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工运》2010,(4):57-58
上海市普陀区总工会研究室在《工会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发表报告,对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建议。报告认为,大学生就业状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就业前景比较忧虑,认为形势不容乐观。二是倾向先就业再择业,薪酬期望值下降。三是渴求“铁饭碗”,求职先求稳,或“先考研”以缓冲危机。四是男女的不同待遇迫使部分女大学生不得不通过婚姻摆脱就业困境,实现“曲线就业”。  相似文献   

2.
信息的充分传递是市场资源高效配置的前提。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不完全,影响了大学生理性的进行学科选择和职业规划,导致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双方不能有效衔接。知情权保障是解决主体信息不完全问题的唯一路径。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大学生就业知情权的内容,并通过政府的市场就业信息收集供给、高校就业信息服务、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告知等,落实大学生就业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难、人才浪费已成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农村生源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在就业时面临更大的压力,处于更艰难困境。对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其在建设新农村中就业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策进行探讨,可以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缓解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4.
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转型期的中国市场化、城市化发展的产物。近年来所暴露出来的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现在"知"本的阶级上层流动功能弱化、教育制度与社会发展不适应、城乡二元结构、社会资本弱势等社会原因,以及农村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就业能力不足等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从社会及个人两个角度,就国家教育制度改革、社会就业制度改革、农村大学个人期望调整、个人能力提高等四个层次探讨应对农村大学生就业对策的问题,对解决转型时期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难、人才浪费已成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农村生源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在就业时面临更大的压力,处于更艰难困境。本文从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其在建设新农村中就业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缓解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力是直接决定和影响学生就业的综合职业能力。文章根据首都部分高校开展的“首都大学生就业力发展调研”的主要研究成果,就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建立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开发体系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慢就业"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多元化的新形式。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提升了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概率,让大学生更愿意选择"慢就业"成为亟需关注的重要问题。研究基于广州5所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学生"慢就业"特征以及疫情对大学生"慢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近20%的被访者有较强的"慢就业"选择意愿,选择动因及未就业期间的主要活动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家庭支持程度是重要影响因素;疫情并未让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慢就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慢就业"选择意愿,其中,疫情关注度是重要影响因素,就业市场形势判断对"慢就业"的影响更加明显。研究认为,建立权威的、实时的信息发布平台,强化政策引导,优化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夯实家庭与个人理性选择基础,是疫情下合理引导"慢就业"的应有之策。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建立大学生就业导向型失业保险制度,既是对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更是保障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长效机制。建立大学生就业导向型失业保险制度,主要宗旨就是要把失业保险待遇与促进就业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在注重失业保险作为收入保障功能的同时,强化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在制度设计方面,突出学生、学校、政府的主体责任,将失业期间的生活补贴、异地求职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见习补贴作为待遇项目,并与现有制度进行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成功40业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就业和创业离不开政府提供的政策、社会环境和高校的培养,还有学生个人的努力。通过对目前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环境的研究,为营造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环境,打造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就业创业体系,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建议和对策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想斌 《工友》2013,(10):1-1
延迟退休、养老金"缺口"、双轨制、以房养老……随着养老体制改革方案即将出台,这些问题逐渐升温。退休年龄调整是项复杂的公共政策,涉及人口结构、社保基金可持续性、劳动力市场、代际关系等诸多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延迟退休究竟是否可行?社会对延迟退休的争论,关键是在养老就业问题还是社会整体公平问题?这些问题尚未厘清,必须明确的是,当我们谈及延迟退休时,应该关注什么?  相似文献   

