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印度史学界相继出现了一批新型的历史学家。他们针对印度历史的特点,不论在史学思想、治学方法还是对众多具体历史问题的看法上,比之于此前印度的主流史学派及西方研究印度的学者都有较多特色。他们被称为“新史学”学者,也被称为“科学派”史学家,或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综合起来,“新史学”大致具有三个特征:第一,着重用经济决定论的方法分析历史和解释历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第二,主张积极地对待历史,努力使历史与社会发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领导人Б.Н.叶利钦、乌克兰领导人Л.М.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领导人С.С.舒什克维奇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这大概是大多数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对此的一致评价,而其他所有有关苏联解体的原因、后果等问题则一直是激烈争论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新版历史教师参考书对苏联历史的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2007年出版的历史书<俄罗斯现代史1917~2006年>是苏联解体后,经过国家权威部门认定的第一本历史教师教学参考书.它对于苏联历史和苏联历史人物具有了与戈尔巴乔夫时期不同的评价,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西方认为这是普京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是"从民主体制的倒退".该书否定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或日苏联模式已经丧失了发展的潜力.该书充分肯定了斯大林领导卫国战争取得胜利和实现工业化和文化革命的巨大功绩,肯定了斯大林民族政策正确的一面,因而称"斯大林被视为苏联最成功的领导人";但也没有回避斯大林和斯大林时期的问题,如,轻工业的恢复落后于重工业,农业的落后面貌没有大的改善,巨大的成就是通过极大压制民众所取得的.该书明确指出,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执政者应当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责任.认为"苏联解体并没有命中注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在上千年的历史中,俄罗斯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体制,其联邦制度始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俄罗斯联邦制度的发展演变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苏联成立,是俄罗斯联邦制度的初步确立时期;第二阶段,从1922年苏联成立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这是其联邦制度的发展演变时期;第三阶段,从1991年底苏联解体至今,是俄罗斯联邦制度的重新确立和改革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5.
俄国汉学研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如从18世纪算起,已逾三百年。其间,俄国涌现出一批成果丰硕的汉学家。帝俄时期比丘林(H.Я.ЬИЧypИH,1777-1853)、巴拉第(∏.И.KaФbapoB,1817-1878)和王西里(B.∏.BacИЛЬeB,1818-1900)等曾享誉国际汉学界。苏联时期及苏联解体后汉学研究的队伍更为庞大,  相似文献   

6.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俄国犹太人也不例外。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俄犹历史编纂学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短短几十年里就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帝俄时期俄犹历史编纂学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停滞。苏联时期,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俄犹历史编纂学到20世纪30年代初基本衰落了。苏联解体后,随着学术氛围的逐渐宽松,有关俄犹历史编纂学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俄犹历史编纂学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正伏尔加格勒是俄罗斯第四大城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伏尔加格勒旧称察里津,建于1589年,见证了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苏联以及俄罗斯联邦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由于1918年斯大林在察里津保卫战中立下卓越功勋,苏共中央于1925年决定将察里津改名为斯大林格勒。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因此后来被授予"英雄城市"称号。1961年,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斯大林格勒改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的反犹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沙皇时期是国家主导的反犹,苏联时期是带有严重政治和意识形态性质的反犹,而当今的俄罗斯则是民族主义旗帜下的社会反犹。本文在追溯历史的同时,重点考察当今俄罗斯的反犹主义,揭示俄罗斯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反犹倾向、反犹宣传、反犹行为以及反犹在俄罗斯政党中的表现,并分析当代俄罗斯反犹的现实原因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9.
