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墨西哥移民在美国主要分布于农业、矿业和铁路修建等特定行业,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逐渐转向建筑业、制造业、零售业和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与墨西哥移民置身的行业模式相符,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相对低下,往往分布于低技能和低薪职业种类中,无论与非墨西哥移民还是与美国本土人相比,墨西哥移民体力劳动者比重偏大,从事专业与管理类职业人数较少,纵向流动缺失.这种职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墨西哥移民在美国社会分层中地位低下,这既与其自身人力资本状况相关,也源于美国经济与社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1821年墨西哥独立后进行了两次较系统的现代化努力,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迪亚斯在"秩序与进步"的口号下进行的现代化运动和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革命制度党政府领导的进口替代工业化进程。这两次现代化运动尽管对墨西哥的发展和工业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未能真正实现其现代化的目标。墨西哥是重要的发展中大国,对其历史上经历的两次现代化进程的模式、路径和得失加以分析有助于得出一些对于我国当前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1821年墨西哥独立后进行了两次较系统的现代化努力,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迪亚斯在“秩序与进步”的口号下进行的现代化运动和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革命制度党政府领导的进口替代工业化进程.这两次现代化运动尽管对墨西哥的发展和工业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未能真正实现其现代化的目标.墨西哥是重要的发展中大国,对其历史上经历的两次现代化进程的模式、路径和得失加以分析有助于得出一些对于我国当前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墨西哥人口城市化回顾与展望杨启藩在墨西哥历史上,除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血腥征服外,也许再没有其他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能像人口城市化那样给这个“鹰和仙人掌之国”带来过如此巨大的变化。“20世纪后半叶,墨西哥已不再是农村人口居主导地位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墨西哥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82年以来,墨西哥制造业经历了三个调整阶段。结构调整表现出外向化、客户工业化、与美国经济一体化和生产高度集中化等特点;它带来了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繁荣及部分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结构性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这种结构调整说明,新自由主义政策没能有效地全面推动墨西哥工业化的发展,反而使墨西哥成了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一个环节,生产链的断裂严重阻碍着墨西哥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指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落后的农业经济和农业人口向以工商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经济和城市人口转变的自然历史进程。从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来看,首先是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化带来了现代化。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一种伴生现象,是工业化的产物。自40年代墨西哥实施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后,城市化也随之迈开了步伐。一、城市化发展的第一阶段(1940~1960)  1940~1960年是墨西哥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阶段。1940年时墨西哥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4.9%,到1960年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7.
拉美主要国家吸收外资的成效、教训和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拉美主要国家吸收外资的成效、教训和启示陈才兴自20世纪50年代起,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国都采取了封闭或半封闭的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模式,实行主要依靠大量吸收外资,发展耐用消费品、资本货和中间产品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对势不可挡的国际竞争采取视若无睹的态...  相似文献   

8.
墨西哥城市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但墨西哥真正的城市化,即由农村社会变为城市社会、由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转变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还是在本世纪内实现的。进入20世纪以后,墨西哥经历了一个持续的、不问断的城市化过程,尽管墨西哥总人口、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都在不断增长,但城市人口增加得更加迅猛一些,城  相似文献   

9.
简析1982~2003年墨西哥的经济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起 ,墨西哥历届政府进行了深刻的经济改革。墨西哥的经济改革使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重要的转换 ,从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内向型发展模式转换成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模式 ,宏观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投资环境得到改善 ,墨西哥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 ,墨西哥的经济改革也有不少失误和教训 :改革未能缩小贫富差距 ,反而加大 ;贸易自由化使国内生产体系逐步瓦解 ,从美国进口大量粮食 ;不少原来从事进口替代工业的中小企业破产 ,取而代之的是从事出口加工的客户工业 ;墨西哥经济越来越依赖美国经济  相似文献   

10.
墨西哥毒品问题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此后,墨西哥贩毒集团的组织化加强,毒品问题日益渗透到墨西哥政治和社会中,对地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卡尔德隆政府以军事手段禁毒引发了严重的毒品暴力.墨西哥毒品问题源于政府能力低下,贫困和特殊的地缘、地貌.涅托当选总统后,墨西哥将更加关注社会安全和禁毒的长效机制,弱化军事选项.墨西哥毒品暴力在短期内可能相对缓解,但毒品问题的解决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的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70、80年代的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伴随着工业化的实现,韩国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本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是这些不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许多方面不适应或者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相似文献   

12.
墨西哥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措施周小妹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墨西哥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政府面对的棘手问题。据统计,在墨西哥8500万人口中,约有48%的人生活在贫困和极端贫困之中,他们在卫生、教育、食品、住房、自来水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得不到保障。失业...  相似文献   