11.
抗疫三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积累,2023年将有1158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政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强化就业措施:强化高校毕业生集成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互相推动;着力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满足双循环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基于数字经济时代导向,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就业;满足更加优质教育期盼,突出“职普融通”引领作用;重视人才战略布局定位,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由此,实现“专业—产业—职业—就业”的四业贯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突破性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受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本研究在梳理高校毕业生就业相 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毕业地、高校类型、学科及家庭因素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 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劳动力需求收缩、就业稳定性变差、“慢就业”现象升温及就业歧视加剧等, 原因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性失衡、用人单位适合毕业生的岗位稀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及就业服 务缺乏针对性等。研究建议,为改变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应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 建立健全教育与就业的联动机制,提高高校就业工作实效性,同时毕业生也应顺应变化转变观念,制定职业规划, 培育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结构性失衡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市场供需不匹配、区域结构性矛盾、公共就业服务供需矛盾、性别差异等方面。其根源主要在于产业转型升级创造高端岗位的速度远低于高校毕业生的增速,区域性发展不平衡,以及专业设置的刚性和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等。研究认为,可以采取协同推进产业转型、建立市场导向的专业设置机制、推进专业化效能化精准就业服务、加强社会心理辅导等措施,来化解这一结构性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辽宁省21所高校的1912份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个体因素中,个体的传记特征(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是否本省生源、就读高校类型、所学专业)、创业环境认知和创业心态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家庭因素中,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的影响显著;社会因素中,社会舆论导向和就业压力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而高校创业引导与创业政策宣传的影响不显著。因而,建议从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发展创业教育、改善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舆论宣传等方面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热情和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CLDS(2014)数据,首先构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然后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职业资格证书如何影响其就业质量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级指标共有11个,其中职业资格证书和工作培训构成的工作技能排在第四位。计量回归结果显示:职业资格证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显著为正,且随着分位点数的提升呈现倒U型特征。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职业资格证书对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要显著高于男大学毕业生;在所有分位点上,职业资格证书对农村户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城镇户籍的大学毕业生,且两者之间的差距随着分位点数的提升逐渐缩小。因此,大学毕业生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高校要合理引导,理性考证,提高大学毕业生自身技能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6.
2021 年,中国正式实施三孩政策,并提出要完善三孩政策配套措施。由于我国女性就业率居世 界前列,三孩政策下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与女职工生育保护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基于全国工作场所产假及 哺乳期女职工权益保护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工作场所生育保护相关法律制 度的基础上,对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加以呈现和分析,并对完善我国产假和哺乳制度及其配套设计提出政策建 议:在全社会植入生育保护的理念;全面评估和改善我国的生育假期制度;发挥政府、雇主和工会三方机制作用, 落实工作场所生育保护;适应女职工哺乳需求,创新工作场所哺乳保护。  相似文献   

17.
青年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情况是分析青年就业问题的关键。研究使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对“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我国青年劳动力供给和分行业的新增劳动力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0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扩张趋势,供给不断增加;预测结果显示,从当前到2035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大于求的非均衡态势,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和扩招积压效应叠加,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凸显。研究建议,可以从增强人岗匹配度、优化就业条件、加强就业帮扶、积极引导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等4个方面化解供给冲击和结构矛盾,促进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8.
论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国家担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是一种制度性歧视,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是国家的国际法义务。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但国家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将是最重要的。因为无论是制定政策框架,还是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无论是对农民工搭建公共就业服务的平台,还是营造平等对待农民工的社会环境,都离不开政府。农民工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要求国家出面加以统筹研究解决。因此,反农民工就业歧视,国家仍要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已形成由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平台体系构成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但重点群体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包括农民工就业信息获取难、大学生就业供需匹配难、退役军人就业人岗匹配难以及困难群体就业内生动力弱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就业信息传输机制不完善,就业供需匹配机制不完善,就业能力提升渠道有限及就业榜样带动效应不强等。研究建议:进一步完善就业支持体系,构建就业信息传输机制,建立就业供需匹配机制,拓宽就业能力提升渠道,完善典型事例示范体系,以就业支持体系的优化升级来提升就业质量,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20.
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下行压力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为能否 提升其就业质量及促进职业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值得探究。本研究基于 9 个省份 23 所高校 2019、2020 届本科 毕业生的网上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始时间、长远程度对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稳健性。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职业生涯规划越早、越长远,大学生就业质量越高。 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研究建议:各级学校需要构建需求驱动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明晰辅导员在 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专职定位,父母应重视对子女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