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虚拟设计发展到今天,相较于之前的人造物(即以一定的质感、量感、体感呈现的实际物),有了很大的变化。其存在方式和呈现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最终导致其作为审美客体时,设计者(第一审美主体)、使用者和欣赏者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审美价值取向发生了嬗变。主要体现在:优美形态的神秘内涵缺失——深度被削平、广度被收窄;崇高与幽默的奇特结合——反讽和恶搞盛行;多维度审美愉悦——动感之美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张雪琴 《前沿》2006,(8):58-59
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大学生创造和感受生活之美有重要意义。高校德育工作应发挥大学生主体性,重视校园文化和教师人格影响,重视社会实践锻炼和情感体验,发挥榜样作用,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丁萍 《青年论坛》2008,(1):54-55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大学生中时常出现不分美丑、盲目认同,甚至出现以丑为美的审美教育缺失现象。大学生审美教育缺失主要受经济高速发展,多元文化冲击、就业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研究提升大学生审美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创新发展为先导,全面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活力;以协调发展为保障,广泛凝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合力;以绿色发展为驱动,着力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生态;以开放发展为支撑,科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风尚;以共享发展为核心,精准把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是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5.
于涛  ;王婷  ;田茂军 《求索》2014,(7):182-186
苗族鼓舞经过长期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以“击鼓而舞“和“击鼓伴舞”的音乐舞蹈特征,是苗族人民特有的音乐舞蹈,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以其形象动作描绘、模仿、模拟苗族人民的农耕田园日常生活情景的苗族鼓舞,艺术上具有群众参与的娱乐性与竞技性,在音乐上具有神秘的祭祀性与节奏性,舞蹈语汇上具有生活性与生产性。审美上具有内涵美,社会美,运动美,音乐美与服饰美。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审美不仅限于文学艺术和哲学之中,同时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和多学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美的向往、追求,是人类的本能与天性。审美是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认定美与不美的主观意识的鉴赏。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美感是人人具有的。但是,审美能力的高低,审美趣味的雅俗却是因人而异的。审美会带来心理上的平衡、愉悦,而变异的审美却会产生犯罪心理的胚胎。 犯罪是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社会各阶层的人,犯罪心理是指犯罪人准备和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犯罪心理产生的诱因是复杂…  相似文献   

7.
封林  邹笑天  赵美蓉  李智 《理论月刊》2005,(11):165-166
高校审美教育对大学生世界观形成具有积极意义。首先,美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其次,美育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情商水平;再次,美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同时,本文还对高校大学生审美实践的方法进行了战略性和策略性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培养人们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们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是教育事业和整个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学教育应以美育德,塑造完美人格,强化美学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四美”为中心,不断强化教育者的美学素质;以欣赏引导为手段,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语言中,委婉话语作为人际交往的言语中介,反映了主体的审美追求,同时也是人类审美意识的突出体现.文章围绕即兴而却闪烁睿智的委婉话语是否蕴涵美之素质的问题,探讨委婉话语审美研究的哲学渊源.研究发现:委婉话语具有含蓄美、空间美和意境美的审美属性;委婉话语的使用遵循风雅原则、巧妙原则和和谐原则,这不仅出自人类的趋美心理,而且是话语中所蕴含的超越性和契合性特征的审美意识使然.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德育工作的真善美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新 《前沿》2010,(14):197-200
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高校德育之追求。高校德育体现真,即追求德育工作的规律性:德育目标合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德育内容体现时代精神;德育方法适应新人类的特点。高校德育体现善,即追求德育工作的学生性:德育工作为了全体大学生,德育工作依靠全体大学生,德育成果惠及全体大学生。高校德育体现美,即追求德育工作的和谐性:高校和谐发展,教师和谐发展,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汪莎 《求索》2013,(8):101-103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美学的奠基人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建构了他的美学体系。他对审美与艺术的剖析在西方关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他通过审美判断和艺术中关的密切联系分析出美的本质问题。辨别判断之美与艺术之关运用审美判断进行区分并详细说明了四个切入点,因为它是分析艺术之美的基础。艺术之美的根本点是判断之美,也就是取决于审美判断并高于判断之关。它与通过审美判断而得出的判断之美都是以无功利、无概念的形式为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事物通过审美判断都能成为艺术,因为艺术是审美过程的提炼.是以美为根本点的最终形式。  相似文献   

