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政治现代化视野中的政治结构分化与政治系统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现代化是政治系统结构由混同状态向政治结构分化状态的变迁过程。政治结构分化与政治系统整合是联系紧密的两个概念,是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相反相成的现象。政治结构分化引发的负功能客观上成为政治现代化的障碍,政治系统整合是政治结构分化的必然要求。政治系统整合通过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理性的政治文化机制、现代的政治制度机制、理性的法律机制、良性的政治权威机制、开放的民主参与机制综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完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传统政治文化绵亘如缕的原因在于它具有四个传承机制:(1)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2)社会结构;(3)政治结构;(4)作为传统政治文化核心的儒家学说所具有的自我增强机制。以上四个因素的长期稳定存在,是传统政治文化得以传承至今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政治稳定是任何一个政治体系所追求的基本政治目标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资源的重新分配使社会成员在利益结构分化的基础上构成了不同的阶层。阶层利益的分化对政治稳定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增强政治权威基础等对策来保持政治稳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快速转型期引起最广泛最深刻的变化就是社会利益的分化,涉及到每个社会成员,经济主体和社会集团的切身利益,影响政治秩序的稳定性及其合法性存在。加强利益机制的构建对利益分化进行有效协调,才能保证政治秩序的良性发展。本文阐述了利益和政治秩序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利益分化对政治秩序的影响,指出构建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整合机制,以保证中国快速转型期政治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社会阶层分化对军队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历史时期,社会转型引发了明显的社会阶层分化,对当前军队政治工作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方面,这种分化对军队政治工作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其分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可能诱发转型期军队政治工作的不稳定。当务之急是要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和化解消极因素,引导和推动阶层分化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军队政治工作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力和生长点,发挥其在社会结构转型中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论社会转型期中国政党制度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了利益分化、阶级阶层分化、意识形态多元化及其分化和政治层面的腐化趋势,进而影响到政治稳定。保持政治稳定的现实路径,是要发挥中国政党制度政治稳定功能,努力构建各种促进政治稳定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实现社会政治稳定,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政治腐败、分配不公、社会分层、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观念、国际环境等问题都是当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突出问题。为了把社会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确保改革的社会成本与代价不超出社会的承受能力,维护社会的相对稳定,必须建立政治稳定预擎机制。构建政治稳定预警机制的过程,是一个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消除不和谐因素、增进社会和谐的过程,必须健全利益诉求机制、约束机制、调节机制和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
阶层分化现象是文明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在社会转型期尤为明显。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在转型期呈现出分化加剧、分化结构不合理、阶层流动频繁、阶层矛盾加剧等特点,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双面效应。一方面,阶层分化推动了中国从身份文化向契约文化转变,通过转变人们的思想提高了其参政的热情,有助于推动政治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阶层分化对政治体制、政府管理机制提出挑战,不合理的阶层结构扩大了贫富差距,破坏了社会秩序,过于频繁的社会流动和社会阶层矛盾加剧引发政治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存在一个由传统社会性别角色,传统社会性别文化和传统社会性别结构相互建构的隐性社会排斥系统,致使农村妇女遭到不同程度的政治排斥,从而在享受与维护自身权益及政治参与方面出现一定的问题,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和基层民主政治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和谐政治文化建设与政治稳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的深入,使社会出现了政治文化分化和不稳定因素。为维护政治稳定,应构建一个主流政治信仰坚定、公民有序参与、民主法治意识明确的和谐政治文化关系。和谐政治文化并不是要消灭多元化,而且消灭多元化也不合实际。保持政治文化间的适当平衡才是最切合实际的,也是构建和谐政治文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政治发展意味着基本政治价值的不断实现和政治形态的前进上升,政治稳定意味着政治社会生活局面的安定和政府政策的连续性、相对稳定性。它们是政治生活的两个价值目标,同时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政治发展有利于政治稳定,政治稳定为政治发展提供条件。在步入现代化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进程中,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也会出现矛盾冲突,因此为了使二者并行不悖,需要对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进行协调。可以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推进渐进式政治改革、认真统筹利益关系、不断完善社会流动机制和规范公民政治参与等方式协调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2.
