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前内阁官房长官梶山静六8月17日在朝日电视台公然声称,日美两国的防卫合作范围“理所当然包括台湾海峡”,因为他“非常担心中国会以武力解放台湾”。他说,当中台发生“纷争”时,如果美国采取行动,而日本袖手旁观,那么,日美安保条约还有什么作用。19日梶山再次坚持日美防卫合作范围包括台湾海峡,说自己“不过是谈了原则论,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梶山的讲话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和威胁中国的主权与安全,受到日本有识之士及亚洲舆论的谴责。  相似文献   

2.
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岸信介政府,不顧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国和苏联的一再警告以及亞洲和其他各国人民的譴責,正在加紧进行修改日美“安全条約”。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侵略性的美日軍事同盟,不惜把日本拖入一場原子战爭的灾难,以便繼續推行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爭政策和  相似文献   

3.
以反对修改和要求廢除日美“安全条約”为中心,日本人民保衛和平、反对核武装、要求禁止原子彈、氫彈的斗爭,在8月份,即在日本投降十四周年的前夕,又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8月6日,日本各地一百多万人民展开了反对修改日美“安全条約”第五次全国統一行动。在东京六万多人举行的中央大会上,通过决議,反对修改日美“安全条約”,并要求阻止用原子武器武装日本軍队,主張打倒推行危險政策的岸  相似文献   

4.
美帝国主义的头子艾森豪威尔从6月14日至20日在菲律宾(14日至16日)、中国的台湾(18日至19日)、冲绳(19日)、南朝鲜(19日至20日)进行了强盗旅行,到处都遭到了人民的反对的浪潮,特别是吃了日本人民的閉門羹,受到了中国人民反美武装示威,打炮“迎送”,这个瘟神匆匆溜回美国,非常狼狈。  相似文献   

5.
台湾问题与日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借美国对华采取强硬政策,不断提升与中国台湾省的关系之机,在台湾问题上对我国施加压力。最近,陈水扁不顾国际舆论反对,要强行推行“防卫性公投”,导致台海局势紧张,日本国会议员、前首相森喜朗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和坚决反对,2003年12月25~27日对中国台湾省进行了为期3天的“访问”。日本的所作所为激起了中国的强烈愤慨。日本这样做显然有悖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大局,那么,日本这样一意孤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一、战略上企图制约中国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各界广泛出现中国“威胁论”、“霸权论”的论调。由于历史上日本曾…  相似文献   

6.
1984年,泰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不买日货”的标语布满了整个泰国。这次运动的中坚、学生运动中心向泰国全国人民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说:“日本在泰国从事多种经济活动、企图把泰国置于日本的奴隶地位。目前充斥泰国城乡的日货不是泰国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而是奢侈品,这给泰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信中号召泰国人民发扬爱国精神,起来抵制日货,避免浪费钱财。学生领袖把这封公开信寄往各大报社、政府机关和工会,以此信为引爆物,一次抵制日本商品的排日运动迅速波及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日本垄断资本在所谓“高速度增长”的政策下,正以异常的速度加快着资本积累的进程,不断地提高资本和生产的垄断集中程度。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控制日本和转嫁危机,也在经济上加紧掠夺日本人民。在日、美垄断  相似文献   

8.
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反动势力不顧日本人民的反对,决定在1960年1月中旬签訂新的日美軍事同盟条約。这一决定引起了日本各阶層人民的極大憤怒。反对日美軍事同盟的斗爭有了新的高漲。目前,这一斗爭的規模正在不断扩大中。日本政府的官員一再辯解說,这个条約是防御性的。但是,从条約的內容和日本政府最近一系列的活动来看,这个条約不但不是防御性的,恰恰相反,它使日本成为美国侵略亞洲的主要帮凶和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日本外务相藤山爱一郎于1959年11月10日在众議院解釋新条約所适用的地区——“远东”的  相似文献   

