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柏成 《前沿》2014,(21):72-73
“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人性思想的主要内容,孟子的“性善论”是其人性思想的核心。本文重点论述比较了孔孟人性思想的差异性与共通性,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先秦儒家思想的内涵与精髓。  相似文献   

2.
肖艳丽 《前沿》2014,(13):67-69
乐在先秦时期不仅是艺术与教育的问题之一,更是政治与人性的问题之一。先秦的乐论之所以具有重要的地位,正是与其所体现出来的对于人性、人的修养、国家政治有关。乐官及其乐官体系就充分地表明了其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充分地体现了先秦乐论的主要思想,也与儒家治理国家、社会与个人修养的诉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为“人民服务”这一“以德治国”的核心内容,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站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已看到不重视道德教育,一味靠武力制服违反法律的人,人们就不可能产生“羞耻之心…  相似文献   

4.
王荣敏 《青年论坛》2008,(5):125-129
“理欲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伦理思想史上重要内容之一。2000多年来,思想家们在理欲关系上是非争鸣。以孔孟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者,在“理”与“欲”的问题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的“欲而逾矩”、“以礼节欲”等思想,不仅是后世“理欲之辩”的理论基础,对于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人贪欲过重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义”是中国人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之一 ,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孔孟儒学宣扬“仁义”学说的结果。其实是墨子出于建立一种稳定的社会管理秩序的需要 ,以及出于对孔子“仁”的管理伦理思想进行扩充和完善的目的 ,使“义”成为了他从伦理道德层面阐述其管理思想的一个范畴。由于他的大力鼓吹和宣扬 ,具有管理伦理内涵的“义”在当时思想理论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先秦学者 (史称先秦诸子 )开始对“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从而使“义”在管理伦理方面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 ,成为了先秦管理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之后才逐渐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传统伦理道德观的  相似文献   

6.
梁文宏  罗文宁 《传承》2012,(11):58-59,85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保障民众生存的政治诉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道德自由,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以“善恶之辩”论人性,“以艺养德”铸人格,强调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探寻理想人格形态,坚持对君子理想人格的追求。先秦儒家人文思想体现了中国“轴心时代”文明的高度,对儒家人文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吸收其思想的合理内核,对加强和改进人文关怀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重要的道德范畴。作为儒家伦理思想代表的孔子"孝"思想,其内涵丰富,其中不乏很多精华之处至今仍带给我们不少启示。一、孔子"孝"思想的基本内涵孝是晚辈奉养礼敬长辈的道德要求。《论语》中孔子讲到孝的地方不少,概括起来,有以下几层意思:(一)养亲与敬亲孔子论孝,强调敬养父母。养亲就是奉养父母,保证父母物质需要的供  相似文献   

8.
一、儒学的创立与发展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由中国春秋末期的孔子创立,至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当时私人办学的风气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一些精通诗、韦、礼、乐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师儒”的生涯,这便是最早的儒者,孔子是他们的代表人物。他首先把“仁义”作为儒学的最基本思想,开始了对人的最早反思,并广收门徒,在儒学上取得成就的弟子就有72人,由此形成了一个以孔子为核心的学派,后世称之为“儒家”。儒家与当时的墨家、法家、道家等众多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一起被称为“诸子百家”。到了战国时代,由于孔子的弟子…  相似文献   

9.
管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先秦儒家代表孔子、孟子和荀子都对他有不同看法,孔子认为他"如其仁"而又非其无礼,孟子对他不屑一顾而又不得不承认其经世之才,荀子认为管子是贤者良臣而又称其为"野人",这既反映了儒家的基本立场,又显示了三人学术的差异,同时也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管子的形象和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0.
林超民 《思想战线》2000,26(1):135-137
我们中国人一提起孔子与儒家思想就会顿生“家园之感”。这是我们对自己所继承的优秀文化传统特有的亲切、关爱与认同的思想情怀。人们在谈论孔子与儒家学说时 ,大都集中在其道德规范、政治主张、教育理念等方面。很少研究他们在处理华夏与四夷的思想和策略。毫不夸张地说 ,孔子与儒家的民族思想对维护中国的“大一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作用 ;没有孔子“华夷一体”的“大一统”思想就没有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家园”。徐兴祥的《中国古代民族思想与羁縻政策》为我们深入了解孔子与儒家的民族思想及其在中国历代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中…  相似文献   

