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更是冷漠,看客现象是鲁迅最心痛的一个现象,在很多作品里——小说里、杂文中,他都描写过,而鲁迅这种人他思想永远是超前的,不但一般的群众不能理解他,  相似文献   

2.
人·鱼·树     
树被它错综复杂的根“拖累”着,一辈子只能待在一个地方。他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像一个杯子似的,一生的命运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自己没有半点自主权。更可悲的是:不论多猛烈的暴风雨,多可怕的旱灾、水灾,它都无法挣脱它的根,逃离灾难现场。 人和树有其相似点。但无可置疑,人比树要幸运得多了。虽然两者都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人却可以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里,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人不是一棵树,人不能永远待在一个地方。有人畏惧惊涛骇浪,希望风平浪静,安然度过此生;他们选择一生永留在自己的家乡,因为那是他最熟悉不过…  相似文献   

3.
鲁迅从小就受人冤枉,受流言蜚语的议论。他成了文化界的名人之后,也有很多人嫉恨他,一个有思想锋芒的人,一定是有人爱他、有人恨他。一个人如果大家都说他好,这个人你一定要警惕,他是有问题的人,一个正经人不可能所有人都说他好的,因为社会上的人的利益是不同的,怎么可能一个人警察也说你好,小偷也说你好呢?比如有的人辩论不过鲁迅,就想别的办法,说鲁迅是拿卢布的.什么叫拿卢布的呢?卢布是苏联的货币,苏俄的货币,说他拿卢布就是暗示他是共产党的人,他是苏联共产党派来的文化特务。所以这话是很阴险的,因为你的话接近于共产党嘛,你为共产党说话嘛,所以说很多人不采用正常的辩论途径、辩论方式,而是企图在肉体上给别人带来威胁,这就是文化界的小人、道德败坏的人,这也是一些小人常用的伎俩,就是用文章之外的办法来打击对手,说鲁迅是拿卢布的这个流言可以说持续了鲁迅的终生。鲁迅虽然是共产党的同路人,但是因为他看到共产党是被压迫者,共产党是在野党,而且不是合法的在野党,是站在被压迫人民一面说话的人,是被镇压的人,所以他是站在弱势群体一面,他才和共产党成为同路人。但是他自己并不是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树被它错综复杂的根“拖累”着,一辈子只能待在一个地方他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像一个杯子似的,一生的命运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自己没有半点自主权。更可悲的是:不论多猛烈的暴风雨,多可怕的旱灾、水灾,它都无法挣脱它的根.逃离灾难现场。  相似文献   

5.
梦中情人     
脑海里渐渐浮现出那张她永远不会忘记的脸孔,不大的眼睛,有棱角的鼻子……那张脸上没有半点皱纹,在记忆中永远年轻。她呆呆地坐在那个有些幽暗的书房里,假装自己完全不需要任何人照顾。垂垂老矣的身体已经不能支撑她一直都很紧绷的神经,她看着手背上皱起的纹路,时间的确在她身上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改变。女仆刚才的问话还在耳边,可是嘴巴却似乎无法马上给予一个准确的回答。"康斯坦先生前来拜访,他说他前天有跟你预约。"这话还回荡在空气里,回旋,回旋,就像那舞步,没有确切的落点。  相似文献   

6.
正12月13日,曹禺老师已经离开我们整整20周年了,在这个令人思绪万千的日子里,他生前的一席讲话仿佛仍然清晰地响在我的耳边。众所周知,曹禺老师创作上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像是受了某种束缚,放不开手脚,既不能符合客观环境的要求,又不能与自己的心灵和洽,可以说是处于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这种痛苦的现象之一就是在议论创作问题时,他常常会"王顾左右而言他",或者会"话到嘴边留半句",不大愿意把心里话和盘托出。然而,经过"文化大革命"地狱般的折磨和考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有了很  相似文献   