13.
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同步进行的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 ,一直是中国拉美学界关注的研究课题 ,但是 ,要做出更深入的研究 ,仅仅停留在地区层次的一般性研究上是不够的 ,必须进行系统的个案研究和剖析。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博士生导师徐世澄先生所著的《墨西哥政治经济改革及模式转换》一书 (世界知识出版社 2 0 0 4年 3月出版 ) ,正是这样一部个案剖析的佳作。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 ,墨西哥已经步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是拉美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经济规模比较大的国家。但 1 982年 8月墨西哥率先宣布无力偿还外债 ,拉开了拉美国家乃至第三…  相似文献   

14.
杨令侠 《拉丁美洲研究》2015,37(3):27-33,80
研究墨西哥北部边境地区的经济与人口,除了国家本身的政策变化外,还要考虑边境城市的特殊身份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的优势和劣势。20世纪后半期,墨西哥北部边境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旅游业和客户工业的发展是其主要的驱动力。20世纪50年代边境地区旅游业的兴起是墨西哥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初动因,它带动了边境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流动。此后,墨西哥不断规范和调整旅游产业,以适应墨美两国经济和人文交流的需要。60年代起,得益于墨西哥北部边境工业计划和墨美经济合作的实施,加上墨西哥毗邻美国的地缘优势和廉价劳动力优势,客户工业不仅为墨西哥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大发展。在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中,墨西哥北部边境地区产生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边境人",他们塑造了不同于墨西哥内陆的、复杂而丰富的边境文化,也改变了边境人口的数量、结构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墨西哥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石油不仅是国内最主要的动力资源,而且可以大量出口赚取巨额外汇。目前,墨西哥的能源消费90%依靠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1%和29%,其余5%靠水力,4%靠煤,1%靠地热、太阳能及其它能源。1985年国内石油的消费量为五亿三千八百万桶。随着墨西哥经济的逐渐恢复,国内石油的消费量仍在继续上升。石油产品是国家垄断的商品,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为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保证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实施,长期以来政府  相似文献   

16.
正一、绪论东盟10国虽然开始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的时间不同,但均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将出口导向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心。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相对起步较早,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欧美的电子产业,特别是半导体产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从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出口导向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很少关注外商投资。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关系研究无论在国外还在国内都属拉美研究中的新兴领域。 2 0世纪 60年代中期 ,智利大学国际研究院及其《国际研究》杂志以及墨西哥学院的《国际论坛》杂志最早在拉美出现 ,2 0世纪 70年代拉美国际关系的研究机构和出版物才逐渐增多。尽管如此 ,很长一段时间内 ,拉美国际关系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二战前 ,国外拉美国际关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国际法、一些国家的外交史、拉美与美国或欧洲之间历史关系的一般描述。二战后 ,国际关系研究在美国被作为政治学的一部分 ,但在拉美 ,这一领域长期受法学影响。中国对拉美国际关系较为系统的…  相似文献   

18.
欧人和美人输华的白银都来自西属美洲。美洲白银生产集中于两个地区,即上秘鲁(UpperPeru,现玻利维亚)和新西班牙(现墨西哥)。从16世纪70年代到17世纪30年代,秘鲁所产白银占西班牙属美洲输出白银总量的65%。(46)1581—1600年,仅是上秘鲁的波多土银矿(Potosi)每年就生产白银254吨,约占全世界产量的60%。18世纪初以后,墨西哥成为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地。1803年,墨西哥所产白银占全美洲的67%。(47)从18世纪以后,80-90%的美洲白银都由西班牙的“银船”运往欧洲。由于欧亚贸易的迅速扩大,从美洲输往欧洲的白银大部份又转输…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的墨西哥历届政府致力于渐进性选举制度改革,扩大反对党的参政空间,旨在维护革命制度党的执政合法地位。1946年《选举法》奠定了墨西哥现代选举机构的基础,1977年选举改革大大推动了现有政治体制的合法性。经济转型时期的选举改革意在解决不断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仍然相对封闭的政治体制之间日益不对称的问题,增加选举的透明度和对选举进程的监督。1996年塞迪略政府的选举改革朝着自由和公正又前进了一步,为反对党参政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并且结束了总统候选人"指定制"。墨西哥的选举制度改革带来两个重要影响:一是有利于墨西哥从一党霸权的威权主义体制转变成竞争和多元政党体制;二是有利于维持20世纪后半期的政治稳定,而且2000年大选时的执政党更替也没有造成政治制度的断裂和社会动荡,呈现出政治成熟和民主国家的平稳化特点。只有深入理解选举制度改革的历程,才有助于理解今天墨西哥的选举式民主。  相似文献   

20.
墨西哥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徐世澄1997年7月1日,墨西哥新的社会保障法①(下称“新法”)开始生效。“新法”对原来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对退休和养老金制度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它将对墨西哥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墨西哥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拉美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