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部是保障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要害地区,西部环境保护涉及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经济开发与环境犯罪预防之间存在诸多冲突,西部脆弱的环境受到环境犯罪的严重威胁。采取新的环境犯罪预防战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环境犯罪预防机制是走出西部开发中环境犯罪预防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社区环境设计改造与社区犯罪预防密切相关,环境设计在犯罪预防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打击犯罪等其他手段所不可替代的。在我国治安防范所提出的物防和技防手段,也属于犯罪预防的环境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3.
环境行政立法是搞好西部大开发环境行政执法工作以及实现西部地区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前提性条件。近年来,虽然西部开发环境行政立法有了较快的发展,并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因各种因素的制约或影响,在环境行政立法方面,客观上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在对西部大开发环境行政立法现状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西部大开发环境行政立法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西部开发法治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西部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西部开发应当纳入法治轨道,并对其法治环境问题做了相应的分析,特别是对西部开发法律功能问题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用法律先行策略营造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法治环境,引导和保障西部大开发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是一个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基础性系统工程,关乎西部大开发的成败.西部大开发应以宪法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为依据,形成具有自身独特调整范围和内容的法律体系.营造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法治环境,还必须从普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方面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6.
1999年11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西部应当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引来大开发急需的资金和人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自由·安全·公平竞争 1.西部大开发,首先要营造的是一个更加自由的环境。所谓自由的环境,其实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自由权利,在西部这  相似文献   

7.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西部大开发与犯罪预防”理论研讨会于2001年8月13日至16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会议由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和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犯罪对策专业委员会承办。自治区党委、政府、人大、自治区公安厅大力支持,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副书记努尔白克力、自治区人大副主任李逢滋、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柳耀华、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局长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这是由西部的地域特点、民族特点及经济的落后性决定的。同时 ,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又要求西部大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把投资环境的改善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依法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9.
西部开发的主体是企业,资本的实体是民营资本,国家应为西部开发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引进东部资本、外资及战略投资家进入西部开发,以此形成西部良好的产业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造就西部的经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环境设计的犯罪预防理论(简称CPTED)肇始于上世纪70年代,是西方犯罪预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由于首倡者学科背景的不同,从该理论诞生之时,就有不同的发展方向。目前主流的理论是强调外部环境设计的环境设计犯罪预防理论。CPTED理论基础有理性犯罪人、机会理论、日常行为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目前主流的CPTED理论的设计原则包括自然监视、自然通道、地域强化和维持四个原则。CPTED的借鉴可以从城市规划、社区物技防建设和居民安全防范意识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在西部大开发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必须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维护生态平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和犯罪活动,有效预防环境犯罪,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履行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2.
环境犯罪学研究产生犯罪的环境原因。其主要理论包括:防卫空间理论、破窗理论和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借鉴这些理论与实践措施,对我国社区警务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保护国有矿产物权而设置的"破坏性采矿罪",一直闲置而没有进入司法程序。主要是该罪的理论性和法定性犯罪构成不能独立而包含于非法采矿罪之中,本不应该存在的破坏性采矿罪长期处于尴尬地位。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凸显破坏性采矿罪占着立法位置而妨碍了制度创新。出路是解体和重构"破坏性采矿罪",转向设置"破坏矿业环境罪"。新增的罪名有独立的犯罪构成,为遏制矿业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所急需。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我们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是我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标志。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息劳作的地球家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分析环境犯罪的概念状况和新特点,提出预防环境犯罪的对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环境法益学说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益学说在我国主要有权利说、秩序说和环境利益说,这些学说在揭示环境犯罪本质方面都存在不足。环境法益学说应遵循三点要求:环境法益必须成为刑法学的基本范畴,必须体现环境犯罪的特点,必须协调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关系。据此,环境法益新说———环境生态法益作为环境刑法的法益是比较适宜的,它体现了生态环境作为生态体系维持其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和发展对人类永续繁衍、发展的价值,具有社会性、客观性、全球性以及其被衡量方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事件的增加和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愈发显现.检察机关担负着国家的法律监督职能,在工作中应进一步统一执法思想,充分认识到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依法查处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协作配合,推动查处环境污染犯罪工作深入开展,力争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境污染犯罪的日益繁多和复杂,我国环境污染犯罪刑事责任制度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环境污染犯罪刑事责任制度的价值取向是遏制环境污染犯罪,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和保护公民环境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动态,有效预防、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我国在这方面还很不完善,应当借鉴国际社会中有关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的成熟经验,从心理矫正、立法和构建预防网络等方面探讨新时期改造未成年犯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犯罪取证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目前,电子证据的分析和取证主要还是依赖人工进行。为有效打击计算机犯罪,警察机构要在坚持全面、可信、准确和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计算机取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通过开展现场取证、加强合作与分层培训以及改进计算机取证的手段与工具,进一步提高取证的速度与效率,加强计算机犯罪取证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 ,新《刑法》第 5条所规定的不是简单的罪刑相适应原则 ,而是以刑事责任为纽带 ,把罪行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个别化原则有机结合起来 ,使刑罚的运用既注重犯罪行为又兼顾犯罪人 ,使刑法做到了公正与功利、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