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曾经给我们搀扶、给我们关爱的每一个人……”5月19日.2005年“感动湖南”十大新闻人物之一的李丽,在衡阳南华大学开始了她“百校感恩行”演讲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奋斗历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2.
晋源区位于太原市西南部,辖区内有需要帮扶的老红军、老八路、老党员13名。去年以来,我们在广泛动员、周密组织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了“新晋商万企联万户感恩行动”活动。感恩行动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三老”人员互惠互利的一项时代工程,是革命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和宗旨就是把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为增强未成年人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意识,临漳县在未成年人中开展了以“感恩·我们要行动”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无论是中华民族传诵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还是西方的感恩节,传递的都是知恩图报的美德。然而,随着大学生对物质追求的不断升温,感恩美德正在被他们淡忘。我们不得不深思:新形势下,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是什么?感恩教育有何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5.
苏宝胜 《青年论坛》2007,25(6):60-62
感恩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大力继承和发扬;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塑造完美人格、完善人的生命;感恩教育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胡虹霞 《青年论坛》2005,1(3):29-30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则,感恩意识的培养应该成为高校公民道德基础教育中不可遗漏的一环。本文从当前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现状入手,对在大学生中推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予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昌兴 《前沿》2014,(5):165-16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人感恩教育是当今不少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实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完成教学使命与增强时效性的求。感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把感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科课程的教学教材中,需积极探索有效融入的方式方法,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融人大学生感恩意识形成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8.
感恩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林鹏 《青年探索》2008,46(1):35-37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但是,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目前却十分薄弱。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应当把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帮助大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引导大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子女,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职工,为父母争气,为母校争先,为祖国争光,为人民谋幸福,奏响成人、成才、成功三部曲。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行为主体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对自身产生过积极作用的人和事物的一种感激与回报。在调查了广东省五个代表性高校大学生的感恩现状之后,发现大学生感恩意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剖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风气和自身修养等方面的原因,并从这四方面提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阐述了改变高校教育状况的迫切性。然后通过浅析中国传统感恩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提出用弘扬与践行传统感恩文化来扎根大学育人之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我们非常城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单位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或许,很多父母与老师并不渴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感恩教育不可缺少。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2.
感恩文化的美德与道德教育的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文科 《桂海论丛》2008,24(6):74-76
人所具有的感恩意识本是一个人努力实现人类之爱和人格之善的基础,拒绝感恩是一个社会族群道德失落和不文明的表现。社会要重建感恩文化,就必须在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学校的道德教育,营造有利于感恩意识成长的社会环境上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营造感恩气氛,培养感恩意识,学会感恩,并不是要做付出与所得的价值交换,而是要更懂得尊重和珍惜。深化感恩的层次,强化感恩意识。①教会学生识恩、知恩。②教会学生知恩图报。③教会学生施恩不图报。拓宽感恩途径,实践感恩。感恩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识恩、知恩,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报恩、施恩,养成感恩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邓文英  欧甜 《传承》2009,(24):72-73
乌鸦反哺是动物界的感恩,动物尚且如此,而当今的大学生们有的却成为了不懂感恩、不会感恩,甚至是知恩不报的冷漠一代。探讨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培养,培养大学生知恩图报的感恩意识,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服务当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湍水石 《楚天主人》2012,(10):38-39
前不久,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全区广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笔者以为,开展感恩教育不仅及时,而且必要,值得效仿。所谓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有句俗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一种朴实的感恩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泛爱众"的思想,《论语》中说: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从"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佳句的诠释,无不是感恩理念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乌鸦反哺是动物界的感恩,动物尚且如此,而当今的大学生们有的却成为了不懂感恩、不会感恩,甚至是知恩不报的冷漠一代.探讨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培养,培养大学生知恩图报的感恩意识,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服务当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莫文师 《当代广西》2012,(18):51-51
对“感恩”两字的理解,最早来自于我的父母和长辈,从小他们就教育我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知恩图报、“不忘本”等做人的道理。后来,随着学识的不断增长,我对“感恩”涵义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深刻。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建设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推进“四德”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以“大爱”为主题,以感恩教育为手段,以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目标,创新开展了“大爱岚山”感恩实践活动,成功推出了孙培杰、侯加明、董加岭、薄自双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思想道德典型人物,有效提升了全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是有浓厚感恩美德底蕴的民族,而当代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大学生亲情淡漠、人际关系冷漠、师生情淡化以及社会责任感弱化是其感恩意识缺失的典型表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有着深刻的主客观原因。重塑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应该从德育的理念、目标、内容、体制、过程几个方面实现传统德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0.
论感恩教育缺失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体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信誉度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感恩缺失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在探究感恩教育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