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顺进 《人大论坛》2014,(12):53-54
d“举手表决和书面填票表决把自己的想法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既碍于情面,又有思想顾虑。电子表决器更能反映我们的真实意愿。”11月28日,剑河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25次会议,常委会组成人员首次使用电子表决器进行会议签到和表决,成为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
30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在表决和投票方式的制度设计和实现手段方面,也在不断走向完善。“文革”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曾先后采用过鼓掌、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而“文革”期间,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也不再应用,代之以鼓掌通过。“文革”结束后,随着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化,人代会上开始出现反对票,告别了鼓掌“一致”通过的历史。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1990年,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一次使用电子表决器,电子表决方式由此发端。此后,广东、山西、陕西、辽宁等地区在人代会或常委会会议中开始使用电子表决器。2004年起,武汉市人大开会使用电子表决,  相似文献   

3.
正表决,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不可或缺的手段,是民主的必要程序和坚实保障。表决计票方式的演进见证了民主法治的进程。1954年以来,全国人大经历了由鼓掌、举手表决,到无记名投票,再到以电子表决为主要方式的表决计票。从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1966年"文革"前,全国人代会的表决方式基本是鼓掌、举手与无记名投票并用。"文革"期间,鼓掌成为主要的表决方式。1979年,无记名投票再次启动。198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使用电子表决器,1990年,全国人代会也开始使用电子表决器。自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后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议案采用投票方式、举手方式或者其他方式,由主席团决定。宪法的修改,采用投票方式表决"。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规定"常务委员会表决议案,采用无记名方式、举手方式或者其他方式"。监督法明确规定撤职案的表决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表决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也反映了民主的发展与进步。历届全国人大会议的表决方式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一开始举手表决和无记名投票两种方式一起发挥着作用。后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电子表决器被引入到人大会议当中,其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举手表决的方式正逐渐被摒弃。这体现了一种新的趋势,一种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主席团决定: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议案和法律案采用按表决器的方式,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如表决器在使用中临时发生故障,改用举手表决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主席团决定: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议案和法律案采用按表决器的方式,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如表决器在使用中临时发生故障,改用举手表决的方式。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相似文献   

7.
从解放前的“豆选”到现在的电子表决,人大表决方式的演进已成为完善人大制度的应有之义,表决方式变迁见证民主法制的行进。目前,各级人大会议采用的表决方式有四种:鼓掌、举手、无记名投票和电子表决。回眸人大50年历程,表决演进的轨迹清晰可见;前瞻人大制度的强大生命力,表决变迁给我们镜鉴和思考。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史卫民如是说,“凡是政治气候正常、民主氛围浓郁时期,往往用无记名投票或电子表决器表决。”人大表决的变迁大体上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主席团决定: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议案采用按表决器的方式,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如表决器在使用中临时发生故障,改用举手表决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主席团决定: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议案和法律案采用按表决器的方式,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如表决器在使用中临时发生故障,改用举手表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对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表决,约大多数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笔者认为,举手表决是一种不科学、不民主的表决方式,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月28日,成都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拉开帷幕。大会民主、热烈的气氛,令人感觉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本次人代会新亮点和特色不少,最引人注目的是,代表呼吁多年改变举手表决方式的建议落到了实处。这次全体会议表决各项工作报告决议,预备会议选举主席团和秘书长,首次采用电子表决方式。“细节之变”却令人耳目一新。代表们对此交口称赞,有的甚至称之为成都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举手表决,还是电子表决,看似是“细节之变”,却是事关地方民主法制进程的大事。从表决方式的改变这个“细节之美”,可以领略到成都…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主席团决定: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议案和法律案采用按表决器的方式,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如表决器在使用中临时发生故障,改用举手表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群 《人大研究》2005,(12):23-23
近年来,电子表决、电子计票方式在全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逐步得到推广和运用,大大提高了表决效率。但在表决过程中出现的“未按表决器”现象,却让计票人和会议主持者大伤脑筋。按照习惯做法,大都将“未按表决器”行为视为“弃权”行为。笔者对此不敢苟同。一般来讲,“未按表决器”现象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主观原因所致,表决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不按表决器,以不作为的方式表示不行使权力;一种是客观原因所致,由于表决器的故障导致表决人不能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意思。但无论是表决人主观不愿行使表决权,还是客观上不能行使表决权,其最终结果是…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主席团决定: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议案采用按表决器的方式,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如表决器在使用中临时发生故障,改用举手表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现代民主的表决可以分为公开表决和秘密表决两种。秘密表决,又称无记名投票,是指在通过议案或进行选举时,表决人不署名,不公开,自由地表达意愿和选择,任何人都无法知晓每个表决人的具体态度的一种表决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秘密表决较之公开表决更能体现民主程度。表决的示意手段已由过去的投豆、口头、起立、举手、鼓掌、书写等发展到今天的电子表决器。  相似文献   

16.
田必耀 《楚天主人》2011,(11):40-41
表决一小步,民主一大步。传统"举手表决"正淡出人大权力殿堂,地方人大电子表决提速加力,以增强行权动能。2010年,表决方式改革成为"民主时尚",多地刮起电子表决、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旋风"。  相似文献   

17.
在地方人代会上 ,照例都要表决通过各项工作报告的决议。多年来 ,都是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用这种方式笼而统之地通过各项决议 ,代表一则感到简便 ,二则感到不便 (不便充分表达代表的意志 ,不便发挥人代会的监督作用 )。在众目睽睽之下举手表决 ,有的代表有随众心理 ,大家举手我也举手 ;有的碍于情面或有所顾忌 ,手始终不动 ,不去表达个人意见。所以说 ,采取这种方式 ,难免造成民主不充分 ,表决走过场 ,不能对各项报告的满意度呈现一定的差别 ,也很难起到鼓励与鞭策的作用。在全国人代会上历来都是按表决器通过各项决议 ,多年来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8.
《时代主人》2014,(2):1
2014年1月20日下午5时许,出席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预备会议的代表们陆续走进设在江西艺术中心的会场。落座后大家发现,每个人座位前的椅套袋内,都放有一个类似手机的物件———"好啊,我们也用上电子表决器了!"是的,今年的江西省人代会首次启用了电子表决系统,这意味着"鼓掌通过"、"举手表决"等有碍代表真实意愿顺畅表达的方式,终于成了可以封存的历史记忆。这小小的装置虽不甚起眼,但它在江西民主进程中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以致众多记者的镜头纷纷聚焦,记录着代  相似文献   

19.
在武汉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 ,在对《关于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草案 )》表决时 ,人大代表袁厚安举手当场投下了惟一的一张“反对票” ,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有人认为举手表决的方式是不符合、不利于民主的方式 ,建议人大应该废除举手表决的方式。举手表决的方式果真是不符合、不利于民主的方式吗 ?举手表决的方式果真应该废除吗 ?  相似文献   

20.
正人事任命能否采用电子表决器进行表决?有人认为,当然可以;有人则认为,有所不妥。笔者认为,一般性的无记名表决可以采用无记名的电子表决,但人事任命不宜采用电子表决。从程序设计上来说,电子表决器作为现代化的表决方式,可以是记名的,也可以是无记名的。记名的电子表决器主要是出于提高表决计票效率而设计的,诸如国外一些议会的电子表决器,多数是记名的。美国国会的"记录投票"就是如此,每个议员有一张专用投票卡,在电子表决器上刷卡即可。电子表决器在我国的运用和推广,兼顾提高计票效率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