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与法治》2014,(8):45-45
谢先生接到“邮局”电话,通知有一封“沈阳市社保局的通知书”。不久,一个“沈阳市社保局”的人打来电话,告知“上海警方发现我在上海办了一个医保卡,购买许多毒品原料”,他的医保卡已被冻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医保卡的身份不断被异化。先是一些药店推出医保卡购物,让医保卡变成了可以代替现金刷卡的购物卡。现在,这种方式则来得更直接——用医保卡换现金,医保卡成了储蓄卡。  相似文献   

3.
王一土 《政府法制》2009,(23):29-29
拿不属于自己的医保卡就诊、与医生吵架施压让其就范……深圳多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指责该市社保局“钓鱼执法”。深圳市社保中心回应是“合同行为不是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4.
2002年5月8日,“五一”长假过后上班的第一天,阜阳市颍泉区广大干部职工每人收到了一份意外“礼物”——医保卡,这标志着该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人大的有力监督下,终于步入了系统化、规范化、科  相似文献   

5.
目前一些地方的医院有一种怪现象,医院里本来有这种药,医院的医生却要去外面的药店买药。这是为什么?医生们说:“没办法,医院的药价太高。”同一种药,外面店子的价格只有医院药价的7080%,有的甚至只有2030%。医生尚且消费不起,老百姓又该如何?医院里的药价为什么居高不下?通过分析一些医院工作人员受贿案,笔者发现其中的“猫腻”:一是各种回扣依然存在。回扣有明扣和暗扣两种。所谓明扣,即药材公司从药厂进药后以批发价卖给医院,医院只以扣率价格付钱给药材公司,扣率以外的利润归医院。如某药材公司以单价60元从…  相似文献   

6.
“你好!这里是医保局,你的医保卡有异常使用情况.奉局将在今天下午强制停卡.如有疑问向人l:咨询请按9。”17日,本撤几十部办公电活响个不停,连续接到这样的电话.内容一模一样。经查证,这足电话诈骗的义一手法,本市医保中心根本没何这样的电话。  相似文献   

7.
种种乱象侵蚀医保卡 药店摇身变成便利店,刷医保卡能购物,这一做法在一些城市已是"半公开的秘密". 记者在昆明市滇池路的云南健之佳连锁健康药房某分店看到,这家药店靠门口的店面放满了生活日用品,里面才是专门的药品陈列架.  相似文献   

8.
工商局走进医院执法被判越权,由此引发疑问:买药是否消费行为?密码处方是否侵害消费者权益?医院是否“特区”,只能由老子来监督儿子,不许别人来管?  相似文献   

9.
<正>方寸之间,“芯”火正燃。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未来中心主楼12层,未来已来。无尘车间,套上“外衣”,在合肥综合保税区项王路8号完成封装测试的芯片即将被嵌入面板。蓝天之间,开辟“走廊”,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80余吨货物经海关监管放行后,飞往荷兰阿姆斯特丹。场景不停切换,看见无限可能。在一个个“从0到1”的创新故事里,在一个个从“1到10”的追梦故事里,安徽律师作为参与者、推动者,在护航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相似文献   

10.
赵进一 《检察风云》2011,(22):65-67
这里所说的“黄牛”,并非在农田里耕田的老黄牛,而是指专在商圈里做买空卖空生意的掮客,俗称票贩子,也即周立波“海派清口”里所说的“打桩模子”。这种群体世界各地都有,在上海也有200多年的历史,真可谓是子子孙孙,繁衍不息。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上海药价开始下降,“开心人大药房”等一批“平价药房”也终于在争议声中在上海市场立稳了脚跟。据报载,11月上旬,一些“平价药房”也将可以刷医保卡了,这对上海广大普通市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作为一个政协委员和市政府政风行风监督员,我自然更有说不出的高兴,上海市政协《联合时报》头版也专题报道了我积极促进上海开办“经济药房”的文章《说了不白说》。我在今年6月4日参加了上海市政风行风电视会议,会上,韩正市长明确指出教育乱收费、药价虚高、物业管理不规范是今年上海政风行风检查的重头戏。我在召开的座谈会上,听到不少老百…  相似文献   

