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创立“豪放”词派,在词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从前代词人的艺术成就,北宋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作家个人的艺术素养和创作个性等方面分析了它们对新词派的影响,论述了创立新词派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2.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巨匠,享有崇高的文学地位。苏轼独特、过人之处主要在于其具有独具特色的个性魅力。苏轼是宋代诗文革新的先驱者和主要奠基者,其诗文具有创新性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是中国文学史上遗产最多的全能作家。  相似文献   

3.
苏轼一生命运多舛,而多灾多难的苏轼却以其雄视百代的才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是世人公认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的山水散文如行云流水,气势畅达,姿态横生,这与苏轼的开阔胸襟和豪放洒脱是密不可分的.苏轼所接受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而他少年时就爱好庄子的文章,后来又吸收了佛家思想,这就又使他的山水散文不同凡俗,浩逸而不失儒雅.更可贵的是在苏轼的山水散文当中,不仅山川风景奇秀别致,在豪放的笔墨之外又以错落有致的笔触发以精妙的议论,其可谓议论风声,理议传神.创造了山水散文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4.
苏轼诗词中大量的乡村意象不但是苏轼对出处矛盾的思考和对乡村生活强烈的认同感的体现,同时也是他探究人生哲理的媒介。本文从分析苏轼诗词中乡村意象的思想内涵出发,探究了苏轼在作品中频繁使用这种意象的原因,并简要分析了苏轼诗词中乡村意象在文学发展史上的贡献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轼“以议论为诗”的创作实践不但遵循艺术创作思维规律 ,还符合艺术创作的本质 ,开拓了宋诗新体制。苏轼的创作实践检验了“以议论为诗”价值的深远性。尽管成就中有缺陷 ,但掩不住它的整体光辉。苏轼站在盛唐诗的顶端 ,发展了宋诗新体制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阎镇珩是晚清湖南著名学者、教育家,一生学术成果丰硕。学术成就的取得受世代业儒的家风、湖湘先贤学风的影响及个人的勤奋好学。主要体现在史学、文学等方面,其史学成果具有经世、博古通经的特点;文学则以坦荡浩落、涵蓄宏深,发挥盛大见长。阎氏的学术成就深得当时与后世学者的盛赞,也是我们当今学界的楷模。  相似文献   

7.
苏轼“以议论为诗”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早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诗经》是其重要的里程碑。入唐后杜甫拉开“以议论为诗”的序幕,韩愈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之功,至宋代苏轼则最终确立了这种艺术形式。苏轼“以议论为诗”,大致有纯议论式与议论意象融合式,具体分为咏物时含“理”、借形象发议论、议论“带情韵以行”三种情况。苏轼的创作实践不但遵循艺术创作思维的规律,也符合艺术创作的本质,开拓了宋诗新体制,尽管成就中有缺陷,但掩不住它的整体光辉。苏轼站在盛唐诗的顶端,发展了宋诗新体制,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被贬惠州是谪居黄州生活的继续,苏轼在惠州时期的思想也是黄州时期思想的发展。苏轼在被贬惠州期间,一方面他是出世的超脱的,另一方面又是入世的凡俗的,于悲凉中夹杂着释然,"身世两相忘"恰当地表明了他在贬谪期间高洁的志向和坦然的心境。偏远的惠州正因为它的偏远成就了苏轼,政治上的挫折和生活上的窘迫并没有击倒苏轼,偏远反而使他远离了政治漩涡和政治迫害,宁静的生活使他益老弥坚,于青山绿水间激发了更多的创作灵感。"一自东坡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苏轼在惠州虽然只有短短3年,却与惠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对惠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东坡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艺术作品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一生受教于儒、释、道,因此他的文学艺术作品融汇三家思想,并且成就其独特的道德教化意蕴,其中既有明道言志的儒家教化思想,也有避俗离浊的释家教化思想和超然洒脱的道家教化思想。  相似文献   

10.
能力水平决定了个人成就的下限,对工作和事业的态度,则决定了个人成就的上限。《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三人,论本领孙悟空和猪八戒都比唐僧大,但是唐僧的地位却凌驾于二人之上,这是为何?  相似文献   

