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高中法治教育校本课程既要注重与其他学段的连贯性,又要注重差异性。作为统编教材的必要补充,在课程构建中要坚持以生为本,明确开发利用的出发点;要精选内容形式,凸显开发利用的闪光点;要创新评价方式,激活开发利用的拓展点,由此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学科、课程协同联动,完善课程教材体系,系统进行法治教育,更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法治素养需求。与此同时,应对高中法治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进行调整,做到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校园评价与社会评价、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三个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高校法学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高校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引擎,在此背景下催生高等教育生态体系的新一轮变革。我国法学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重论文轻教学、价值取向偏差、评价标准模糊、同质化严重等顽疴尚未解决,互联网技术浪潮的冲击对高校法学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又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建立科学、完备的高校法学教师评价制度体系,注重师德、政治修养及文化自信的定性指标考量,科学设计教学工作量化评价标准,增加信息素养与相应能力的考核评价,建立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分类考核评价,为高校法学教育体制内涵式发展、培育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完善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5,(6)
<正>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一道,共同支撑起法治中国的大厦。建设法治江苏,必须探索构建组织领导健全、分工责任落实、基础支撑有力、创建体系完善、考核评价科学的保障体系。一是组织领导要健全。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的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领导体制,把  相似文献   

4.
刘辉  王越 《青年论坛》2014,(1):6-11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持续加深,也给人的发展,特别是青少年发展带来尖锐挑战。对处于成长发育时期,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的青少年来说,新媒体素养教育已是迫在眉睫。我国新媒体素养教育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严重滞后于蓬勃发展的各种新媒体,但也有不少有价值的实践。从已有的新媒体素养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我国新媒体素养教育的几种模式,并将其与国外成熟的新媒体素养教育相比较,对于构建既适应世界潮流又符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策略和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鉴于青少年对法律认知不够、法治意识薄弱和法治观念尚未牢固树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激发青少年学习法治知识、发展法治能力、提高法治素养、参与法治实践的自觉性”。因此,法治教学要采取有效的转化策略,落实好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生活化的法律常识,融通结构化的法治思维,开展素养化的法治实践,在法治保障下健康成长。1.显隐相生,将知识转化为常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通过普及法治知识,  相似文献   

6.
台湾地区环境法治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佳 《前沿》2010,(10):195-197
伴随着台湾地区的《环境基本法》以及其他相关法规的出台,我国台湾地区较为完善的环境法治体系基本形成。文章从框架性的角度分析台湾地区环境法治体系的基本理念、原则及具体措施,并梳理学者对台湾地区环境法治的优劣评价,以期对我国整体环境法治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积极的启示和镜鉴。  相似文献   

7.
廖原 《桂海论丛》2014,(3):117-120
在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之后,如何实现法治就成了国家与社会的共同目标。孙中山先生在近百年前就意识到国民整体宪法意识提升对于国家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国家中推行"训政"的主张。我国的法治推行实际上走的是以政府主导的模式,公务员的法治素养直接影响着法治推进的步伐,训政思想精髓对我国的现代宪法学教育有启迪作用。宪法是统领一国法制体系的基本法,宪法学是以宪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通过对宪法学功能定位的转型,将宪法学教育功能融入对公务员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培养与培训之中,以公务员和准公务员为主要教育对象,可为中国的法治及宪法实施培育出制度土壤。  相似文献   

8.
我国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与青少年社会工作现实服务,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职业素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以职业胜任力模型为指导构建了本土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职业素养的基本框架,剖析了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职业素养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职业素养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9.
黎尔平 《人权》2007,(6):43-45
2007年6月14至16日,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中心"主办了一次由大陆、台湾、澳门和香港两岸四地学者及部分国外学者近50人参加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公民素养教学及研究"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要讨论公民素质教育中的法治教育,而法治教育主要指的是人权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我国未成年人法律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健全和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宣传未成年人法律制度,促进青少年法治研究的繁荣和研究队伍的壮大,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和中国法学会共同举办了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为主题的大型系列活动。2014年1月20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作为地道的"数字原住民"触网年龄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与此同时网络使用问题也逐渐突出,而学校目前作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承担主体,是网络素养教育中最为基础、重要的一部分。基于此,本文从青少年学校网络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切入,通过梳理英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芬兰等学校网络素养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的实践探索,进一步分析中国的学校网络素养教育现状,并提出建构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法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这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法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法治素养教育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充分发挥宣传、团队组织及相关文化部门的主观能动、协调联动作用,紧扣泰兴银杏这一本土文化资源,实现“银杏文化”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不断培植亮点,孕育特色,逐步构建起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主体的网络教育体系,引导广大青少年走上了一条自主提升思想道德素养的内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识”,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公共生活,参与法治实践,提高法治素养。法治教学必须基于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在法律知识和生活实践之间架构桥梁,促进知行合一,以法治厚植生命底色,培育学生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的进程中,法治教育应成为我国中小学校中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但现实中中小学的法治教育格局并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的。本文着重分析了现有中小学法治教育的不足,并对构建新的中小学法治教育格局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6.
未设立法学专业之高校的法治教育普遍存在法律课程设置不科学、法治教育师资队伍专业素养不高、学生未树立法律信仰等问题,严重影响甚至阻碍了高校法治教育的推进。为完善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各高校应健全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氛围,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7.
论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凸现了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本文从素质教育、网络舆论的引导以及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战略三个方面,探讨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关系.提出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树立一种媒介再现建构现实观念,培养一种主体独立批判意识,形成一种创造创新能力,强化一种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未设立法学专业高校的法治教育普遍存在法律课程设置不科学、法治教育师资队伍专业素养不高、学生未树立法律信仰等问题,严重影响甚至阻碍了高校法治教育的推进。为完善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各相关高校应从教材及教学实践着眼健全法治教育课程设置,加强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氛围,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9.
以往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路径是"三位一体",注重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动能发挥,个人层面和国家层面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参与,个人层面和国家层面也应该纳入到法治教育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路径。个人层面应注重内化教育及认同性教育;国家层面应该注重法治教育的适应性、本土性、实践性、衔接性、时代性;学校层面既要注重课程、师资、制度等方面,也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家庭层面应提升家庭成员的法治素养,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层面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提升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不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青少年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强调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知识都具有情境性。通过对2019年江苏省《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的赏析,感悟人文情境,实现核心价值引领,辨析法治情境,树立法治思维,巧设文化情境,厚植家国情怀,借用媒介情境,培育学科素养,从而体会中考情境式命题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理念的关照与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