冯杰文 《西亚非洲》2012,(2):143-154
伊本·赫勒敦于1332年生于突尼斯,1406年卒于埃及,是阿拉伯世界著名的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被哈默誉为"阿拉伯世界的孟德斯鸠"。伊本·赫勒敦对社会历史研究的主要贡献是突破了以泰伯里(Tabari,838-923)为代表的阿拉伯史学家将历史研究仅仅局限于对历史事件忠实叙述的史学研究传统,认为历史研究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各个国家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代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的历史传统与苏联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苏联的现代化是俄罗斯整个现代化链条中的一环,是俄罗斯现代化的一种新模式试验。俄罗斯现代化的失败是因为传统力量的强大,迫使俄罗斯通过革命转换模式。而苏联现代化的失败,虽然有种种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传统力量阻碍。俄罗斯传统力量在苏联时期的顽强表现,不仅仅是阻碍了现代化的进行,更重要的是扭曲了社会主义方向,改变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本质。从文化学角度看,俄罗斯传统力量之所以如此强大,最重要的原因是俄罗斯社会内部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俄罗斯不是求教于对外扩张,就是求救于内部的政治变革,即用人为改变生产关系的办法。这不是促进现代化的根本之路。从俄罗斯到苏联再到今日俄罗斯,要想搞好现代化,根本的一条就是必须排除一切传统力量的干扰,扎扎实实地抓好经济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趋势与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结构不论在苏联时期还是在当今的俄罗斯,都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论述三个问题:一是斯大林之后苏联各届领导人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及其效果;二是俄罗斯经济结构的调整趋势与采取的主要措施,特别是普京执政时期调整经济结构的思路与基本政策;三是从历史原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遇到的困难与俄罗斯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难以改变原材料密集型产业的重要地位等三个方面,论述它们对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的制约。结论是:俄罗斯调整经济结构并非易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哥萨克是俄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一个重要的角色,无论在历史学、文学中,或是在其他学科研究中,哥萨克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20世纪末,随着哥萨克复兴运动的兴起,"哥萨克学"也成为一种显学。自18世纪至今,俄罗斯学者关于哥萨克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主要研究了哥萨克的历史起源、社会发展与文化等,而且在不同时期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俄国学者比较侧重于研究哥萨克历史起源和社会文化方面,苏联学者较多地研究了哥萨克的社会政治、哥萨克与革命的问题,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学者的研究视野比较宽阔,研究得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人对苏联时期外交政策的反思 ,是俄罗斯外交思想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苏联时期外交政策的反思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随着“民主化”、“公开性”的推进即已展开 ,并且成为苏联外交战略调整的重要推动力。这种反思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继续进行着。如果说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反思主要是为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提供理论依据的话 ,那么 ,到这一时期 ,这种反思又构成为俄罗斯外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14.
苏共"超阶段"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内的问题,而是一个世俗的俄罗斯命题.苏共"超阶段"问题的实质不是苏共对苏联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定位不当,而是对苏联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角色定位不当.国家角色定位不当在俄罗斯有久远的历史,只不过自19世纪以来,这样一种倾向越来越多地在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俄罗斯档案文件>是迄今为止俄罗斯整理出版的规模最大的历史文献集.收录的大部分文献,都是首次对外公布,内容贯穿俄罗斯20世纪特别是整个苏联时期的历史,涉及许多重大问题和历史事件,史料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6.
后苏联空间是伴随苏联解体出现的一个单独的地缘政治区域,呈现出"一大多小""一强多弱"结构.在俄罗斯主导下,各国在政治、经济、人文和军事上建立了紧密联系.该地区构成了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和战略发展空间,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区""传统利益区"和"切身利益区",对俄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同时美欧对后苏联空间的介入与影响日益增强,极大恶化了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环境,使俄在该地区的政策实施受到掣肘.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积极发展以俄罗斯为主导的依靠独联体、俄白联盟国家、集体安全条约及欧亚经济联盟等组织框架内的合作,积极推动地区一体化建设.尽管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后苏联空间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优先方向这一原则不会改变.后苏联空间是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7.
空间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历史的积淀。俄罗斯"新欧亚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俄罗斯地缘政治学家亚历山大·杜金教授指出,空间是地缘政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不是数量范围,而是质量范畴。杜金进而认为,空间的结构往往决定历史的结构,首先是政治历史的结构。据此本文认为,俄罗斯空间形成与拓展的历史基础是东欧平原,俄罗斯的空间扩张始于欧洲,沙俄帝国时期的空间扩张转向远东。沙俄兴于扩张,也败于扩张。苏联时期继续进行空间扩张,俄罗斯独立后其地缘空间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一认真总结苏联的历史经验,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20世纪,苏联是同中国发展联系最紧密的一个国家,中国在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过程中,从苏联(俄罗斯)获得了很多支持。中国的近代史,在很大程度上受苏联(俄罗斯)的影响。在21世纪,俄罗斯对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振兴的事业仍将会有巨大影响。因为它不仅是我们的邻居,而且在许多方面与我们有着共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代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指标由单一的"硬实力"指标转变为"软硬兼施",对"软实力"的研究也日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1917年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历时74年的短暂历史中,苏联软实力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尤其是舆论这一宣传工具,无论在热战或冷战时期都起到了传达政令、强化意识形态和激励士气的作用,为苏联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帝俄晚期,俄国海军在客观地理条件、工业生产能力和国家整体政治经济体制等因素的限制下始终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在帝俄时期,俄国海军延续彼得一世以取得出海口为目标的军事战略,但地理条件的制约和工业生产能力的落后直接导致俄国海军在克里米亚战争和日俄战争中的大溃败。日俄战争后俄国海军部提出了规模巨大的海军军备重整计划,但帝俄晚期复杂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限制了海军军备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发展潜力,导致俄国海军与欧美海军强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帝俄晚期俄国海军实力的薄弱导致苏联在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压力下选择进一步压缩海军发展空间以集中力量发展陆军、空军和战略核武器,最终造成苏联整体安全力量的畸形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