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孟德斯鸠的腐败观包括两个层面:政体腐败和权力腐败。政体腐败是指政体原则腐败,权力腐败是指权力滥用和权力膨胀。对于这两种不同层面的腐败,他提出了治理腐败的两条不同进路:道德进路和制度进路。道德进路在于维持温厚良善的社会习俗,制度进路在于确立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孟德斯鸠注重从道德和制度两条进路治理腐败的思考对于当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只有将道德和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培养人们的内在信念,另一方面规范人们的外在行为,才能真正实现"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相似文献   

2.
公共权力异化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新 《行政论坛》2011,18(2):9-14
腐败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毒瘤",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异化。权力腐败与公共权力异化互为表里。消除腐败,就必须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现象。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工程,既要科学设权,从源头上加以治理,又要改良权力运行的土壤,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更要加强权力主体的自身建设。消除腐败,防止公共权力异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呼声,也是我国构建和谐政治体制,建构和谐的权力运行机制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3.
权力的支配性和扩张性预设着权力腐败的空间和可能,腐败治理自始就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对于县委书记权力腐败这个突出问题的分析和解剖不能仅仅局限于权力监督制约的视角,在全面、透彻地分析后,还应看到它与政治生态之间二元相向的关系,从政治生态的角度研判其权力腐败的内在机理。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概念,包含体制、文化和过程等三维要素。体制浸润在政治生态深层,对政治生态发挥根本意义上的规制作用;文化既型构着政治生态的基本内涵,也构成政治生态的外在表征;权力行使过程则对政治生态的形成和运行及其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就县委书记权力腐败而言,体制层面的制约主要集中在权力高度集中体制和压力型政府体制;文化层面的规制主要集中在滞后型文化和断裂型文化;权力行使过程层面的影响则体现在公器私用和硬权力大行其道上。这三大要素虽然共同对县委书记权力腐败施加影响,但并非等量齐观,而是存在分殊差异。相比较而言,文化的影响是更深层次的,体制的影响是中观层面的,权力行使过程的影响则更为显性。  相似文献   

4.
王洪臣 《行政论坛》2003,(5):F003-F003
腐败,是社会政治有机体上的一颗毒瘤,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失效或弱化,是腐败这颗毒瘤得以滋生蔓延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何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如何遏制腐败,是当代世界各国政治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严峻的课题。对于我国来说,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死存亡。南通师范学院那述宇教授等撰写的《权力监督论》一书(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本领域研究的一部力作。《权力监督论》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5.
权力异化、权力失制与权力制约--对权力问题的几点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体系、政治决策和政治过程这三个层面上进行逻辑的审视 ,政治权力的万能和无价 ,就像一个日常生活的普遍道理一样为人们所熟知。权力的价值在于 ,它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维系社会的构成、秩序、稳定和发展 ,也能满足掌权者自身利用社会的赋予为己所求 ,乃至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需要 ,因此权力腐败现象便成为现代政治过程中一个令人瞩目的话题 ,本文对权力异化产生权力腐败 ,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失制以及如何搞好权力制约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消除腐败必须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过三次转为严重的腐败。第一次是80年代初,靠国有垄断商业,挤进去准赚钱,造成全民经商的局面。第二次是80年代中期,靠主要商品的“寻租”,利用“双轨制”价格差,凭借权力取得租金。第三次是近几年来的要素腐败,一是房地产,二是资本贷款,即官员可以利用权力使地价翻番,从而获得资本贷款回扣。腐败是危害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致命毒瘤,而权力腐败是所有腐败现象中最为严重的一个现实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是亡党亡国之源。我们党和政府对这一问题十分重视,并且采取了许多…  相似文献   

7.
建立防止权力腐败的有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力腐败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思想原因、经济原因,也有政治原因、体制原因。从当前查处的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看,权力的腐败都与权力体制的弊端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从体制上建立防止权力腐败的有效机制,是当前反腐败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新时期,我国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了适应时代的新发展,出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现总结如下:一、从权力的起源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先进的政治文化。这是从权利的源头和思想上杜绝腐败发生的最好选择。政治文化,即"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内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基础。"这是调动监督和制约积极性的关键,通过约束政治机制运行,影响政治角色的行为和政治观念。从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年来公共权力滥用之普遍,危害结果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它逐渐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一切缺乏监督制约的公共权力,必定导致腐败。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一、重温著名的延安对话 1945年7月,党的“七大”闭幕之后,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  相似文献   