9.
关东大地震不仅给日本带来惨烈的损失,还造成关东地区极大的社会混乱。灾后产生了“不法鲜人①暴动”等谣言,引发了自警团和警察、军队滥杀在日朝鲜人、中国人以及日本的社会主义者等一系列血腥事件。日本政府“先发制人”的社会治安政策是造成这一惨案的根源。大地震后反动的治安政策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灾害救助,加深了殖民地人民的心理裂痕,而且成为日本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今年公历4月13、14、15日这三天,是老挝人民传统的新年佳节,也是家喻户晓的“泼水节”。由于老挝历上,泼水节是在五月,因此,老挝人民又把泼水节叫做“五月节”。老挝民间传统的节日几乎每个月都有,除泼水节外,都规定在老历相对固定的日子上。但是泼水节却以阳历三百六十五天一周年的形式,相对固定地规定在公历的4月13、14、15日里。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日美军事同盟出现的新变化是深化和细化军事合作的具体事项,“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日美同盟的发展趋势是“世界中的日美同盟”。日美同盟今后的作用是“共同保卫日本”、“共同应对周边事态”,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日本加强日美同盟的战略意图是利用日美军事同盟,确保日本安全;依赖日美军事同盟,遏制地区危机;依靠日美军事同盟,管理国际安全。  相似文献   

12.
1945年8月间,越南人民趁日本无条件投降之机,凭藉已经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和日益壮大的革命力量,从北到南举行起义,在全国范围内向侵越日军及其走狗夺取政权,迅速砸烂了殖民主义枷锁,推翻了封建君主制,结束了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史称“八月革命”。关于“八月革命”走的是什么道路,众说不一。西方有人认为是和平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只是近百年,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而使两国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幸的曲折。特别是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过双方友好人士和团体的努力,中日民间来往有了发展。到1972年,中日两国终于重新恢复正常关系,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今年是“七·七卢沟桥事变”’50周年,又是中日恢复邦交15周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回顾一下两国关系的这段曲折发展的历史,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西德四年一度的大选已经在9月19日收场了。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所谓“选举”,只不过是“每隔几年决定一次究竟由统治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代表和压迫人民,——这就是资产阶级议会制的真正本质,不仅在  相似文献   

15.
安倍内阁提出“有主张的外交”的新理念后,日本积极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出台“亚洲通道计划”、“自由与繁荣之弧”、“价值观联盟”等一系列新举措。然而,这并非日本改变其以日美同盟为主的外交基轴,而仅仅是日美同盟战略框架内的政策调整。日本对欧、对俄的基本外交政策也不会改变,争取“入常”仍将是今后日本外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迎来"不惑之年",而标榜重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却公开表示,在钓鱼岛问题上必要时将动用自卫队。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前所罕见的。野田首相发表相关言论的实质、决策背景是什么?日本武力介入钓鱼岛的图谋和预案是什么?日本武力介入钓鱼岛受到的法律制约是什么?日本是否要在钓鱼岛问题上与中国不惜一战?这一系列新问题都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9月16日,以日本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领导的新内阁成立。新内阁由来自民主党、社民党和国民新党的17名阁僚组成。新内阁是“建设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同盟关系”还是坚持“亲善”的外交战略?是真心“回归亚洲”,还是要走“日本的新道路”?中日两国是“臣服”关系,还是平等互惠关系?探讨日本外交政策,有利于我们认识日本新政权的外交走向,恰当估价日本的外交政策,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及相关法案的出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及相关法案是在美日战略的转移、“中华威胁论”、右翼战争翻案逆流高涨等背景下出台的。“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及相关法案有悖于日本和平宪法 ,是使日本宪法空洞化的“战争法”,带来的后果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9.
5月初,美国国务卿、国防部长和日本外相、防卫厅长官再次举行“日美安全协商委员会”会议(简称“2 2会议”),就采取具体措施,强化日美同盟,明确日美军事分工合作,落实去年2月19日“2 2会议”提出的“地区与世界共同战略目标”最终达成协议。这一协议的实质是推动日本加强军事力量,实现日美“军事一体化”,进而将日本全面纳入美国全球战略体系,使之成为美国维持和加强其全球和亚太霸权地位中的“坚定的战略伙伴”。其动向直接关系到日美军事同盟与日本国家政策未来走向,导致亚太乃至世界战略格局的重组,与我国安危密切相关,值得严重关注。一…  相似文献   

20.
伪满14年期间,日本策划并实施了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其政策是通过“移民计划大纲”、派遣“试验移民”及“百万户移民计划”来进行的。日本移民政策的形成过程、各种类型的移民活动及通过国家与民间的管理机构对进入中国东北移民的管理,是为了把日本移民组织成武装集团,监视和镇压当地人民,以达到其长期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