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深切关注人民生活;充分体现人均观念;强调提高人口素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如何正确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关系这一问题上,我们党经历了一个探索、实践、深化、完善的过程。党的十五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十六大强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容写入党章。这一发展过程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也体现了对这一时代命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5·31”讲话中 ,对如何保持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先进性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举措 :一是在党的指导思想上明确指出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统一 ;二是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强调执政党的先进性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三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执政党的先进性还表现在它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 ,强调要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实现这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群众路线是一个包括主客体在内的诸多要素的有机统一体,它们统一的基础是实践。"一切为了群众"强调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至上性,彰显的是其价值主体;"一切依靠群众"指人民群众创造力的不可替代性,强调的是其实践主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说明人民群众既是认识主体,又是实践主体。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充分体现了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主客体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的统一;政治要求原则性与领导方法灵活性的统一;行政行为的权威性与利益表达的民主性的统一等等。深入分析、正确理解上述一系列矛盾,从理论上理清矛盾双方内在逻辑关系,发现规律以及解决问题之道,化解矛盾,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重大任务,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5.
任浩明 《桂海论丛》2008,24(3):18-19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就是把全面实现人民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把人的全面发展状况作为衔接社会进步程度和改革开放成败的根本评价尺度。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是继续解放思想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继续解放思想和坚持以人为本是统一的,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解放思想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前进》2014,(3)
<正>习近平同志在《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一文中说,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的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了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共产党员"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  相似文献   

7.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泉州市政协领导班子通过多层次多形式认真学习,带着问题深入基层调研,联系实际,深化思考,从三个方面深化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一、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责任意识。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本质,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宗旨。"全面"就是全面的发展,包括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经济的增长是前提,是决定性的因素。"协调"包括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系统以及各方面、各系统中各种要素的平衡,具体说就是"五个统筹"。"可持续"包括环境、生态、资源、人口的相互和谐、相互适应,以及经济增长方面的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统一。我们理解,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无所谓发展观。发展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求发展的根  相似文献   

8.
现代国家能力是国家运用基础能力所能取得的社会配合程度。国家的汲取能力、渗透能力与协商能力体现出的是现代国家发展的基础能力。董必武人民主体观、人权个体观、统一战线"人人"观所体现的对人民群众主体利益与人权个体利益的关切,成为我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的力量源泉,更成为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将保障和实现人的权利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现代法律的终极关怀。董必武的人民主体思想对现代国家能力的发展、运用与提高,具有重大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在发展目的上,必须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发展的内容上,必须不断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发展的主体上,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发展的路径上,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当代人的利益和后代人的利益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是对以往人本主义传统思想的扬弃和变革。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既体现了人与人的世界的同一,又体现了人与人自身的同一。这种同一内在地要求必须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基础;确认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一切从人出发,充分反映人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树立一切依靠人和人民群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王世涛 《桂海论丛》2010,26(6):32-36
科学发展观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它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实质和核心,深刻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的人学观。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实践和理论的深入发展和主体自觉。其中"人"的内涵是多层次的,"以人为本"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以人为本"的中国共产党的人学观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相似文献   

12.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历程,一条非常值得总结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分尊重和维护人的主体地位,在全社会激发出强烈的支持和投身改革开放的主人翁责任感,使改革开放成为权利彰显的主体自觉。二是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强调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服务型政府建设已成为政府改革的基本方向。三是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迈向全面小康的不断跨越过程中,体会到改革开放的人本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求真务实坚持了实践性与体现时代性、实践性与把握规律性、实践性与富于创造性的统一;坚持了真理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绝对性与相对性、普遍性与具体性的统一;坚持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求真务实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真理观、群众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政策》2013,(3):48-49
<正>党的十八大指出,"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最近,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明确要求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党执政的全部根基来自人民群众,必须把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采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关于祖国和平统一主张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体现,是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主体的唯物史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现阶段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人民共同的伟大事业,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和开创,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贯彻到各项对台工作中去,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是具有内在张力结构的理论体系,从内涵上,"中国梦"的主体定位与本体定位都统一于人民群众,"中国梦"实现了情感理想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从特征上,"中国梦"实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从功能上,"中国梦"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中国梦"的内涵、特征以及功能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性,体现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顾益康 《今日浙江》2007,(12):34-3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是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5年总的奋斗目标.党代会报告强调了我们要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这"惠及全省人民"6个大字掷地有声,格外醒目,体现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的深刻理解,点明了让全省人民共享小康生活的理想目标;体现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解读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科学发展的理念;体现了构建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揭示了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规律,也体现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显示了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来源(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力量。还强调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充分凸显了人民群众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也是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中国论坛》2004,(3):F002-F002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不仅包含了发展“为了谁”的价值内涵,而且也包含了发展“依靠谁”的深刻内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为本既强调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谋发展,又强调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谋发展,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把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最核心、最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