11.
丁磊  吴超晖 《前沿》2010,(20):177-179
先秦儒家道德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文化关于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价值评判标准,是儒家伦理道德建设体系的基石。孔子开启了以"知耻"为核心的中华民族道德荣辱观的源头;孟子明确提出了"荣""辱"的概念,对荣辱问题作了一定程度的阐述;荀子则是系统论述道德荣辱观念的先秦儒家代表,先秦儒家道德荣辱观由他而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汉代成为定于一尊的官方哲学后,其教义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走向,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国民精神。对孔子功过的评判一直是中国的文化难题,二千余年来,虽不乏振聋发喷的批孔之论,却又丝毫不曾动摇他的“素王”之尊.尤其是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历史巨变之际,近20年来对孔子的推崇和颂扬却愈来愈甚,而对孔子学说的批判声浪也越来越高。具有周文化特色的鲁文化造就了孔子儒家学说孔子原本是宋国子…  相似文献   

13.
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一个学派。儒家思想经汉、宋、明诸儒的改造而成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官方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正宗的儒家政治文化与被官方或世俗化的儒家政治文化有很大差异。本文论述以前者为依据。一、政治原本人性人性论是先秦诸子政治文化的起点和基  相似文献   

14.
何棣华 《前沿》2008,(8):183-186
“中庸之道”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要准确把握“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已非易事,而身体力行之则更难。正是因为它难于被准确把握和实行,导致部分人们对它的误解和误用。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对于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伦理精神,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水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学     
先秦儒学张先义李道湘先秦儒学是指孔子所创立的及其在战国时期的承传。有人称为原始儒学。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主要经典即孔子整理的“六经”。孔子死后,儒分八派,其中最有地位和影响的是孟子和荀子两家的学说。【孟子及其学说】孟子...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曾对中国传统文化作过全面研究,他既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又吸收了道家文化的一些因素,在他身上兼具了儒家的“刚强之气”和道家的“柔弱之气”。他不仅对“刚”与“柔”有独到的理解,而且能熟练地运用于其政治、军事、生活实践之中。 一、“存倔强以励志”   曾国藩处在程朱理学统治思想文化界的清代,他恪守传统儒家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德,其思想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刚强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传统儒家重视坚毅、有恒一类品格的培养,并认为它们是人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条件。孔子有“弗能弗措”…  相似文献   

17.
论先秦儒家构建等级秩序的宗法血缘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伟兵 《求索》2007,(1):150-152
宗法血缘关系是维系中国古代宗法制社会的重要纽带,也是先秦儒家构建宗法等级秩序的伦理根基。先秦儒家认为,宗法血缘关系是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等级秩序的内在基础,而“亲亲”、“尊尊”又是宗法血缘关系的人伦准则和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8.
雷永强 《前沿》2011,(16):10-14
乐教在先秦为儒家所重,其与《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六经。“广博易良”四字从动机论、知识论、方法论以及价值论四个维度切实、全面地体现了儒家乐教的内在特征。“广”即“广其志意”,表现了先秦儒家乐教的“尚志”趣向;“博”即“博学于文”,展示出儒家乐教的致知进路;“易”,取之于“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表现了先秦儒家乐教的教化之方;“良者,善也”,它真实地反映了儒家乐教以“成德”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行政失范、官员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存在,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研究迫在眉睫。在行政伦理的建设中,鉴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及现实情况的差异,既要借鉴西方行政伦理的研究成果,更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深入挖掘传统行政伦理思想。先秦儒家的行政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对促进我国行政伦理特别是官德建设具有一定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对先秦儒家的行政伦理思想进行梳理、诠释、挖掘,揭示其思想精华及内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贾谊承传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所以,他的美学有伦理美学化、美学伦理化的特点。同时,贾谊继承了道家的本源—本体论,并将道家的本源—本体论与儒家的伦理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得“美”也具有了本源—本体性。虽然“美”具有本体性、内在性,但是,贾谊认为,后天的教化、学习对“美”的最终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