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菏泽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显得更薄弱一些,属典型的“未富先老”地区。相对于城市老人来说,农村老人是养老中的弱势群体。菏泽市农村养老存在着养老保障不足、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土地养老受冲击、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滞后、养老文化资源欠缺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树立新的养老观念、树立新型孝道观、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创建农村“幸福院”和探索农村老年人医老模式等途径,破解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建立是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一个创新,西安市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处于探索阶段,在管理体制、资金保障、人员配备、服务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还需要从政府决策、保障、文化、养老需求、参与、制度与规范七个方面进行管理与创新。因此,要加强宣传,在全社会倡导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立足农村养老需求和实际,创新农村幸福院的服务功能;成立互助养老指导中心,加强幸福院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学习,组织专业队伍对幸福院进行等级评估,积极探索提高村干部参与幸福院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以及幸福院安全事故防范机制,逐步建立政府投资为主与多方资金筹措相结合的幸福院运行资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重冲击,留守老人养老缺失问题日益突出.有鉴于此,在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形下,可以尝试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由留守老人群体及外出与滞留农村的青中年群体构成的留守老人社会互助保障机制,通过基层社团组织与留守老人互助基金的建立,使留守老人老有所养,保障其生活质量,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为样本,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可以概括为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和三类主要模式。两条主线为救助-适度普惠福利服务和居家-社区福利服务,三个阶段指由自发性的帮扶救助到村两委主导再到混合化运营,三类模式包括纯居家互助服务模式、互助服务+就餐模式、互助服务+综合模式。总体而言,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应该是非营利定位的,互助服务是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其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分阶段、分类型地扩展救助型福利服务和适度普惠型福利服务;由福利的国家责任向国家、社会合作(发动社会参与,进行资金和服务互助)转变;由设施建设向服务供给转变;构建农村互助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5.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还处于发展状态,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者多以地域关注为着眼点,以点带面,研究各地探索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互助养老模式的实践,试图总结一般规律,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式,也适合当前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龄化伴随着未富先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核心家庭养老能力退化,养老形势不容乐观。由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各类服务活动并在"时间银行"储蓄服务时间,待自己年老有需求时可提取相应时长的服务,上海探索的这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压力。"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的发展面临着缺少政府的顶层设计、不同服务类型间没有换算标准、人口结构变动导致"时间银行"储蓄不足等问题。整合社会资源、划分服务等级并确定兑换标准,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及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社会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呈现出了与非民族地区的城市老年人不同的特征。以贵州省G乡的若干苗族村落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对苗族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呈现出家庭养老模式为主、社会养老模式为辅、集体养老模式缺失的特征。通过对该地区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加以分析,提出适合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养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欠发达地区的养老问题是各位方家学者研究的盲点。菏泽市处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老龄人口比较多,属典型的“未富先老”。作者在科学分析菏泽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家庭养老为主,以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医、护、养、康”四位一体养老、农村“幸福院”养老、社区照顾养老、“候鸟式”养老等多元化并存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9.
“互助养老”是社会正式和非正式养老体系有机结合的重要模式,它内含了由老年人亲友熟人支持网络向社会陌生老年群体延伸的层级性互助理念。老年人在“互助养老”的过程中通过友爱互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由“被赡养”到“自助养老”的角色转换,在互助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助。老年社会工作者应重视老年人群体构成和老年个体需求的异质性,关注老年人同期群的身心特征,协助互助小组制定调适互助行为的规范,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互助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保障“互助养老”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劳动力离开土地,进入非农产业,进入城市寻求发展,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加之转型期传统孝道日趋式微,家庭养老功能渐趋弱化,农村养老形势日益严峻。通过对家庭养老、自我养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六类农村现有养老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以新农保模式为基础,完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索农村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的前瞻性理念。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已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为洞悉农村养老困境并探寻可行对策,推动我国农村养老事业进步,山东行政学院于2017年12月30日在济南市举办了"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学术研讨会"。研讨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农村养老体系构建;农村养老制度;农村养老质量;发展农村易地社会养老;扶贫角度下的农村养老;济南市机构养老现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农村养老需求和困境远超城市,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已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多元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全方位满足不同层次农村养老需求,重点推进机构养老和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坚持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方针,是我国解决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如何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走出认识误区,坚持居家养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之路,现提出自愿轮居式居家养老、自愿结合式居家养老、自愿同居式居家养老、自愿互助养老、互助敬老院养老、日间托老所养老六种养老方式.老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护"、"病有所医"、"老有所乐"梦想可以实现,中国"未富先老"的养老问题可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由于缺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农村养老问题十分突出。他们生活贫困、缺乏照料和精神孤寂的现实状况急需社会工作介入。由于思想上的障碍、社会养老机构不足和农村熟人社会的优势决定现阶段农村养老应该以居家养老为主要模式。健全农村养老的社会政策体系,民政部门和社会工作的相关单位要加大农村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以中央大学生村官政策为契机,培养专职农村社会工作者,三者结合则是解决农村居家养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的状况令人担忧,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发展多层次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模式,而且家庭养老将在很长时间内仍然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为应对由于老龄化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不断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其中,“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有效整合多种养老资源,可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社会目标。文中从社会工作的学科视角出发,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内涵特质、发展困境和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社会工作的角色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链接,为“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提供有效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中发挥纽带作用,服务于老年人群体以更好地发挥其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16.
湘西地区是各民族融合居住的地区。这里农村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趋势。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原因、现实原因、观念原因、利益原因等。和谐解决湘西民族地区农村纠纷,需要我们重视本土资源,推进国家法与民间习俗形成良性互动,促进纠纷的传统解决模式与现代解决方式的有机结合,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当前农村老人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发展趋势出发,从社会心理、文化根基的变迁以及经济状况的变化等,探讨了农村养老问题,并分析农村现有的两种主要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新的养老模式--“老年集体自养模式“,并论证了其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少子老龄化背景下,养老资源的非均衡性问题是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运用熵权法、匹配度系数、泰尔指数等方法,分别对省际养老资源总量方面与老龄人口匹配方面以及区域非衡性进行分析,发现省际间养老资源的非均衡情况确实存在,其差异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老年抚养比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影响,最后从丰富养老模式、构建协同机制、促进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大规模城市化迁移对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及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深了农村老龄化及"未富先老"程度。年轻型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向城市,使得农村传统家庭养老资源大量流失,农村养老资源供求失衡。为此,需要积极应对农村老龄化及养老困境,加快推进我国农村养老制度改革,构建农村新型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银色浪潮的迅速到来,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将会凸现。探索建立介于家庭保障为主和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之间的过渡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本文重点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养老保障模式,如实物换保障、老年津贴、家庭养老院、养老基金会、责任田和时间银行,认为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应该建立与地区经济、文化相适应的多样化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完成向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