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雪  李紫烨 《理论导刊》2022,(8):122-127
文化强国战略与意识形态安全相互建构、彼此促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方面。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属性夯实文化强国战略的发展根基:它指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防范国内外敌对势力文化的全面渗透。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向度: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文化独立发展、坚守文化安全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秉持多元文化平等交往,世界文化只有摒弃意识形态偏见,以平等的文化主体身份对话交流、相互借鉴、共荣共生,才能真正构建出多元文化差异化共存、和谐化共处的现代文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换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阔步走向理想的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本课题  相似文献   

5.
《理论视野》2021,256(6)
具有鲜明历史观照和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能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复兴提供科学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壮阔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领导文化建设以救国、立国、兴国、强国,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开创与推进,到社会主义文化的确立与巩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全面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6.
于凌炜 《学理论》2013,(16):29-3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尽快改变那些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王珏 《邓小平研究》2016,(3):153-155
毋庸置疑,九十多年来中华民族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与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及文化强国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推进密不可分。如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如何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强国战略及其演进轨迹?如何通过研究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宏大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借鉴?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胡学举。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战略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项重大举措,而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却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文化强国战略思想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而发展,党的几代领导人先后对建设文化强国提出了发展和创新的理论,将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战略思想逐步发展、完善、成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发展思想、党的几代领导人文化强国思想以及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与分析,为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和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都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了强调和阐述。试从国家民族的全面发展、应对复杂的世界文化发展形势、解决当下存在问题三个角度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提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邹广文 《理论视野》2012,(12):15-16
社会文明离不开文化建设,随着中国经济的世界崛起,我们更需要在世人面前展示出富有魅力的国家文化形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念,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可以说这一表述为今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确立了总的纲领。从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优势,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阎 《学理论》2024,(1):14-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彰显“融通四方、传达善意”的文化情怀、倡导“和“”德”的文化态度、秉持“人民性”的文化价值标准,为建构民胞物与、追本溯源的中华文化体系提供了准则和方向,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起到了理论定向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苓  王绍森  丰仕琪 《求知》2013,(8):30-32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时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认真领会这一重要战  相似文献   

14.
经立芳 《求知》2013,(8):42-4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广播电视媒体作为传播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最广泛最便捷的桥  相似文献   

15.
《理论视野》2021,258(8)
新时代,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总进程中有更加明晰的战略定位。大学是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中心,大学文化建设要承担起精准服务文化自信的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等新使命。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新时代的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6,(3)
正在全面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并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这些论述,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新课题,深刻阐明了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四大重要关系:即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国内与国际、开放与自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要求,为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确立了科学的理论指引,更为建设美丽天  相似文献   

17.
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需要法治文化的参与和共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语境下的法治文化,可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法治建设的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之一。党领导人民在法治建设的路径上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成为了领导建设和发展法治文化的核心力量。建设和发展法治文化,也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实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李炳毅  王丽鸽 《理论导刊》2012,(8):66-68,7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其中提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走出去"为我们打开了一条新思路。在内在文化转型与外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下,只有深入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走出去"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全面地实现文化自觉,更科学地践行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处理好文化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正确分析和判断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明确提出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实施文化强国战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注重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也为我们不断发展繁荣地方文化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