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全球化、信息化是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实现城市信息化是一个城市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必要条件。广泛开发各类城市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和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将成为推动城市走向现代化新的动力。我国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四个方面,城市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信息化的核心,也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信息化的具体表现——数字城市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成为IT行业和城市建设部门关注的焦点。数字城市建设已被列入信息产业部“十五”期间的十大信息发展战略重点,科技部、建设  相似文献   

2.
数字城市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城市是“数字中国”的组成部分,数字城市的建设是推进城市建设发展的全新工具,它将从各个方面体现信息消费对人类的重要性并促进人类的信息需求,从而使信息产业的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阐述了什么是数字城市以及实现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数字城市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就是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城市由电子商务、数字政府、数字娱乐、数字教育、智能交通等因素相互作用而成。和传统城市相比 ,数字城市具有更大的扩张能力 ,其扩张的模式有 :渐进式扩张、跳跃式扩张、互联式扩张和立体式扩张  相似文献   

4.
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与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数字城市的概念与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了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研究和分析了实现数字城市的部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制约中国数字城市发展的瓶颈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数字城市在中国悄然兴起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与此同时 ,中国数字城市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数字城市发展的瓶颈。要加快中国数字城市的飞速发展 ,就必须采取综合的、切实有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通过实施这些政策措施 ,确保数字城市的健康发展 ,从整体上推进中国城市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城市数字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数字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发展比较落后。建议加快信息基础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政府的统一管理,加快政府的信息化建设;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培养引进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推动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迅速累积。城市成为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高风险地带,城市应急管理需要加大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力度。城市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要适应"全政府"、"全社会"的综合应急管理理念发展,基于网络的脆弱性特点,发展城市恢复力或成为网络信息应急管理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信息化是实现城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双赢的必然选择。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城市信息化。目前我们应采取“局部先行,整体追赶”与“局部领域突破,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提升城市信息化的竞争力和整体水平,并推进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功能的转型,天津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于滨海新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环境。我们运用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和非基本分析方法,研究天津城市经济活动的变化,指出工业作为城市经济基础的地位受到削弱,服务业发展较快并且基本经济活动上升很快,服务业中许多行业的基本部分明显大于非基本部分,得出的结论是今后应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制造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0.
数字城市的框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及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的一种系统工程或管理模式。建设数字城市必须明确其基本框架,我国数字城市的建设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城市发展较快外,其他城市基本还停留在简单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统一的标准化体系;重复建设较多,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金力量跟不上,数字城市的建设后继乏力;数字城市的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完整的研究体系等。为此,可以考虑采取以下的对策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数字城市标准化体系,提高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度;在数字城市的设计上要因地制宜,切合地方建设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数字城市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构筑数字城市发展的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各种教育和宣传手段普及信息知识,增强市民的信息意识;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切实推进数字城市的市场应变力。  相似文献   

11.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在文明城市建设中起重要作用。福州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把提升市民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在务实市民素质的物质基础、提升城市的宜居品质、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党政机关干部作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福州市民素质还存在着不足和提升的空间。市民素质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结合福州的实际和未来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福州市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处在发展中的天津,在确定了今后5~10年城市发展的三项历史性任务的基础上,将主动适应新形势,坚持开放型、科技型、服务型的发展方向,突出抓好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与时俱进,自立于世界都市之林。  相似文献   

13.
臧雷振  张振宇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1,(1):72-79,123,126,127
治理工具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在城市治理中,治理场域的地理界限和治理主体的职能分割常成为阻滞其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数字时代,智慧城市建设使得打破地区及职能的边界、突破传统科层瓶颈成为可能。智慧城市建设为治理现代化转型提供结构化助力的同时,通过现代化技术与传统治理资源相互嵌入,推动治理层级下沉,催生地方政府创新活力,进而发挥出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联动、扩散和转化等耦合效应。当然,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中,也需要进一步关注技术赋能背景下的治理创新差异和潜在的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绿色交通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介绍和城市绿色交通理念的论述,逐步阐述了城市发展绿色交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借鉴国内外城市交通建设的先进经验,应用城市规划、需求分析、系统工程等原理,对郑州市现有的交通状况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体空间是经济和城市自然演化的必然结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群体空间呈现三大发展趋向:大城市的深度拓展与中、小城市的强势整合;城市群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并行不悖,交错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由纵向的中心地模式向对等结网的网络城市转化。当前加速我国城市群体空间发展的关键在于,发挥城市群规划对其发展的指导作用。以城市群体总体规划为基础,从调整结构和强化联系两个层面加强空间管理,加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伴随着人口及资源的高度集聚,必然引发城市承载的边界问题。如何解决当下的大城市发展困境是对可持续发展提出的重大挑战。作为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新加坡在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上取得了瞩目成果。本文基于承载力和韧性城市两大理论,构建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分析框架。新加坡在资源高效利用、基础设施配置体现人文关怀、产业转型与空间布局并重、围绕"组屋"提供公共服务、建设智慧政府等方面的实践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未来我国城市建设应该精准规划与减量规划并行,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里子"工程,融入城市更新,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城市政府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 ,城市竞争力是决定因素。评价城市竞争力可从创造积累财富、吸引资金和吸引人才三个方面进行。构成城市竞争力的要素主要有经济发展现状、政治社会环境、科学文化教育水平、城市自然资源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四种城市竞争力发展模式分别是 :龙头型城市、新兴卫星城、传统区域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心城市的都市化又是社会、经济、文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都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犯罪向都市的集中,使都市成为吸纳各种犯罪的集聚地和滋生新型犯罪的重要基地。因此,应当以强化都市的科学化管理为进路,分析都市犯罪与都市管理中的紧张状态,建构都市犯罪与都市管理互动的防控模式,达到破解诱发都市犯罪内在原因,遏制和减少都市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正经历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跨越,特别是近年来新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不断崛起。地处关中西部、渭水之滨、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地带的宝鸡,在建设大城市的过程中,有着良好的机遇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宝鸡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一定要抢抓机遇,前瞻性地消除大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城市病"问题,更好地打造一个既富有关中地域特色,又富有现代化都市魅力的大城市。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体现现代文明注重长远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为保护地方所辖地域的环境资源,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成为地方政府保障城市经济建设的基本战略方针。而针对地方环境资源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建立健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法制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