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43号《民政信访工作办法》已经2011年6月30日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部长李立国二○一一年七月一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民政信访工作,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信访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25号《民政部门实施行政许可办法》已经2004年6月7日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部长李学举二○○四年六月八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民政部门行政许可实施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民政部门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民政部门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法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救灾捐赠活动,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保护捐赠人、救灾捐赠受赠人和灾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人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救灾捐赠受赠人捐赠财产,用于支援灾区、帮助灾民的,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救灾捐赠受赠人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二)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条救灾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34号《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7月10日第一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部长李学举二○○七年七月三十一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民政部门管理的伤残抚恤工作,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11,(10):40-40
1999年12月23日,民政部颁布的《民政信访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加强各级民政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指导、规范民政信访工作,切实保护民政信访对象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民政信访工作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办法》制定时间较早,已经远远滞后于当前信访工作形势的需要;信访总量呈大幅上升趋势,信访任务和压力与日俱增;信访群体范围不断扩大,特殊民政服务对象的诉求日益增多,群众法律意识增强,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2005年新的《信访条例》出台后,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又下发了系列文件和制度规定,《办法》需要及时作出相应修订。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安机关信访工作,维护公安机关信访秩序,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保持公安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根据《信访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畅通信访渠道,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投诉请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家庭寄养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儿童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 第三条 家庭寄养应当有利于被寄养儿童的抚育,成长,保障被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二章 被寄养儿童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被寄养儿童,是指监护权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被民政部门或者民政部门批准的家庭寄养服务机构委托在符合  相似文献   

8.
信访条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条例》已经2005年1月5日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07,(9):34-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34号《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7月10日第一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部长:李学举二○○七年七月三十一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民政部门管理的伤残抚恤工作,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对象为下列中国公民:(一)在服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退出现役的军人,在服役期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14号《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已于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二日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发布施行。部长:多吉才让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五日第一条为了规范收养登记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下简称收养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收养子女或者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登记。办理收养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第三条收养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和孤儿的,在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  相似文献   

11.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府办发[2014]33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已经2014年3月17日市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重庆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引导信访人依法有序信访,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甬政发[2015]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宁波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1月13日宁波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实施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市、县两级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强化有权处理行政机关责任,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引导信访人依法有序信访,推动信访事项及时解决,提高信访工作效能,根据《信访条例》、《浙江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县级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环保举报热线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畅通群众举报渠道,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根据《信访条例》以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4.
第53号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9月4日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部长 李立国 2014年9月23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本办法所称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是指移交政府安置的由民政部门服务管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离休退休干部(以下简称军休干部)。  相似文献   

15.
刘彦昆 《小康》2010,(5):30-34
5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信访条例》届满五年。 第一部信访条例在1995年制订,十年之后的2005年,在信访高峰期国务院重新修订了《信访条例》。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基层信访工作者坦言,《信访条例》中的若干规定已经滞后于现实,那些不合时宜的条例正在困扰着信访官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政》2004,(7):28-3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民政部门行政许可实施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民政部门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民政部门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正鄂政办发[2020]5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修订后的《湖北省信访听证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20年11月22日湖北省信访听证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信访听证行为,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湖北省信访条例》,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访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对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作出处理、复查、复核意见之前,为查明事实、分清责任、明确依据,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对信访事项所涉及的事实、证据、依据和程序进行陈述、质证、辩论、合议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信访条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85号现发布《信访条例》,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总理李鹏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信访,是...  相似文献   

19.
信访条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3 1号《信访条例》已经 2 0 0 5年 1月 5日国务院第 76次常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 ,自 2 0 0 5年 5月 1日起施行。总理 温家宝2 0 0 5年 1月 1 0日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信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8月19日)沪府规[2019]3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修订后的《上海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上海市信访事项核查终结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的活动,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引导信访人依法有序信访,根据《信访条例》和《上海市信访条例》,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