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引言郴州,历史积淀深厚之地。郴字专为郴州而造,古称"林邑"。郴州有苏仙岭位于城区,苏耽采药济世传说使之与道教结缘,被誉为道教洞天福地的天下第十八福地。被贬谪郴州的秦观作词、苏轼作跋、米芾书写  相似文献   

2.
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省)人。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以苏轼之荐,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绍圣年间,屡遭贬谪,仕途坎坷。秦观深受苏轼爱重,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工于诗词,而以词的成就最大,是北宋词坛上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作有《淮海集》和《淮海居士长短句》。他的词语言淡雅,音韵优美,运意含蓄,耐人回昧。但题材较窄,多涉男女爱情和对本人不幸身世的哀愁,感伤色彩浓厚。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他的《浣溪沙》词:  相似文献   

3.
正以《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而留名千古的词人李之仪,不仅文学成就斐然,其为人行事也为历代后学所称道。他一生与范纯仁、苏轼、苏辙、折可适、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贺铸、李公麟、米芾、陈师道、李廌等诸多朝廷重臣、戍边将帅、文人雅士交游甚厚,与苏颂、王安国、孔武仲、郑居中等诸多宰执人物亦多有交从。其中,李之仪与王安石变法颇为倚重的三司使、《梦溪笔  相似文献   

4.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实践美学派的核心观点,在我国美学史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一观点具有什么样的美学内涵?以秦观词为具体的阐释对象,从创造美与审美两个方面来看,这一观点具有合理性,具有丰富的内涵。秦观词根源于秦观的实践活动,是按照"美的规律"的能动创造,凝结着秦观的复杂感情与思想、性格与气质、智慧与才能,是秦观本质力量的体现。作为审美主体的我们,通过感知审美对象来肯定和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秦观词作为审美对象蕴含着极其宝贵的审美价值,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承载物。  相似文献   

5.
秦观观画医顽疾秦观(字少游)是宋代著名的大词人,有一年,秦观在河南汝阳县任职时,由于劳累过度,脾胃不调,出现厌食、胸闷、恶心、腹胀等症状。请当地名医诊治,服药数周,未见好转,秦观忧心忡忡,结果病情更加严重。秦观的好友高氏,是位古画收藏家,也略通医理。...  相似文献   

6.
李大伟  吕冬青 《前沿》2008,(9):184-186
秦观是北宋名家,以诗文闻名于当时,同时他也是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他人词,词材也;秦观词,词心也。”多情敏感细腻的秦观善于捕捉最微妙的情绪变化,以“情与愁”这两大最基本的文学创作主题,既博采众家又能自出机杼,创作出风格清新婉媚、舍蓄蕴藉的词作。  相似文献   

7.
理论创新应当与法治精神相契舍,以现代法治为保障,以推进法治为己任.  相似文献   

8.
<正>自2002年从事人大工作到现在,我与《人大建设》已相知相伴15年了。15年来,以《人大建设》为媒介,我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同时通过《人大建设》不断砥砺发展的进程,与她同频共振。多年来相识相知和相守,我发自内心地说:"《人大建设》,我永远的良师益友!"良师:工作的引航明灯2002年,我任乡人大秘书。当时,没有网络,  相似文献   

9.
王凡 《同舟共进》2013,(2):56-59
吴祖光与周恩来的相识相知是从吴的著名话剧《风雪夜归人》开始的.从重庆到香港到北京,几十年来吴祖光一直没有离开周恩来的视线,并多次接受周的文化使命……谨以此文纪念吴祖光先生逝世10周年.  相似文献   

10.
王向清  朱小略 《求索》2010,(4):116-117
濠梁之辩的实质是庄周从知"道"进于逍遥的过程的形象阐述,所以它是知性判断而非移情判断,惠施作为核心人物之一,在逻辑上混淆"类"和"个体",即混淆"异类不能相知"与"异体不能相知"两个标准,得出了自相矛盾的结论,从而为庄子"异体相知"的认识论添加了一笔重要注释。  相似文献   

11.
身为一个"地师级"领导,情愿到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跟那里的百姓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他,就是宋代著名大诗人、曾经做过密州知州的苏轼。"自讨苦吃"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主动要求到山东密州(今诸城,宋时辖胶西、高密、安  相似文献   

