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全 《群众》2023,(10):35-36
<正>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以“生态化、轻量化、市场化、艺术化、价值化”为抓手,全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宜居、宜业、宜游”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获“江苏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称号,镇党委获评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2.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需要着力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此,只有牢牢站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以全新的思维来认识和考量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意义,以全新的视野评判目前乡村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尤其是认清其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才能确保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进而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3.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村地区共同富裕进程中必须紧紧抓住的牛鼻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产业兴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破解在农村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缺乏发展要素以及发展格局亟待调整等现实困境,本文从完善农村产业发展要素与科学布局农村产业发展等角度提出了推动农村产业兴旺的具体对策,以期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战略,是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部署。在过去的一年,5年过渡期政策的落实和实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新的一年中,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仍然是脱贫地区的底线任务,要在完善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就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的基础,实现乡村的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和有效治理逐步推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5.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五个振兴,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关键当是组织振兴,组织振兴关键是农村党组织振兴,农村党组织振兴关键是制度创新。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没有组织振兴就没有产业振兴,更不会有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6.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紧迫任务,是党和国家开展"农村、农民、农业"工作的纲。如何进行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依靠什么,这是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乡村振兴主要依靠人、产业和环境,而这三者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基础是法治,保障也是法治。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四者存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能促进社会链条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坚持质量、绿色、品牌和科技等核心要素,植根于县域,依托乡村农业资源,以农民为主体,积极创新创业,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业态丰富的产业体系。为此,可以从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重视质量、绿色、品牌和科技四要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等方面寻找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将统领乡村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事业。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之间的内在逻辑涉及因果逻辑、主体逻辑、实施逻辑三个方面,在实践中要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及规范理念和产业思维。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是要精准规划乡村振兴方案和市场营销方案,创新利益分配机制;二是要精准识别客源市场和贫困农户,提升地方经济效益;三是要精准开发特色商品和"三农"人才,培育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王立平 《重庆行政》2019,20(3):24-2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发展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科学论断,为实施好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各地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动力。  相似文献   

10.
张森 《人民论坛》2023,(17):104-109
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要保持乡村文化的连续性,坚守乡村文化的伦理性内核,坚持乡村文化的整体性,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实践层面,乡村文化振兴应坚持农民、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文化发展策略,即坚持农民主体,强化家庭本位,推动社区“重建”。  相似文献   

11.
乡村生态振兴不仅是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主要内容。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需要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强化农村水土资源保护,合理控制自然资源利用强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培育乡村生态产业,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满足农村居民美好生活追求。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正在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发展的核心战略。乡村振兴策略期望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教育是一个核心要素。教育的振兴与发展可以给乡村带来"留下来的希望",也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引领农村籍学子返乡就业,促使农村籍高职学生毕业后参与家乡的产业建设、文化教育活动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在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获得职业发展,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文章简要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学生返乡就业的需求,提出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就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就业的优化思路与践行路径,以期能够为深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集聚农村人才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优化农村空间布局,完善“城—镇—村”三维空间布局;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构建现代农村商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量质提升;创新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构建持续助农增收机制,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构建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基层软硬件设施及配套服务等举措,以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袁明 《理论月刊》2023,(11):128-137
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发展能力建设与乡村文明建设的制度承载,从“政策引导”到“法律跟进”的顶层设计应当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发展逻辑,法政策学则为法律跟进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方法论。在法政策学视角下,对“目标—工具”的政策模式与“权利—义务”的法学范式进行有机整合,以受教育权保护为立法起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法律机制落实。通过制定篇章结构为总则章、农村学前教育章、农村义务教育章、农村职业教育章与法律责任章的《乡村教育振兴条例》,明确乡村教育振兴的概念意涵、权利义务主体、立法目的、主要制度、模式与程序等基本规范要素,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建构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多元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也指出,"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庆市都市近郊型乡村,近年来九龙坡区铜罐驿镇立足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市、区对铜罐驿的发展定位,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生态本底,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那么,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广大农民是否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2019年4月21日.  相似文献   

18.
乡村人才匮乏、后备人才资源不足,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懂农业、懂技术、懂市场的专业人才参与建设。由于各类因素的限制,目前许多乡村振兴政策和举措多以上级政府牵头,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存在无法因地制宜、可操作性差的缺陷。文章旨在通过研究如何全面激活乡村基层人才服务平台的作用,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第一生产力,形成“人才+产业”的创新创业孵化综合平台,全面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9.
让县城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其核心是要把发展要素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转变为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尤其是要促进市场、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从城市向乡村流动,从而盘活乡村发展的要素资源、拓展产业资源功能、促进文化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推进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促进城市业态向乡村转移,成为乡村发展的新业态,从而拓宽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利用乡村的空间、环境、农业生产和生活系统等实现农、旅、体、教等三产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程涵 《新东方》2023,(1):65-70
乡村文化建设理念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思想指引。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发展和村民文化需求共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理念的革新与演进。通过梳理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可对这一演进过程有清晰认知,即改革开放初期文化服务于农村改革、新农村建设侧重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新时代以来注重挖掘文化独特价值和重塑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文化建设理念的演进对于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启示,即坚持党的领导和农民主体作用相贯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相协调、文化血脉赓续和文化创新相融合、乡村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共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