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讲话深刻论述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遵循。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放眼历史的长时空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演进,推动马克思主义在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潮中脱颖而出,并逐渐在中国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深刻阐明“‘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思想十分深刻,对于我们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需要认真学习和领会。  相似文献   

5.
<正>策划导言2023年6月2日,一场高规格的座谈会——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就“文化传承发展”这一主题专门召开座谈会。在这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并特别阐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第二个结合”理论找准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助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为引导读者更加深刻认识“第二个结合”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本刊特推出一组文章,以此感受文化自信、解码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孙鸿鹤 《奋斗》2023,(21):17-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围绕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有着高度理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征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的提出,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入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理论遵循。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需要进一步增强“两个结合”的行动自觉,立足客观现实,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坚持守正创新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孙慧 《新湘评论》2023,(15):58-59
<正>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并强调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在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有人却认为我们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是“打着左灯向右转”,在搞“中国特色资本主义”。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到底是坚持了还是放弃了、是发展了还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围绕“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基本遵循。特别是反复强调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深刻理解把握“六个必须坚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奋斗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许士密 《探索》2023,(6):1-13
“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两个结合”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底蕴。作为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真理性,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也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内蕴接续推进现代文明、转化发展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承担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两个结合”的坚持和发展使之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的新的文明图景和文明前景,即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新的文明叙事、复兴叙事,中国式现代化担负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合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双重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深刻的文明意蕴就在于显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现代价值和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现代化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为新时代推进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对旗帜问题的提法,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而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首先举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6.
沈伟鹏  王晓云 《先锋》2023,(11):11-14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顾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重要的理论时刻,我们充分感受到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的内涵和思想的深邃。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科学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7.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三个维度,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国所处的时代特征、中国的历史文化分别相结合。这三个维度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三个维度上都有充分体现,展现出鲜明的实践问题导向、强烈的时代潮流气息、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五千多年不间断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党领导人民的百年奋斗中,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揭示出历史的真谛:“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祝贺 《奋斗》2022,(4):18-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是贯穿百年党史的一条红线,“第二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论述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十个结合"告诉我们,在将来的发展中,我们必须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去回答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必须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胜利走向胜利,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胜利走向胜利,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把它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