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学术界对商品经济的研究现状,大体上可以说是“经济学为主,稍有点社会学”。这类研究无疑十分必要,而且还很不够。然而,这类研究,哪怕再加上政治学、法律学等角度的研究,终归是处理现象的实证科学研究,未能涉及实现商品经济的前提与可能性之本体——那是哲学的任务。缺乏哲学角度的研究,不但经济学、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不易确定依据,因而面对国内外的众多理论、学说不知如何选择;而且,在实际  相似文献   

2.
一 个人问题是当前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 研究个人问题的现实意义 我国现时代的现实使对个人问题的哲学研究具有迫切的重要性。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把对个人问题的研究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摆在人们面前。我们知道,凡商品经济都应遵循如下原则:交换原则;利益原则;竞争原则;效益原则。交换原则要求人们之间独立、自由和平等,要求破除一切等级观念,使个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因为自由和平等既是交换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又是以交换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移民的社会融入是少数民族与迁入地的社会交互、适应与调试过程,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移民、商品经济流动移民、跨族通婚移民三种主要类型,蕴含了移民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与社会关系融入的独特内涵,对此本文从哲学角度阐释了移民少数民族社会"先成人"与"生成人"的辩证关系,论述了少数民族移民基于原有历史文化抽离的分裂阵痛,通过反映少数民族社会疏离感与异质感的困惑,揭示民族性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根本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4.
<正>将意识形态和哲学问题放在一起议论,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细想一下又觉得并不尽然。意识形态问题虽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谈,其中当然包括哲学,但就眼下国内有关研究情况而言,涉及的内容虽然不少,而且也经常提到哲学,但其中真正深入到哲学领域的又不多见。  相似文献   

5.
<正> 繁荣商品经济非得以牺牲纯朴民风为代价吗?经济的发达必定伴随着道德的沦丧吗?改革推行十多年来,学术文化界对此始终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最近在粤、鄂、滇、陕四省伦理学会与广州哲学文化所联合举行的“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学术讨论会上又出现了两种新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促进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比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来是个极大的历史进步。道德是以经济为基础的,发展商品经济带来社会进步,对道德发展来说,也肯定是个进步。这种观点还以广东商品经济发展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与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作为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6.
规则哲学     
规则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不同领域、行业或者是学科的众多研究者对具体的规则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于作为整体存在的规则,哲学应当并且可以对其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现实和理论两个方面的条件,同时这种研究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以哲学角度对规则进行分析要做到全面、科学和深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规则的哲学解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文化的构成和哲学的构成,以及沟通比较哲学和比较文化学提出了一种理论构想。认为通过这种“双向”的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将不同民族的哲学和文化贯穿起来思考,或者通过文化去探究其哲学理论和哲学思维的价值取向;或者透过哲学去考察凝结或沉淀在其中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内涵的不同特点。比较哲学和比较文化学的相互贯通,无疑为各自的研究领域拓展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正> 蒋一苇在1988年8月26目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究竟应该确立哪些基本秩序,虽然是一个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但从商品经济必须遵循的准则的角度说,可以归纳为若干方面。一、企业作为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基本模式及其行为准则。这里面包括确立它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属性;在法律上是独立的经济法人;自主经营、  相似文献   

9.
全国党校第五届哲学年会1985年7月15日至25日在四川成都举行。这届年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哲学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了哲学改革和哲学教学的改革。现将讨论中提出的主要论点概述如下。一、如何理解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体现的辩证关系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与会代表在两个基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的基本特征及人际关系的负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年来改革开放将我国社会带入了一个新的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在优化结构、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平稳转型意义重大。社会转型是质的意义上的社会整体植变。社会革命、社会变迁、社会改革都可以看作社会转型的形式。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可从多方面描述其实质:从产品经济、计t划经济体制的社会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从伦理型社会向法制型社会转型。从哲学角度分析·社会转型包括三种涵义:第一,…  相似文献   

11.
<正> 由张寄涛、胡逢吉、夏兴园、周彦文合著的《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概论》,是一本探讨我国商品经济的特征、运行机制与调控方式的专著。与国内同类型书籍比较,它出版时间较早、较系统、侧重于理论分析、兼顾应用型对策研究。作者总体上是想从经济关系体系,从经济关系体系的不同层次的分析中来把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而不简单地只把商品经济当作为一种经济运行形式。该书首先研究的是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商品经济的共性与特性是经济关系体系不同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从哲学自信角度理解文化自信的深层思想根基。哲学自信是当代中国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双重需要,以思想的深度映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增强哲学自信,需要在文化认同语境中实现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综合创新,以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来展现中华民族的哲学自我,以具有中国风格的哲学话语解读中国道路,实现当代中国哲学的自我理解与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决不是否定商品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4.
发扬雷锋精神与发展商品经济兼容 3月10日《经济日报》刊登全林远的文章,指出雷锋精神与商品经济能够兼容。从伦理学的角度讲,雷锋精神突出体现了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集体主义不仅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当代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是对科学和哲学关系的研究,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从存在论意义上探讨科学与哲学的本质及二者的分界;二是从发展观的角度研究科学与哲学的相关性;三是从功能意义上研究科学与哲学的相互作用。本文主要从西方科学史与哲学史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旨在揭示科学与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相谐性,即相互间的谐调一致性规律及其表现。一、科学与哲学在发生学意义上的同源性与同流性古希腊哲学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而早在古希腊哲学产生以前,上古先民已通过神话的形式开始了认识宇宙自然和社会…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体制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模式。本文拟从微观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农村商品经济体制模式与第二步改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徐丹红 《前沿》2013,(7):142-144
文章从学科的角度,围绕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内容体系这四个要素对分析哲学课程论流派进行了概述,并从国内、国外两个维度对分析哲学课程论流派的历史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使我们对分析哲学课程论流派从学科的角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最后,文章根据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该流派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指出分析哲学课程论流派在国内和国外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问题,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他们没有摆脱观察者的视角,因而其所理解的哲学仍然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不是"改造世界"的哲学。要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改造世界的哲学,就必须从参与者的视角来思考有关问题。从参与者视角来思考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问题,能够避免把本体论的命题实证化;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认识论问题,能够避免对认识过程的实证化描述;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历史问题,能够使我们对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行政哲学:来龙去脉与建构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行政哲学来龙去脉与建构路径的角度 ,阐述了建立中国行政哲学的现实必要性和理论来源 ;论证了行政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内容特点 ,确立其学科性质和独立的学科地位 ;探索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行政哲学建构路径、逻辑起点和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商品经济不发达。其原因是基础薄弱、交通不便、文化教育落后、商品观念淡薄等,对如何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人们提出了许多战略设想,但是,如何从流通角度来促进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尚未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目前在民族贸易的体制、政策方面还存在一般化、一刀切的做法,没有体现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