7.
在京城每当我们谈论书法篆刻问题时,自然会提到“宿悦现象”和宿悦的成就。在书法篆刻界,老一辈人对他交口称赞,同辈人对他刮目相看,年轻人对他望洋兴叹。我们可以亳不夸张地说,宿悦是我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中的难得之才。“宿悦现象”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8.
加西莫多”是我以前的一个学生,他之所以有了这么一个雅号,就是因为他和《巴黎圣母院》里的钟楼怪人一样,太丑了!虽然我们从小就说一个人的美与丑不在于外表而是在于内心,但是“加西莫多”的外表实在不能让人喜欢。瘦小的身躯上顶着一个硕大的脑袋,头发永远是又脏又乱。你和他正面相对的时候,似乎只能看到一张嘴、一排牙,外加两个圆圆的鼻孔。长得已经有些惨不忍睹,身材好些也还能弥补一些不足。但是可怜的“加西莫多”,他的上身比下身还长,两条短短的腿还偏偏是罗圈的。唉……造物主对他实在是有些恶毒!“加西莫多”的成绩也是…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包袱     
《东南亚纵横》2001,(7):1-1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老掉牙的谚语好像已经很久很 久没再听人提起。  说起来这句话也太老土了吧!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不曾 失败,那等于是没有母亲,成功这个孩子怎会出世呢?可是以  当会盛世,克隆复制的科技都研究得出来,母与子的关系相对 也来了个大转变。 不经失败的成勿,当然也不能说不可能,既然可以达到未 经失败的成功,那当然失败是不能被接受的──只许成功,不 许失败,才是大家所愿得到的结果。 于是,我们想方设法,把我们的下一代,保护在一个只许 成功而不许失败的安全范围里。铺一条平坦康庄的路,携着他 们…  相似文献   

10.
小瑜 《新青年》2002,(4):12-13
杨文从国外来信了,说他为了那份工作,竟然每天都要在半夜里起床,连续骑上二个半小时的自行车,才能到达工作地点。他还说,他现在手里有些钱,完全可以买个二手车,但他就是不买,坚持骑自行车。  相似文献   

11.
在台北的蒋碧微,与子女只能在照片上见面了。 徐伯阳说:“把我们儿女的情况,告诉我母亲的,是我父亲朋友沈宜甲先生。还是在1927年4月,我母亲发现她怀孕了.我父亲当时在新加坡卖画,我母亲决定回国内生孩子,她把六、七大箱书画交给航空运输公司,直接运到国内来。她一个人从巴黎搬家,沈宜甲帮了很多忙。临走的时候,我母亲很感激他,没什么好东西给他,就指着自己的肚子说:这孩子生下来认你做干爹。1976年沈宜甲回来探亲时找到我,就跟我讲起这段事。我们还一起在我父亲的墓前照了相,他把这张照片辗转到我母亲手里。  相似文献   

12.
阿瞳 《新青年》2005,(2):50-51
进入信息时代,来自网络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让我们应接不暇,我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在融合着新的思想。前一段时间,我迷恋上一种网络游戏。在与网友的互动交流中,我有幸听到了一个关于圆桌骑士的传奇故事,感触很深。在英国乃至全世界,伟大的亚瑟王早已是妇孺皆知,他所创造的圆桌制度更是流芳百世。当召开圆桌会议时,亚瑟王与30名圆桌骑士一同围着大圆桌坐成一圈儿,此时大家一律平等,没有国王与骑士之分,意味着只有三十一名卡咪罗特守护者。大家可以畅所欲言,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处理国家大事。这种民主制度在黑暗愚昧的中世纪的欧洲,可以说…  相似文献   

13.
那是一段快乐的日子,我们两个人口袋里只有一百元。那年我23岁,大学毕业放弃了进京的机会,我背着一套行李和两纸箱书就随他去了那座城市。我们,我们就这样在一起吧,他抱着我,紧紧的。在这个城市,我们赤手空拳从零开始。我们在一个很安静的小区里租了间房子,房东很好,除了一张床外还给了我们一个简易的衣柜。买了必需品后,打开钱包数了一下,只有一百块。他说没关系的,可以去朋友那里借一点,等发了工资就还他。我说,不借,借第一次,还会借第二次。我们要吃得起任何苦,这样才能永远地在一起。我趴在床上开始分摊钱这30块是给他买午餐用的,这20块…  相似文献   

