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治理形态,府际环境治理在本质上应当是一种合作治理.而广义的合作又存在着协作与狭义的合作之分,与此相应,府际环境合作治理也存在着从协作到狭义的合作之本质差异和历史嬗变.其中,府际环境协作治理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而府际环境合作治理则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过程中,单个行政主体无法应对和化解跨域性公共危机,跨域合作治理成为必然选择。我国地方应急合作属于全方位、行政主导式的合作模式,其合作创议从"随意"走向"规范",合作过程呈现非完整性特征。在地方应急合作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现象、功能单一、制度不健全和结构体系缺失等问题。为此,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互动的新型合作模式,重视府际合作关系中的利益补偿,完善跨域应急协调机构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形成彼此信任关系与合作共治体系。  相似文献   

18.
跨界治理视角下社会冲突的形成机理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科层体制的管理模式与社会冲突的跨界特征之间正在形成强大的结构性张力。深入研究社会冲突的跨界特征和形成机理,以实现对社会冲突的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动态治理,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领域亟待破解的一项重要议题。通过引入跨界治理理论,并运用案例研究方法,笔者发现区域问的公共政策差异、政府部门间的"碎片化"管理、行政体系内信息的纵向控制、利益补偿中市场机制和公民参与的缺失是中国社会冲突形成的重要原因。建立中央政府层面的跨区域利益协商和平衡机制,搭建地方政府间的经常性对话机制,形成层级政府间的授权和信息共享机制,构建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合作式治理模式是社会冲突跨界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大都市区的府际关系复杂,跨域公共问题突出,政府间合作共治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探索了形式多样的大都市区治理公共问题的组织模式。典型组织模式是建立统一的大都市区政府,建立双层制的大都市区政府,建立特定管理目的特别区政府和建立区域政府联合会或区域委员会。除了通过兼并和合并的方式建立统一的大都市区政府外,其他几种组织模式都有联合政府性质,由大都市区多个地方政府共同组建一个共同治理大都市区的合作组织。这些合作组织具有组织创设的合法性、组织职权的明确性、组织运行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20.
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具有复杂性、外溢性和公共性,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原则的属地治理方式难以解决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性问题,新时代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府际协同治理是有效履行政府治理职责和环境治理改革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区域生态环境府际协同治理在治理理念、组织结构、制度供给、协调机制以及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为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府际全面、充分、有序协同,必须从突破传统治理理念、完善治理组织载体、加快有效制度供给、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五个维度完善区域生态环境府际协同治理路径,以更好地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