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亏损非经济因素影响刍议冯呼和在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活力,亏损和微利企业占有相当比重。其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但在许多情况下,企业的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十分突出。有人对20D0象国有企业亏损情况做了调查,发现属政策性和宏观环境因素亏损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办企业,表面上是在做产品、卖产品,但实质上我们是在“做文化、卖文化”——顾客们想什么?需要什么?怎样才能使他们满意?我们为什么要办企业?我们凭什么判断是非、决定取舍?我们对创新持什么态度?怕不怕竞争对手?如何看待成功或风险?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员工三者的利益?……这些都是文化,而不是技术。这些问题不解决,设备再先进,生产率再高,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顾客需要,一切都是空话。而“文化的问题”,又只能用“文化”才能解决。科学技术所能解决的是能否生产好东西和怎样生产好东西,而什么才算好东西和为…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亏损成因及扭亏途径再探赵德之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国有企业普遍效益不佳,不少企业亏损严重,有的已陷入资不抵债、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困难境地。认真研究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探索扭亏增...  相似文献   

4.
1996年,云南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达191户,比1995年增加11户,亏损金额4亿元,比目标2.86亿元超亏1.14亿元,比1995年上升176%,实现利润总额91亿元,比目标1245亿元少3.39亿元,比1995年少7.6亿元。为了搞清这些企业亏损的原因,我们到一些地州,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调查,采取实地了解和开座谈会的形式,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导致亏损的各种原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我们认为,企业亏损,有市场的原因,有体制的原因,有企业自身的因素,也有宏观政策的因素。一、企业亏损的原因1、市场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因…  相似文献   

5.
理论信息     
旧体制:企业亏损的深层原因国家统计局经过全面调查认为,旧体制积累的问题,是企业亏损的深层原因。企业结构存在严重问题必然导致亏损。由于目前企业的资产组织结构基本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布局,不少企业不仅资不抵债,而且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需要淘汰。据测算,这部分企业约占国有企业的25%左右,其亏损额约占全部亏损额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财富》杂志从1990年开始对全球企业进行排名,次序是按前一年的销售额。他们称之为“世界500强”,其实,说这些企业是“500大”更为合适。因为这些世界大企业的亏损情况与其规模一样令人吃惊。1991年,500强中服务业有52家亏损。制造业有73家。1992年,服务业有62家亏损,制造业的情况更为糟糕。1993年,制造业100强中亏损企业仍有24家。1994年,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开始混合评选,500强企业共有46家亏损,在前100强企业中有12家亏损。1995年,前100强中有14家企业亏损。…  相似文献   

7.
当前,福利企业亏损现象较为普遍,少数单位的亏损状况长期得不到扼制,已经危及到企业的生存。笔者认为,对亏损企业加以分类,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是必要的。亏损类型企业的生产类型、技术条件、管理水平不同,发生亏损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人目前情况看,福利企业发生经营性亏损有以下几类:历史负担型。企业历史包袱太重。特别是占用银行贷款多、利息负担重、生产成本高,企业如牛负重。笔者所在地有家3o0人的福利企业,截止去年年底,贷款额高达517万元,仅支出银行利息每年就需82万元。有些存在着潜亏的福利企业,由于库存…  相似文献   

8.
这两年来,不少地方工业企业亏损比较严重,这当中确有一些不可人为逆转的客观因素,但我以为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亏损主要是由于厂长经营行为失当造成的。如果给这些厂长“体检”诊断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种“常见病”。——当家不理财。这种人往往不考虑投资回报率和资金利润率,有的明知产品利润率大大低于银行利率,还要组织生产,结果是生产越多,亏损越多。再加之较长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绝大部分物资企业陷入困境,步履维艰,据有关资料表明物资企业亏损面之大,亏损额之高为历史之最,据此有人将亏损的原因归咎于宏观调控,市场疲软,税制改革、资金紧张等等,但我认为,造成物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状况的原因,除了具有外部环境因素和客观困难外,真正造成物资企业亏损的应该是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问题。那么,物资企业亏损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呢?一、对形势分析不准,决策失当,预测失误造成相当一部分的物资积压。一方面,在价格滑落的形势下,抱着侥幸心理,以为物资行业遇到的困难是偶然的,暂时的,期望市场好转和国家给政策,犹豫观望,没有果断处理库存,使资金压死,利息  相似文献   

10.
对崇义县水泥生产企业亏损情况的调查人行崇义县支行计研股崇义县内5个水泥厂为何由盈利大户变为亏损大户?水泥生产规模的扩大为何没有带来同步经济效益的增长?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崇义5个水泥厂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996年末崇义5个水泥厂无一盈利,...  相似文献   