12.
木子 《政府法制》2011,(20):36-36
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光棍”就是俗称没有老婆的男人。但在江湖上,“光棍”和“打光棍”都是另外的意思了,含义很深。如在明末清初出现的“洪帮”(与“青帮”相对,民国时期,两帮合一又称“青洪帮”)里,“光棍”和“打光棍”都是很有骨气的词汇。“光棍”在洪帮里是“反清复明”。  相似文献   

13.
王春 《法制与社会》2011,(10):16-18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在一段相声里如是说。在国家行政编制里面,“村官”并不是公务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正如那台词里说的“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上世纪90年代,曾有农村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中国数亿农民的命运掌握在村支书的手里。”那时,尚未进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村支书为首的村官们“催粮要款”,管理村里的公共事务。村官更像管理者,而不像村民的服务员。  相似文献   

14.
李仁强 《江淮法治》2012,(13):26-27
在安徽湖北两省交界处、绵绵大别山中,有一个边陲重镇——太湖县北中镇。在这个镇里,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历任人大主席带领各级人大代表共同建设的“人大之家”。在这个“家”里,人大代表们共同学习,努力练好履职“真功夫”:在这个“家”里,人大代表们畅所欲言,积极踊跃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在这个“家”里,人大代表们耐心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促使一大批群众的合理诉求相继得到妥善解决……“人大之家”努力搭建学习、知情、监督、服务四大平台,展示了人大代表的魅力和风采。  相似文献   

15.
<正>“大家注意,我们村的蹲点律师今天要来,有‘扯皮’事要咨询的乡亲,到村委会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来!”初春的一大早,合川区土场镇杨柳村的村民群里就收到了一条群公告。不仅如此,村广播大喇叭里也播放起律师“坐班”的通知。“我家的地被老李占了一块!”“离婚那阵没得拆迁补偿,现在有了也该平均分吧?”……不一会,就有村民带着提前准备好的“证据”前来咨询。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法治”意味着“多数人之治”(民主),“人治”则意味着“少数人之治”。但在我国古代的“法治”观念里并无此义。却认为法为道之用,因而在法治国家里执政者就是“执道者”。所以只有知道、行道者的“君子”才能承担这一神圣任务。而“君子”在社会里却是少数。所以,“法治国家”并不意味着“多数人之治”,而是“君子之治”。这一“法治”怎么评价?想就此谈点浅见,并与西方的“法治”观念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7.
“他”是第三人称,现代汉语里经常出没,可在古汉语系统里“他”却不是主角。“他”是个形声字,本作“佗”,本义是负担,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此外,“他”还有一个重要义项,是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与“此”相对。  相似文献   

18.
<正>风里来、雪里去,跋高山、涉远寨,不摆“花架子”、不打“太极拳”,敢下真功夫、敢啃硬骨头,这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四川省人民调解能手”、“四川省人民调解专家”、四川省理县薛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刘萍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法理”在哪里?“法理”在“法”里,在诸多具体部门法里。如民法,如果没有民法法理,那民事权、所有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种种民事权利制度与法律靠什么支撑起来呢?故曰:部门法中有法理,应用法学中有理论法学。法理学岂能唯我独“理”,似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而要潜心深入各个部门法的法理领域,吸收丰富的营养,以使自己根深叶茂,生生不息。部门法学呢,未可拱手揖让,自丢阵地,使自己变为干瘪的章节条款项。法理学的法理同部门法学的法理应是互相依托、互相贯通、互补互动。“法理”在哪里?“法理”在社会里。社会…  相似文献   

20.
故乡的燕     
一场大雨,田地里满满的都是水,路边的水渠里蛙声此起彼伏。欣喜地看到在桥洞里穿梭的燕子,心中舒畅了许多,不由得联想到了几句诗词“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