14.
迷信是夜空     
宗教迷信在人们脑中是一个夜空 ,充满了神秘感 ,富有魅力 ,对于理智和事实的白天来说 ,它又是一个阴影 ,使人迷惑 ,叫人困扰 ,令人恐怖不已!宗教迷信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和歪曲的反映。由于种种原因 ,它长久以来 ,一直是根深蒂固 ,又是盘根错节 ,在人类社会里霸占着一个相当的地盘 ,以后还会盘据一个很长的时期。宇宙的奥秘 ,可以一点一滴不断了解 ,却永远没法子全部一下子揭开 ,把还没有找到答案的谜 ,通通推到鬼神身上 ,是思想偷懒 ,不是实事求是。有一些所谓超自然现象 ,其实是自然现象 ,只是我们不了解罢了。鬼…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人说过:“一个人如果不了解他出生以前的历史,那就永远长不大。”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则有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读史。”毛泽东无疑深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道理。1938年10月,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讲道:“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说:“诗是人存在的栖居之地”,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诗意的栖居之地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本原,而怎样诗意地栖居,寻找诗意栖居之地的过程就是一种探求生命存在,寻找生命家园的精神历程。旅美诗人王性初就是这样一位用诗性之笔执着地奏响生命乐曲的人,透过他的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深蕴  相似文献   

17.
吃肉     
在我的记忆里,肉一直是最好吃的东西。由于家里一直特别贫困,天天吃着玉米面饼子、高粱米饭和几乎没有油花的炖土豆、炖茄子,心里时刻都纠缠着一股十分强烈的想吃肉的奢望。但除了过年,或者较大的节日外,在我们家的餐桌上,是很难出现肉这种东西的。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要是能天天吃肉该有多好,可贫穷的家庭却让我连大吃一顿肉的机会都少得可怜,肉在我的生命里成为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企盼。那个年代,想吃肉的不光是我一个人,因为小伙伴的家里多数都很穷,一提起肉,大家都要抑制不住地咽口水。一个人如果一心一意地要做什么事,他就会受一种潜意…  相似文献   

18.
曾经,她以为,自己将永远生活在痛苦中--在他离她而去后. 他是她的前夫.十八岁那年,他们在大学里相识相爱,从此牵手同行.多少年来,她的眼里心里都只有他.她始终相信,人生路上,她和他会永远并肩同行,直到地老天荒.  相似文献   

19.
失去的金山     
有个穷人死后,上了天堂。他决定一定要瞅个机会,到上帝的面前,讨个公道。终于等到了一天,上帝接见了他,询问人间的情况。他仗着胆量,问上帝:“我可以向您问一个问题吗?”上帝看了看他,微笑着说:“说吧,把你心中的疑惑都说出来。”“人间都是你的子民,并没有您特别的亲人,对吧?”“是的!”上帝很痛快地回答。“那么,您为什么要给一些少数人那么多的财富,而让大多数人受穷呢?”“哎,我给人间所有的人的黄金是一样的,但是他们每个人能拿到多少,却由不得我了。”“您说谎!”穷人有点火了。“你跟我来!”上帝带着那个穷人…  相似文献   

20.
说鞋     
一次乘火车去南方,车厢里几个人都健谈,有位小老板问我做什么工作?我说是作协的。“您,做鞋?”他不信,从头到脚打量一番又说,“那您一定是皮鞋公司的老总!”萍水相逢,无须辩白。他又很关心欧盟企图对中国鞋类征收反倾销税的事,话题便由此展开,一路上谈到了各种鞋,高跟鞋、尖头鞋、旅游鞋、运动鞋、休闲鞋,以及地球上7个人当中就有一人穿中国造的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