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可乐遗址是廿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发现的,至今已进行了九次发掘,清理我国秦汉时期墓葬370余座,发掘同时期遗址面积400余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2000余件,残砖、碎瓦、陶片上万件。2000年9至10月,第九次发掘的可乐遗址,被评为“200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贵州考古界第一次获得的此项殊荣。可乐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贵州古代历史提供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在贵州考古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乐是贵州考古的圣地,是探索夜郎地区青铜文化的宝地。为了让大家对可乐考古的始末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笔者拟就可乐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文化性质与特点,以及…  相似文献   

2.
夜郎关系着贵州古代史及西南古代文明,它的境城当与汉代的郡大致相当,其存在的时间是战国至西汉,普安铜鼓山遗址、赫章可乐乙型墓葬及咸宁中水巨型基可以证史、科史,汉墓的分布有助于寻找其中心地点,应当充分利用文献和考古资料,把研究提高一步。  相似文献   

3.
贵州研究夜郎五十年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时为序,对5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贵州学者研究夜郎的重要成果、重大学术活动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夜郎研究中的意义作了简单评价;第二部分综合地评述了贵州在夜郎研究中,在有关时间空间定位、经济状况、社会性质、族属、政治中心、与中央王朝及周边的关系和文化等八个方面提出的各种观点、见解和思路,对夜郎研究中所表现出的阶段性特点或倾向予以概括,并提出了当前和21世纪夜郎研究所应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夜郎文化与民族考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在考古研究中关于夜郎文化的不同认识以及民族考古在探索夜郎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夜郎考古综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建国50年来夜郎考古在分布和成果等方面的状况,分析了古夜郎地区青铜文化特征及其代表器物,并就夜郎考古工作的现存问题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不同视野下的夜郎以及赫章对夜郎研究及夜郎文化开发利用中的价值作了论述,认为夜郎的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是可以兼容的.在不同的视野下和不同的领域中,夜郎都应成为贵州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  相似文献   

7.
刘义 《半月谈》2003,(9):50-51
历史上,夜郎王的一句“汉孰与我大?”让世人贻笑千年。“夜郎自大”作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典故几乎成了贵州人的代名词。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夜郎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人文价值正在为世人看重。一段时间以来,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都在抢“夜郎国”。但夜郎国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8.
贵州赫章可乐古墓群的考古发掘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但它以较完整的面目展现在今人眼前,而是这本厚重仍然散发着墨香的<哧章可乐二000年发掘报告>[1](下文简称<可乐报告>).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0年秋季发掘赫章可乐夜郎时期地方民族墓葬结束后,笔者有幸在贵州省博物馆参观发掘汇报展览,深为发掘的收获感到兴奋,相信这对贵州夜郎历史研究是一批十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夜郎之争与文化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夜郎”是一个在西南地区经常被提到的词语,尤其在近年的四川、贵州等6省市“夜郎”属地之争中特别引人关注。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文化旅游资源的越来越受重视,神秘的夜郎文化也被当作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并出现了抢夺“夜郎”牌的文化资源之争。在这种争论不断深入之际,如果我们对其进行冷静思考,不难发现各地的终极目的都是想借“夜郎”发力,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发展。单纯地为开发文化而开发文化难以真正体现其价值,夜郎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必须与经济发展和旅游、文化等相结合,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相信很多人是通过"夜郎自大"这一成语认识夜郎的。据文献记载,夜郎是战国秦汉时期贵州境内的一个小国。相比滇之于云南,巴之于重庆,蜀之于四川,楚之于两湖。"夜郎自大"似是夜郎留给贵州的一个烙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有关史料,对有关夜郎的三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古代江即今北盘江下游河段;夜郎中心区有兴起与强盛不同时期的层次之分;夜郎的主体民族是古代"夷濮",与现今贵州的论佬族等有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夜郎者,临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由此可见,夜郎古国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而对于古夜郎的具体地理位置,历来学者们都在进行不断的研究、探讨。学者们对此各执一说,意见纷纭。近来看到《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第3期所载《夜郎在贵州黔西南望滨县桑郎蛮王城》一文,作者认为,夜郎国“国都且同亭”“地点为今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望漠县桑郎镇油歪村蛮王城”。作者在文中提到“至今在贵州望溪县还有油亭、酒亭、罗苏亭、罗莫亭、渡邑亭等;在罗甸还有大事、小亭、沟亭、风亭、平亭、立亭、奉亭、逢亭、…  相似文献   