10.
腐败的本质是公权私用,是权力与权利关系的异化。腐败官员与腐败资产外逃严重影响民众对于廉洁政治建设的信心,对我国的政治稳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鉴于此,惩防腐败对国家的政治稳定至关重要。目前,腐败行为的结构性转型使得我国对腐败官员跨境外逃和资产转移的惩防难度增大,因此,要认真对待社会转型带来的制度风险和利益冲突,正视权力结构存在的问题,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改革政治体制,依靠民主政治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扩大,促成对政府官员责任的落实和监督。将惩防跨境腐败上升到法治的高度,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我国政府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完善户籍管理、护照管理和出入境管理等制度。要在国际法和国际条约框架内,加强国际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11.
于红 《党政论坛》2012,(4):45-47
一、保持舆论监督独立性的必要性 1.舆论监督独立性是由舆论监督的使命所决定的 权力政治的一条铁律是,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无限制的权力是一切贪赃枉法、倒行逆施和腐化堕落的根源.在我国,实施舆论监督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保证党政权力的正确行使、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维护公众利益.作为舆论监督职责承担者的新闻媒介如果不履行这种职责,那其监督职能就无从谈起,也会最终为公众所厌恶和抛弃.改革开放以来,舆论监督的这一使命更加艰巨和迫切.而新闻媒介要忠实地反映舆论、传达民意、对权力实施监督,强调其独立性是根本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贫富悬殊和官员腐败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稳定、和谐的两个重要问题,腐败更带根本性,已经是大面积的、贯透性的、持久性的顽疾。要防止权力滥用就要控制权力,使其只能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理想的监督,应该是既能防止权力被滥用,又能保证权力有效行使的监督。完善中国人大制度是在极其复杂多变社会环境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安全通道,也是在我国的国情下有效控制权力、加强监督制度可供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科学化视野下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风险社会理论认为,政治风险是现代化社会的常态问题,而腐败是政治风险的极端表现形式。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腐败难以根除但可以控制。基于对人性规律和权力特性的正确认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已成为当前预防治腐的重要发展趋势。其关键在于通过权力流程再造来解决权力风险问题,全程地防范廉政风险向腐败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体制机制,这是破解腐败高发、多发的基本途径。只有组建一个由预防腐败署、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构成的预防与惩治腐败完整体系,才能充分发挥结构科学、运行规范、监督有效的功能,形成一个能够保证各职能机关各负其责、相对独立、依法治理的运行方式。完善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巡视制度和"一案双查"等制度,逐步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才能有效遏制腐败。同时把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作为关住权力的制度笼子。这是我们党实现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的新思考,是跳出历史周期律支配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王永志的政治监督简论一文指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在政治系统内,国家权力的运行必须要受到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权力失范,最终导致腐败。为了控制国家权力,保证国家权力在正当的范围和轨道上运行,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机制,用权力约束权力,实现权力之间的制衡。  相似文献   

16.
以人民主权为价值支撑的代议民主在实践运行中所暴露的缺陷,被以熊彼特和达尔为代表的修正民主论者概括为民主价值的“消解”,他们同时将这种民主阐释为程序民主与多元民主。这是对代议民主制度运行的误读。代议民主是人民主权不能直接张扬时,人们按公众控制国家权力之所有权,委托特定社会成员行使国家权力之使用权的代行理论设置的运行方案。虽然这一方案限制了人民主权之价值的政治张扬,但它没有消解民主的价值,并且通过政治代理者的公众选举、代理权限的严格规范和滥用代理权的严厉制裁,多维它地彰显着人民主权的民主本质。  相似文献   

17.
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这已为实践反复证明。而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缺乏监督的权力,并不都表现为缺乏监督机构或有关监督的法律法规,而是更多地表现为监督缺乏权力。缺乏权力的监督往往使监督形同虚设。而权力缺乏监督,这正是现实中腐败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的深层原因。要克服权力缺乏监督的现象,就必须解决监督缺乏权力的问题。 缺乏监督的权力源于 缺乏权力的监督 衡量权力是否受监督,固然要看是否有一定的监督机构和相应的法律规定,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监督主体是否切实拥有和能否切实行使监督权力,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是否切实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如果监督主体缺乏监督权力,  相似文献   

18.
略论行政监督机制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 《理论导刊》2001,(5):39-40
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告诉人们,腐败行为的基本特性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使用,其“本质都是以权力为轴心来谋取私利”。因此,研讨反腐败斗争的措施和策略,要从公共权力的非公共使用方面来思考,要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来制约、控制公共权力非公共使用的可能性。而行政监督机制则是防止国家权力被滥用的重要保证。它的确立,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条根本途径。一、行政监督机制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功能行政监督机制的基本功能,是使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实现其价值——节省政府行政运作费用,顺利执行政府职能,抑制和减少官僚主义,为防止和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权力腐败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本文试图从“寻租理论”中寻找解决权力腐败的办法,着重从利益机制的角度分析权力腐败行为的变化轨迹和防腐的对策选择。 一、权力腐败的某种必然性 权力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它作为一定职责范围的支配力量,可以说它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权力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谋官成本的昂贵。我国虽然是人口众多的大国,但是,社会权力职位的供给终究是有限的,因而进入权力位置的竞争十分激烈。激烈的竞争必然造成谋官成本的昂贵和攀升。进入成本主要包括:①教育支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不同利益群体相互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利益表达和利益实现能力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某些利益方面的差异与矛盾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其他社会领域乃至政治上层建筑,由此诱发并导致了某些不平等现象乃至权力腐败。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建立一套能够为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同的博弈规则,确保资源和公共服务在社会各阶层之间公平分配,如何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利益矛盾、有效抑制权力腐败,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必须高度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