11.
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的中国文学,为人类的进步奉献了自己的珍藏,对亚洲特别是对东北亚产生过尤为深钜的影响。这种影响,接受国日本的学者比之为“阳光”。日本填词之学,就是直接吸取这“阳光”而诞生的新兴文学样式。明治时期是日本词学的黄金时期。森槐南是这一时期“首屈一指”的词人。他突破传统观点的束缚,卓然特立地追摹苏轼、辛弃疾而进行新人耳目的创作:拓展题材,以词悯农;冲决体式,以词代柬;新变手法,以词畅怀。同时,他还在理论上崇尚苏轼、辛弃疾:独表心志以接武东坡;比拟苏辛如天孙织锦;标举作品为推称范例。这些别开生面之举,不仅在日本填词史上具有重大功绩,而且在中日文学关系史上也是值得重视的一页。可惜至今对其研究者为数寥寥。  相似文献   

12.
对旧文学逻辑的破解和对文学新世界的重构,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主题,也是周作人一生当中的重大活动之一。周作人高举人道主义、自由主义的大旗,以各种文学方式参与到对旧文学的破解与新文学的重新建造过程中,从而使其个人具有了重大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舍最为重要的成就就是他的幽默艺术。老舍集中阅读了狄更斯的小说,深得狄更斯幽默的精髓。老舍早期的幽默以喜剧为主,喜中蕴悲。他的个人票赋加之狄更斯的影响造就了老舍这为文坛所称道的幽默。这表明积极的文学接受是保证文学创作得以进行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4.
无题诗刍议     
诗歌作为中国文学之源头,无题诗创作是其最初的形态,与诗歌在形式格律成熟后形成的个人创作不同。在中国诗歌史中有着很高地位的古诗十九首就是这种非集团创作无题诗的代表,是文人五言诗之源头。其后曹植、陈子昂、李商隐都在无题诗这一领域里取得了各自的成就。本文试以无题诗起源与发展过程进行主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人物性格批评论出发来比较中西文学性格论。分别评述了我国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和德国美学家哲学家黑格尔的人物性格批评原则,并加以比较,以探讨其异同。  相似文献   

16.
三国时期,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文学独领风骚。曹操作为魏的领袖,他的人格魅力和胸襟气魄体现在正得失、有胸怀、重人才、好文学四个方面,正是这些特质成就了建安文学,并为曹操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郭璞的总体文学成就、诗歌、赋等作了颇多评论,值得关注。本文结合郭璞《游仙诗》对前两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先生认为宋代文化陵跨前代,集其大成,达到了中华文化的最高峰。这一结论的得出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他对苏轼的钻仰之至、浸馈之深、评价之高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也是宋代文化的代表。陈氏由对苏轼诗文的爱好钻研,进而仰慕其品操人格,更由于自己"栖身岭表"的经历心态与苏轼"贬谪岭南"颇为相似,故与苏轼精神相通,引为知己,并从苏轼的思想和精神中汲取战胜磨难、调适自我及发愤著书的巨大精神力量。本文即通过有关材料的考索征引,论析了苏轼作品、思想及精神对陈氏的巨大影响,亦为陈氏"宋代文化造极"论添一佐证。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日益深入以及毛泽东诗词“集外”篇章的不断公诸于世,人们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尤其是毛泽东诗词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重视。李衍柱、李戎先生在他们合著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概论》中曾辟专章论述了毛泽东的诗歌理论与实践,详细分析了毛泽东诗词的创作成就,阐明了毛泽东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作为高校文科通用教材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也有专章论述毛泽东诗词,但侧重讲的是当代文学时限的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写的诗词。这些评述,尚难以明…  相似文献   

20.
韩愈一生求官为官,曾有"勇夺三军之帅"的壮举,也曾有广得黎民之爱的政绩,但却是仕途坎坷.四举三选的科考,几经起用又被贬的沉浮,让后人同情而又疑惑,倒是他那辉煌的文学成就,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了丰富遗产.本文就韩愈的官场失意和文学成就辉煌的诸多原因进行浅见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