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文荣 《时事报告》2013,(11):44-45
今年7月以来,美俄两国在斯诺登和叙利亚问题上的频繁“交锋”可谓着实赚足了国际社会的眼球。7月,出现斯诺登事件。8月6日,奥巴马以俄罗斯给予斯诺登临时避难许可为由,取消原定在二十国集团峰会召开前夕举行的美俄首脑会晤,并在9日宣布“暂停”美俄关系。8月31日,奥巴马还在就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寻求国会的授权。9月14日,美俄就达成了有关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的共识,为叙利亚免遭美国军事打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钮松 《长江论坛》2016,(6):62-69
阿拉伯剧变发生以来,"伊斯兰国"组织已取代"基地"组织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核心,并成为大规模恐怖袭击的主要发起者、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以及世界各地诸多恐怖极端组织的效忠对象。美俄两个大国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对该组织的打击也相对较为有效,但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存在分歧,打击"伊斯兰国"的政策也各有偏重,美国站在叙利亚反对派一边,而俄罗斯则帮助叙利亚政府军抵抗叙反对派和"伊斯兰国"。由于所涉利益不同,美俄的中东政策在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崛起之后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同时引发了一系列战略博弈。作为两个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大国,美俄在在中东的博弈牵动着世界各方的神经。因此,深入了解美俄围绕打击"伊斯兰国"的复杂博弈,有助于全面认识中东地区形势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2月4日,俄罗斯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针对叙利亚问题的决议草案,这是继去年10月4日否决涉叙决议案后,俄再次否决与叙利亚问题有关的决议案。事实上,自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始终坚决抵制外部势力干预叙利亚事务。俄罗斯为何一改过去的摇摆外交政策来保全叙利亚呢?背后究竟有何玄机呢?  相似文献   

4.
<正> 近期,美国对叙利亚的指责铺天盖地。叙利亚问题日益引人注目,美国是否会挥舞大棒或者借刀杀人。形势是扑朔迷离还是脉络分明呢?是山穷水尽还是柳暗花明呢?美叙问题由来美国与叙利亚的关系可以说是一波三折,风雨飘摇,冷多热少。1943年叙利亚独立,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1944年9月美国不惜得罪法国,毅然地正式承认叙利亚独立。罗斯福总统甚至对沙特国王保证说:“如果法国拒绝允许叙利亚和黎巴嫩独立,美国将不惜使用军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与美国总统刚刚一起秀吃汉堡包,美国司法部6月28日就宣布,美方经过多年调查后逮捕了10名俄罗斯间谍嫌疑人,另有一人在逃。消息传出,全世界舆论哗然。就在国际社会纷纷猜测已经变暖的俄美关系是否会再次出现寒潮,为什么美国在这个节骨眼上发难以及俄罗斯将会如何应对时,俄罗斯甩出了回牌,同意用4名在押的美国间谍换取这10人,吵吵嚷嚷的俄美间谍风波就这样平息了。但这场风波还是折射出俄美关系的一些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6.
俄美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较量丁宝忠冷战结束后,美国以“一超”自居,独霸世界的野心增强。俄罗斯的综合国力不及前苏联,但坚持反对美国独霸,进行反美遏制的长期斗争,显示俄在多极世界中与美平起平坐的强烈意图。看来俄不会因一时一事对美妥协而放弃争取大国地位的努...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8,(3):55-56
4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率领700人的庞大代表抵达俄度假胜地索契,对俄进行2天的非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他与俄即将离任的总统普京及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了会晤。俄美双方签署了对两国关系进行总结和定性的《俄美关系战略框架宣言》。  相似文献   

8.
一、美国战略态势发生根本转变   美国小布什政府执政以来,在对外政策的诸多方向上采取了强硬姿态。主要表现在:   1.不顾俄、中及欧洲盟国反对,执意推进 NMD的研发与部署,以追求美国自身的“绝对安全”;与英合伙拒绝参加由俄倡导在莫斯科召开的防止太空军事化会议。   2.伙同英国两度空袭处于“禁飞区”以外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地区,坚持对伊制裁政策并派国务卿鲍威尔出访中东寻求该地区国家对美反伊政策的支持。   3.无视俄罗斯总统普京关于美俄高层接触的多次暗示,扣捕俄白联盟国务秘书博罗金,与俄互曝多起“间谍案”,…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时事报告》2013,(2):57-57
第1期的《2012年国际形势盘点》一文,对过去一年的国际形势进行了解读,值得一读。2012年,世界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美俄法日韩等国确定了未来几年新的领导人,这将影响未来世界的发展;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欧盟仍未摆脱欧债危机;西亚北非仍未稳定,叙利亚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伊朗和朝鲜的核问题依然无解,地区热点问题增多;我周边形势复杂,问题与麻烦明显增多,外交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1913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那一年,也是十月革命前俄罗斯经济水平最高的一年,俄罗斯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当于美国的10.8%。俄、美差距为1比9.26。 《资料来源: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书) 1986年,即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当于美国的46%。苏、美差距缩小为1比2.17。(资料来源:美国中央情报局《1988年经济统计手册》) 1998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俄罗斯为6460美元,美国为29605美元。俄、美差距扩大为1比4.58。《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2月9日,美国国务院声称,美国驱逐俄罗斯一名外交官,理由是该外交官使用窃听器在美国国务院从事窃听活动。这一事件是俄美在本世纪的最后一场间谍战,无疑使本来就乌云密布的俄美关系雪上加霜。揭开序幕11月28日,美国军方官员宣布,美国海军上士丹尼尔·金因涉嫌向俄罗斯提供机密资料而受到指控。现年41岁的丹尼尔·金,已在海军服务了18年,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海军密码专家。美国军方官员称,金是在一次例行的安全检查中暴露的c面对测谎器检查,金承认了自己的间谍行为。美国媒体报道说,金告诉调查人员,他在1994年把录音资料软盘…  相似文献   