14.
《今日广西》2010,(5):25-25
合浦汉代古墓群位于合浦县廉州镇东南3公里处,为汉代古墓群,约有1000座以上,是广西最大的古墓群。古墓群分土坑墓和砖坑墓两类,陪葬器物丰富,近年出土的文物有铜凤灯、铜屋、玛瑙、琥珀及陶器等1000多件。这些文物对研究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中国人民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贸易关系、友好往来,提供了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15.
贵州虽然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但“夜郎自大”、交通落后一直是贵州的代名词。历史上贵州成了贬斥重臣和流放人犯的处所,李白、王阳明都曾被贬贵州。即使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在夜郎地区修筑“五尺道”,并在部分地方设郡县,置官吏,可历史上的贵州之行依然不亚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6,(16)
正多地为了争抢夜郎古国都邑所在地,遗址公园、古国重建都有规划。这些无疑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文化旅游资源。但"争名战"也引来不少争议。近日,贵州、湖南多个县市打响了对夜郎古国都邑的争夺战。根据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夜郎史籍译稿》一书记载,夜郎古国曾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王国,地望东至湖南西部,西括滇东地区,北以长江为界,南括广西西北部的广袤地区。这一带地区是彝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息和繁衍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今贵州区域在汉代绝大部分属于牂牁郡辖治,两汉时期牂牁郡是汉王朝与西南夷地区联系的重要边郡,郡治设在安顺宁谷一带,都尉治一度曾设在赫章可乐。牂牁郡既是汉帝国控制西南夷和"制越"的前沿阵地,又是汉朝廷通滇、通身毒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区,在汉帝国的版图中占重要地位。通过稳定夜郎区域,汉帝国可以协调西南各族之间纷争的矛盾,可以制约和便于平息反叛,可以加强夜郎区域与周边及中原地区的交流,并且在政治上达到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从而保证边郡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早在宋代,金石学家开始重视东汉有铭文青铜器,进行著录考释。清代和民国期间,对出土较多的东汉朱提、堂狼造商品性铜器,研究者多,成果显著,但对设置郡县以前的“西南夷”青铜器仍一无所知,不可能探讨原“西南夷”地区如何转变成汉代重要的制造商品性铜器的基地这一问题。 1955年至1960年,发掘了晋宁石寨山古墓群,清理了以滇王为首的50座古墓,出土四千多件文物,其中绝大多数是青铜器。这为研究“西南夷”考古奠定了基础。 1972年,发掘江川李家山古墓群,27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单一的汉文化视角是导致夜郎文化研究陷入尴尬处境、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作者根据自已长期从事夜郎文化研究的实践,认为只有变单一视角为夷汉交叉的视角,充分运用彝文献,夜郎研究方能别开生面.论文着重论述了通过彝文献不但能解开若千夜郎之谜,其中所保存和传输的大量夜郎历史文化资源和信息,弥补了汉文献记栽的缺失,并能校正其谬误,为夜郎研究拓宽了视野,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因此充分利用彝文献,做到汉、彝文献并重,庙堂文献与民间口述资料并重,实行跨文化研究,才有可能使夜郎文化研究走向细化和深化,并最终实现夜郎文化相对的修复、还原.  相似文献   

20.
姚同发 《黄埔》2007,(2):48-51
多年来,台湾地区尽管还没有发现人类较早的文化遗存,也不是古文化发祥地或发展中心地带。但是,以目前而言,台湾地区新的重要考古发现仍层出不穷,考古研究亦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台湾古代文化、台湾古代文化与大陆古代文化的关系开拓了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