政治现代化是人们为实现社会发展总目标而自觉进行政治变革,推进政治从传统政治走向现代政治,即从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些现象不可避免地成为犯罪增长的重要原因。这些现象包括政治力量分化,政治权力滥用,政治参与异化,政治意识扭曲,政治文化冲突等。  相似文献   

13.
社会稳定是政治生活的价值追求和现实需要。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政治实践所采取过的全部政体中,只有民主政治较好地实现了社会稳定。究其原因,民主政治所内含的信任、妥协、宽容和法治理念以及在此理念基础上建构的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机制、权力更替机制、冲突调控机制、协商谈判机制和社会资本增量等民主机制为其实现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提供了价值基石与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末以来,中东国家相继发生了大规模的政治动荡,与中东国家以往的政治冲突不同的是,本次的政治动荡是国民对本国政府的反抗。民主流于形式、政府腐败严重,经济衰退、贫富分化,强烈的文化抵抗性和地域的封闭性是造成中东国家政治动荡的主要因素。因此,中东国家应从提高社会流动性,建立和完善"自下而上"的社会流动机制、提高政府回应性,促进社会公平、适应环境变化,加快政策轮替、启动伊斯兰文明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新机制四个维度进行政治秩序的重构。  相似文献   

15.
无论现实的政治还是政治学理论,政治的成立前提和内容转换都表明了一个基本原则,即社会联结优先于政治内容。"社会联结"作为政治成立的前提只是某种准备性要素,经由对它们的运作(就是社会连接)一定的要素才可能转换生成为具体的政治内容。这个原则并不是认识论意义上存在的第一性和第二性问题,而是对政治特性的某种功能性表述;与这个原则相一致、且互为表里的运作机制,在于"政治生成"与"政治维系"的同时共存和相互作用。政治内容得以"生成"的根据,在于对社会联结的划分及其关系处理;现实政治的"维系"不仅以此为前提,而且就体现为运作各种社会联结所具有的意义或所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稳定是政治生活的价值追求和现实需要。然而,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政治实践所采取过的全部政体中,民主政治较好地实现了社会稳定。究其原因,民主政治所内含的信任、妥协、宽容和法治理念以及在此理念基础上建构的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机制、权力更替机制、冲突调控机制、协商谈判机制和社会资本增量机制等为其实现社会政治稳定提供了价值基石与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政治稳定指某一政治体系存在的有序性和连续性。它意味着社会政治系统在运行过程中 ,能运用内外部各种调节机制 ,适应环境的变化 ,容纳并调整社会系统内的各种矛盾 ,使之保持“有序性”。作为国家政治生活制度化和国家政权组织系统良好运行的反映 ,它是国家政治体系有效运行所追求的一个长远目标。从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来看 ,一般来说 ,社会的现代化和政治的稳定性在整体上是一致的。但各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 ,出现政治参与的扩大、社会利益的分化等 ,而政治体系的结构和功能的发展相对滞后 ,常常会出现政治不稳定。正如美国政治学家…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阶层分化对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正、反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它使社会成员的开放创新心理、政治主体意识、民主法治观念得以确立和增强;另一方面,它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部分社会成员的政治理性有所下降,意识信仰严重异化,政治人格也出现扭曲。对此,必须健全民主参与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多元价值观念,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开放、和谐、整合的良好政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结构变化促进了新的社会阶层与群体利益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战工作的社会功能。面对社会结构变化给政治稳定、社会交流、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带来的双面影响,新时代统战工作应明确其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沟通、凝聚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把社会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确保改革的社会成本不超出社会的承受能力,维护社会的相对稳定,必须建立健全利益调节机制。构建政治稳定视野下利益调节机制的过程,是一个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消除不和谐因素、增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