12.
在这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立70周年将临的日子里,父亲所述他与邓演达先生相识相知、生死相托的往事,不断在我脑中盘桓,心头萦绕,以至夜不能寐。  父亲季方是在邓先生到上海物色黄埔军校教官时认识他的。初见邓先生似乎生活优裕,觉得与“肉食者”谋革命是没有意义的,经先生解释是工作需要,方始释然。到黄埔后,因了解到父亲一无不良嗜好,独嗜“真善美”,邓先生遂留父亲在办公室做他的助手,相知日深。二次北伐时,他俩经常与俄国顾问铁罗尼一起讨论农民与土地问题,就更志同道合了。  邓演达二次出国,在莫斯科与宋庆龄、陈友…  相似文献   

13.
共和国的诞生,既是打出来的,也是谈出来的。中共与民主党派之间,也有一个从相疑到相知的历程。靠着协商民主,新中国的各种力量被凝聚在一起。这也是一种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4.
与书友甘建华相识到相知,忽忽三十余载。总观其作,用笔沉着稳健,浑厚洒脱。字势舒展大气,呈现复归淡泊雅静之面目。作品形式多种,书体多样,乃作者文化素养的自然定格。  相似文献   

15.
苏轼贬谪黄州时期所创作的诗文和书迹作品为研究文人诗书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提供了范例.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情感是多元的,既有初到黄州时的惊恐和凄寂,又有感念君恩的戒慎与忠诚;既有对先贤忠烈的敬重和仰慕,又有对道释思想的借鉴与尊崇;既有对仕途功名的企求和期冀,又有对隐逸耕读的追慕与向往;既有自比梅花的清高和孤傲,又有笑对人生的超脱与旷达.多元的情感反映了苏轼思想的丰富和深邃.  相似文献   

16.
苏轼的情感极为复杂与丰富。在其饮酒诗中,苏轼对于理趣的追求,对于情感的抒发,对于人生的整体态度都通过与酒相关的不同主题表现出来。而透过这些主题,反映的是苏轼性格中的积极与旷达。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在报上读到一篇文章,说到苏轼批评贾谊不善“自用”,以致他的才能失去了发挥的机会,最后抑郁而死。苏轼对此颇感惋惜,说他“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其实,苏轼自己又尝真通“自用”之道呢,不也坎坷了一辈子么!  相似文献   

18.
诗魂的祭奠     
李白和苏轼属于全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天才之列 ,他们生活所在的公元 8世纪的盛唐到公元 12世纪的隆宋 ,代表着中国诗学才华最辉煌的时期 ,也代表着中国诗风最深刻的转变时期。我们纪念李白和苏轼 ,实际上是祭奠中国作为一个辉煌的诗国的最有魅力的诗魂。从李白到苏轼 ,从盛唐到隆宋 ,4 0 0年间中国诗歌从讲究生命体验的唐音 ,发展为讲究趣味咀嚼的宋调。中国诗学实践变得无比的丰富多彩 ,诗学品性、诗学思维方式广泛地舒展到不同的精神层面、不同的文化趣味和不同的技巧运用之上 ,唐、宋合观 ,充分地展示中国诗学世界的灵动、精湛和空间无比…  相似文献   

19.
说钱     
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钱出世,人类便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有钱能买鬼推磨“、“钱可通神“、“钱迷心窍“、“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金钱面前不动摇“等等,与钱有关的名言警句历代不绝。笔者受钱的诱惑,也想说说钱。市场经济时代,实行等价交  相似文献   

20.
何晓苇 《求索》2013,(11):68-70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变革天下法度,旨在富国强兵。这与苏轼裕民的政治价值及其治国方略产生了尖锐冲突。苏轼认为,"裕民"理应成为变法之归旨,它是一个义蕴丰富而深广的概念范畴,与"富民"有别。"裕民"既涵盖了执政的举措在御民、抚民,于民以宽仁、宽缓,又统摄了治国"富民而措刑"的"民德归厚"之根本价值。苏轼认为,王安石变法"急於有功而贪富强",有病民、贫民之弊,乃至败坏天下之风俗。裕民作为苏轼政治理念的核心价值,贯串于熙宁前后苏轼的诸多思想言论和政治主张当中。裕民之道与富国之法也成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