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民争取人权的斗争开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从鸦片战争起,经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和民主权利,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但是这些斗争最终都没有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人权思想 ,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产生的 ,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人权斗争、保障和改善人权事业的经验总结。由于中国特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 ,中国共产党的人权思想具有凸显人民主权和集体人权、强调生存权和发展权以及与时俱进的特征 ,并且对中国人权立法具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焦点,也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事业的人士共同关心的一个课题。近些年来,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在人权问题上的挑战,我国政府和人民进行了针锋相对、理直气壮的应战。同时,也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开展了积极的人权对话,求同存异,为促进和维护国际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本文拟就人权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5日下午就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党的百年奋斗史,贯穿着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而进行的不懈努力.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要...  相似文献   

5.
谷春德 《人权》2011,(1):5-6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是中国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需要,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协调和均衡发展中国人权事业的需要,是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舆论斗争并争取更大的主动权和更多的话语权的需要。而且,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也是可能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历史进步,中国人权状况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人权理论研究与创新也取得了不少优异成果,  相似文献   

6.
《今日浙江》2022,(3):4-5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5日下午就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进行第三十七欠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党的百年奋斗史,贯穿着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而进行的不懈努力.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见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要...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人权问题已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在双边关系中,还是在多边关系中,中国和美国在人权问题上都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了解中美人权斗争的特点,总结我们的斗争经验,对于我们处理中美关系,正确开展国际人权领域的斗争,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中美人权斗争的几个特点:中美人权斗争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美国对共产主义的敌视,中美早期在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就在人权问题上有过摩擦。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苏争夺世界霸权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在这…  相似文献   

8.
谷春德 《人权》2002,(3):26-29
在旧中国,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和压迫下,根本无人权可言。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基本人权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进行了大量维护和保障人权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及其人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边塞 《理论月刊》2006,25(1):16-20
本文多角度地分析了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全面展开了列宁民主自决权思想的丰富内容,并从人权的视角论述了这一思想对于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宝库,对于推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以及对于今天正确坚持和维护民族自决权原则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权研究会: 值此《人权》杂志创刊之际,谨致以热烈的祝贺。 享有充分的人权是人类长期以来追求的崇高目标。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在争取、维护  相似文献   

11.
汪习根 《人权》2014,(3):39-39
从革命时期争取民族独立的自由权向和平建设时期的全面自由发展权的根本转变是当今中国人权建设的根本特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历史与现实相勾连的时间维度和在全球化下谋划中国发展的空间维度深刻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梦在本质上就是全体中国人民和所有个人的人权梦。  相似文献   

12.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焦点 ,也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事业的人士共同关心的一个课题。近些年来 ,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在人权问题上的挑战 ,我国政府和人民进行了针锋相对、理直气壮的应战。同时 ,也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 ,开展了积极的人权对话 ,求同存异 ,为促进和维护国际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本文拟就人权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一、两种人权观人权是一个历史范畴。最初作为一种反封建口号 ,起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为了打破宗教神权和封建君权的绝对统治地位 ,而主张以人…  相似文献   

13.
《人权》2004,(3):8-17
2003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也是中国人权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政府妥善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政治保持了稳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权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享有充分的人权 ,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在旧中国 ,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没有人权可言。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 ,一直把争得人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并为此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的人权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世界人权宣言》明确规定,一个人不分种族、性别、年龄、政见、社会财产、宗教等,都享有人权。不管富人、穷人还是社会身份不同的人,在享有人权上,人人平等。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争取和发展人权的历史。新中国的成立是国家独立、人民当家  相似文献   

16.
人权名言     
《人权》2005,(4)
人权的存在和有效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那些历史上有见识的人设想出人在相互对待的行为方面的理想,并以此教导给人们;也是他们发展了最令人向往的社会结构的基本思想。这些从历史经验中和对美与和谐的热望中得出来的同样理想和信念,在理论上通常是容易为人们接受的,但是在人的兽性本能的压力下,这些思想信念又总是被人们所践踏。历史上充满了争取人权的斗争,这是无休止的斗争,它的最后胜利总是在躲开我们。但要是厌倦这种斗争,就意味着要引起社会的毁灭。——爱因斯坦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  相似文献   

17.
蔡名照 《人权》2013,(4):6-7
今天,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开幕了。在这仲秋九月,来自多国的人权专家及相关人士相聚一堂,共话人权发展大计,无疑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这里,我代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朋友表示诚挚欢迎!享有充分的人权,是人类共同的追求。长期以来,各国人民为争取人权进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距离达到享有充分的人权这一崇高目标仍然任重道远。本届论坛  相似文献   

18.
1998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周年,也是中国人权事业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继续取得进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在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和遭遇特大洪水灾害的情况下,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民主法制建设明显加强,人权状况保持了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一、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中国是一个拥有12.5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维护和促进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始终是中国在人权方面的首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将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经济,使国民经济以年平均增长9.6%的速度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人权短波     
《人权》2003,(5):59-60
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首次履约报告 6月27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提交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首次履约报告。该报告全面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在促进和保护人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方面取得的成就。提交履约报告是中国在人权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体现了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人权和倡导国际人权  相似文献   

20.
南非德班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秘书长诺克韦先生阁下:在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召开第47届年会的时候,我仅代表中国人民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南非人民反对种族歧视和争取基本人权的正义斗争,是觉醒了的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和世界上一切主持正义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是在南非人民一边的。祝大会在领导南非人民的斗争中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