12.
赵骞 《人民论坛》2012,(2):46-47
基于建构主义的有关原理,对美国和俄罗斯在冷战后的关系以及美俄削减战略武器合作的走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美国与俄罗斯关于进一步裁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措施的条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美俄双方难以达成对核武库进行较大规模实质性削减的协定,其根源在于美俄各自对于对方"竞争对手"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人物     
《小康》2016,(1)
正表态者普京12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2015年度记者会,期间,对于最近的俄土冲突以及IS显示了一贯的强硬作风。就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一事,普京称,土耳其击落俄战机是一种敌对行为。土耳其击落俄战机后就躲在盟国的身后。记者提问:"俄罗斯对于叙利亚是否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或者说俄是冲动行事?"普京表示,IS对于所有人都是一个威胁,越快解决它越好。要采取政治解决方案。俄罗斯未在叙利亚发动战争,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中,美俄关系依然举足轻重。美国在尽力争取俄在重大问题上保持某种合作的前提下,一直没有放松对其战略压制和围堵。俄也不甘坐以待毙,努力抵消美的战略挟制。美俄博弈,引发大国关系的一系列互动调整。时事报美对俄战略的线条与轮廓几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明显加大对俄的战略挤压。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布什第一任期内,美图谋使俄永远不再对美构成战略威胁,在人权、车臣、政治体制建设等方面无时不对俄施压。特别是2003年11月以来,连续在俄的势力范围内发起汹涌澎湃的“颜色革命”,以和平…  相似文献   

15.
追踪“波普事件”汪冲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旷日持久的间谍战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俄罗斯联邦安全情报部门于2000年4月份捕获一名盗窃俄高速鱼雷机密的美中情局间谍。 12月 6日,埃德蒙·波普因间谍罪被俄罗斯一法庭宣判 20年监禁,成为 40年来第一个在俄罗斯被定为间谍罪的美国人。 落网经过 据俄安全部门披露,美国人埃德蒙·波普2000年4月4日在与俄资深教授秘密接头时,被俄联邦安全部门(FSB)当场抓获。FSB随后发表的一份声明指出,波普名义上是一家私人公司的主管,但实际上是美中央情报局…  相似文献   

16.
伊朗核问题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美国无人机定点清除伊朗少将苏莱曼尼,使这一问题更为突显。本文围绕美国和伊朗关系的曲折发展,叙述了伊朗核问题的起源以及伊朗坚持发展核技术的原因。由于担心伊朗趁机发展核武器,经过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2015年7月,美、伊、英、法、俄、中、德7国共同签订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特朗普入主白宫后,指责伊核协议不能完全阻止伊朗成为核国家,美单方面退出了伊核协议,并对伊朗"极限施压",伊朗则全力抗击。苏莱曼尼事件使美伊关系面临直接军事对抗的危险,伊朗全面停止履行伊核协议,使协议名存实亡。针对伊核问题面临的困境以及发展的前景,通过外交和政治谈判解决伊核问题十分紧迫,相关各国均需为世界和平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决意利用乌克兰危机继续打压和削弱俄罗斯,把俄在欧洲的战略空间挤压到最小程度,使苏联解体23年后俄在地缘政治上再受重创乌克兰局势随着乌东部冲突持续和马航MH17客机在顿涅茨克上空坠毁而急剧升温。乌东部战事陷入胶着状态,美国对俄制裁进入一个新阶段,俄的应对和反弹也更加激烈。美国很多媒体把普京称为"独裁者"和"专制者",竭尽"妖魔化"之能事。华盛顿认为,普京总统处处与美作对,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麻烦制造者"。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普京继续执政,美就不会与俄改善关系。华盛顿的目的是要通过制裁给普京制  相似文献   

18.
美国和前苏联曾是冷战时期的老对手。尽管美俄之间存在种种尖锐的矛盾,但双方仍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而不大可能像冷战时期那样走向全面对抗。双方从本国利益出发,都认为重开新的冷战对自己不利。既有斗争又有合作,在矛盾和斗争中寻求妥协与合作,仍将是今后相当时期内美俄关系的总特点。关俄新领导人在外交政策方面都更加务实,在处理两国关系时都更加强调本国利益,这一“共同点”将在今后的美俄关系上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12月16日李肇星会长,各位使节,各位朋友,大家好!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新起点、新理念、新实践,这三句话准确、生动诠释了今年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我期待与大家一道,共同盘点一年来的中国外交,交流思想、总结经验、凝聚共识,以便把中国外交办得更好。2013年是国际形势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各方关注的叙利亚问题从战争边缘被拉回到政治解决轨道,销毁化学武器与商谈政治过渡方案两个进程得以相互促进。伊朗核问题经过10年艰苦谈判,终于达成首份协议,迈出和平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朝鲜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与美国始终存在着诸多结构性矛盾,乌克兰问题、"通俄门"问题、中东问题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军事对抗成为影响两者关系发展的重要不利因素。随着普京的连任,美国的反俄情绪继续高涨,未来俄美关系的发展仍然困难重重,短期内不会出现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