11.
问题的提出:什么是决定企业绩效 的基本变量? 改革20多年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运行绩效呈现滑坡的总体态势。学术界和企业界将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体制(产权制度缺陷)、结构(结构不合理)、比重(国有经济比重过大)、环境(市场环境不好)等方面。这些都只能部分解释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但也只是国有企业亏损的外因,它们无法解释在同样的外在环境下,为什么有的企业绩效好并且发展迅速,有的企业扭亏为盈甚至起死回生;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放弃股份制转向抓内部管理后起死回生,而一些企业改制推进面较大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国有物资企业摆脱困境的出路(马子山)目前,国有物资企业经营出现前所未有的严重滑坡,市场萎缩,销售锐减,效益下降,全行业亏损。面对这一严峻的情况,国有物资流通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何认识和把握市场形势,摆脱困境。有效遏制行业亏损,已成为国有物资企业...  相似文献   

13.
法国青年对基督教的态度法国近期的一项民意测验结果表明,青年人对基督教的教规和信条持怀疑态度。他们对其他的信仰形式的好感使宗教当局感到不安。弗朗索瓦是阿尔卡泰尔公司的工程师,现年26岁。他说:“当企业不再需要自己时,一个青年怎么能设计自己的前途?”弗朗...  相似文献   

14.
原则问题     
该书的《英文版作者序》中说:“这是一部探讨政治哲学和法理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著作。它探讨的理论问题有:什么是自由主义?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自由主义?我们是否应当对法律和道德持怀疑态度?如何定义集体繁荣?什么是解释?法律何以与其说是发明的事情,不如说是解释的事情?它也是一部探讨一些紧急政治问题的实践著作。  相似文献   

15.
叶薇 《现代领导》2014,(10):6-7
央企上市公司年报显示,部分企业亏损,但高管照样拿高薪:有的企业业绩相近、净利润差不多,董事长年薪相差高达200多万元;按照公开数据,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董事长的年薪均超百万元……多年来.国有企业尤其是一些垄断性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薪酬待遇较高,但效率不高,群众意见比较大,改革呼声高。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长期严重亏损的部分直属福利企业走出困境?除了强化管理,练好内功之外,还有没有其它途径?我认为依托社会大企业,实行转轨嫁接,是直属福利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几年来.唐山市民政局多方捕捉信息、抢抓机遇,通过请进来召开座谈会、走出去毛遂自荐的办法,广泛与有关经济部门、社会大企业的项导和企业家取得联系,广泛寻求合作伙伴,为福利企业的发展寻求新路。采取多种形式,实现转轨嫁接由于唐山市直属福利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司,规模和效益状况各异,为实现最佳组合,他们本着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又…  相似文献   

17.
香港信心向好的三个标志 在香港整个过渡期,英国人手中始终握着一张“信心”牌挑战信心、指责中方这样做影响港人信心,那样做会影响港人信心。中国恢复先例主权是不可逆转的。进入97年后,香港市民对香港前途有没有信心?事实是雄辩的。信心标志之一:资金流向香港。香港早在70年代末;一些外商,主要是英资财团的大亨们开始视“97”为政治风险,他们重新部署财团发展策略,实行分散投资,以避97风险。他们出手一些在香港的物业,套现资金转到海外投资,到80年代末基本完成“香港与海外各占一半”的企业发展策略。但部分资金调离香港是将…  相似文献   

18.
社会要帮助生活困难职工走出困境王立铭对8999家企业调查分析,生活困难职工大致分成4类人员:一是低收人职工;二是部分离退休人员,三是下岗待工和失业人员;四是身患严重疾病或残疾职工.这些职工生活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l、部分亏损微利企业职工工资及劳...  相似文献   

19.
三、中国国有企业景气状况及其成因1.国有企业的景气状况近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效显著,但是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矛盾,最突出的问题依然是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亏损严重。1998年上半年企业亏损居高不下,经济效益进一步滑坡。1997年底,全部预算内国有企业的亏损总额为744亿元,比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正伴随着21世纪的春风朝我们扑面而来,在我国,人们对知识经济持欢迎态度有之,持保留,猜疑甚至否定态度的也有之,这反映了国人特别是理论界对于知识经济这一个新经济形态的慎重思考,由此引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知识经济究竟离我们有多远?中国应不应该发展知识经济?笔者对于当前我国报刊,杂志上某些文章将知识经济作了过分夸大宣传的做法不敢苟同,尽管知识管理是当前的热门话题,笔者主张应冷静,严肃地去审视和宣传这个概念,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史也提醒我们:未雨绸缪,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本文仅就我国发展经济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略陈浅见,以求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