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我们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职责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切实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相似文献   

2.
屈琦 《青年探索》2009,(6):26-29
闲散青少年是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是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重点对象。动用文化的系统功能,通过弘扬权利文化、消弥歧视文化、祛除犯罪亚文化,以主导价值观为核心进行文化整合等“文化善治”的方法,对预防和矫治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当前全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状况,进一步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深入推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办公室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流动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课题组,于2007年9月至11月期间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成都、郑州、沈阳这8个省市目前在押的25岁以下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4.
屈琦 《青年探索》2012,(1):70-74
闲散青少年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边缘青年群体。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中小城市,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尤为突出。闲散青少年群体的存在有着深刻的教育、经济、文化原因。预防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特别应注意提高闲散青少年的就业技能,促进其正常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文章从青少年的认识水平、自我意识发展、情义需求、欲望、生理需要等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特点,并从青少年的个性结构特征、环境影响、网络影响、学校教育、家庭因素以及个体主观方面等讨论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最后就如何从社会、网络、学校、家庭、心理学等方面构建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预防体系,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流动人口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及比重均呈上升态势,以侵财型为主,但违法犯罪的种类、领域有多元化趋势,违法犯罪主体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绝大多数,暴力性突出,地域化特点显著,动机多样化,侵害对象以流动人口为主等特点。预防流动人口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应正确评估流动人口地位、作用,逐步健全预防治理流动人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体系,以《流动人口管理法》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法治轨道,增加流动人口与流入地居民间的亲合感,减少流动人口青少年因受歧视而形成的对立、仇视情绪,开放教育资源,预防流动人口青少年因就学、就业困难而诱发违法犯罪,实施农民工最低工资限制,开展法律援助,减少流动人口青少年合法权益受侵害后产生的报复性违法犯罪,建立问题流动人口青少年帮教、挽救组织。  相似文献   

7.
马超 《公安研究》2012,(6):49-52
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青少年违法犯罪出现居高不下趋势。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研究,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问题。公安机关在预防和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要实施完善立法、改进司法、发展机构、加强教育四项长效举措,以及深化社区警务、优化成长环境、实施挽救工程三项短期措施,抑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8.
试析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我们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职责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切实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总结工作,交流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令人担忧.本文从社会转型期的角度审视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和心理因素,提出必须从社会入手,破除社会、学校和家庭在青少年教育问题上的"三角债",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青少年教育问题,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违法犯罪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其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本文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入手,着重阐述家庭、学校、社区和司法机关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如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应根据青少年的自身特点,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构筑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以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和平地区14-16岁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研,概括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特征,分析了他们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本文作者号召全社会重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更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所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途径应从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借鉴国外经验,立足本国国情和上海市情,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特殊性,本文就如何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核心指标提出如下建议:(1)青少年的年龄段应当统一和明确,可把青少年界定为已满14周岁不满25周岁的人群.(2)以公安机关查获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数据为基础,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将青少年涉罪率作为核心指标,青少年犯罪率作为参照指标.(3)以核心指标为基础,建立青少年犯罪定类监测指标体系.(4)制定青少年犯罪数据采集的统一标准和要求,重视和完善各部门的数据收集与统计制度,并建立和完善公检法司、人口办、青保办、劳动部门等各相关部门有关青少年数据的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6.
网吧经营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导致网吧不良资讯泛滥。网吧提供虚幻、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甚至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使青少年误入歧途。因此,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网吧安全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7.
2011年6月16日,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和共青团中央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在北京友谊宾馆联合举办了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成果座谈会。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就加强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提出三点希望: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成为席卷全球具有共同性的问题。我国由于无固定职业的社会游动群体的出现,使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势头;青少年毒品犯罪以及网络犯罪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并出现了违法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集团化、专业化等特点。如何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进行分析,在社会预防方面制订科学有效的办法和对策,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周围不良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个不同层面全面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观因素进行了深刻剖析,最后从加强道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以及净化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从而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这一问题做为一个社会化的问题,要求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工程,对青少年进行广泛的权益保护、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法制》2014,(16):56-56
在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指导下,由中央综治办一室、团中央权益部和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为了明天——关爱青少年彩虹行动”微电影大奖赛日前在京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