12.
何聪玲 《传承》2009,(24):138-139
在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中,对音乐的崇拜和接受,已是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教育,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工作。  相似文献   

13.
汤飞宇 《求索》2014,(7):74-78
艺术是人类对于外在世界的一种心灵化构成和想象性观念成果,即人类以“美”的方式反映与表达自身世界的一种文化生成,体现和反映人类对自然和世界的理解方式和表达观念。艺术作为一个民族反映世界的文化符号,承裁着一个民族自身“调适环境”的思维观念与情感态度,并且这种符号化的创造性构成总是在具体的世界关系表达中,延伸与丰富其隐喻替代与象征表达意义。民族文化的不同存在直接影响与决定着艺术的符号生成方式与象征表达方式,并体现和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成果,人们正是通过一个民族的传统艺术来认识民族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中,对音乐的崇拜和接受,已是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教育,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工作.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功利主义思想和科学心理学的片面影响,大学教育过多地从纯技术或"人力"的维度关注大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注重有形的创新产品,忽视了创造性发展的人文蕴涵,尤其是创造性的人性价值和精神过程,这样就使得大学生创造性培养失去了"教育性"。为了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使大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成为其完美人性发展的有机构成,进一步彰显"以人为本"的精神,大学教育必须注重大学生创造性发展的人文蕴涵。大学生创造性发展的人文蕴涵具体体现为:要实现个体对物质世界的创新和对自身精神世界的超越的协调统一;必须在"求真"的同时实现真、善、美完整"人性"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新颖能力和新型人格的同步构建。  相似文献   

16.
吕秀丽 《理论月刊》2002,(10):22-22
本文列举了科技史上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事件,以有力地佐证作者的观点:科学从产生之初发展到现代的高度综合,美感意境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和谐中蕴涵着朴素而惊人的美,由此而生发的美感导引着认识机制,而这一认识机制的基础就在于自然界所固有的和谐秩序与科学理论中的真与美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同时,作者认为这也是对科学发展的动力现的一个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7.
黄香琴 《青年论坛》2007,8(4):85-86
京剧赏析作为美育实施的具体途径之一,赢得许多高校美育工作者的青睐。传统京剧艺术形态具备高度的综合性、鲜明的虚拟性、突出的表演性、严格的程式性和韵律的圆融性等审美特征。京剧艺术丰富的审美要素、独到的审美特征以及较高的审美价值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陶冶大学生的情感、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态度以及促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外国文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公安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利于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做到:在比较和阅读中审美,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把审美教育与现代教育学的方法论和教育原则结合起来,最终完成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和美好人性的塑造,提高其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己身体的审美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人类借助科技手段,不仅可以对自身进行传统意义上的修饰,更可以做到改头换面式的重塑。这一方面表现出了人类对于美的执着追求,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当今时代对美的新的界定。其中,瘦作为人类形体美的重要指标被着重凸显出来,以瘦为美成为世界性的审美潮流。然而,为什么瘦是美  相似文献   

20.
邢丹 《重庆行政》2015,(1):47-48
行政美学是研究行政实践活动中的美和审美的学说。行政美学的性质和特点,使得它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行政美学的价值以人与行政实践的审美关系作为基础,在人对行政实践的审美过程中形成,它通过使人获得愉悦的精神,追求行政价值美的实现,并最终通过审美目标的实现达成行政的和谐与升华。研究行政美学的价值,对于促进政府在行政实践中探索行政之真,追求行政之善,塑造行政之美,促进行政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境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