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计划经济时期,大多数人的养老靠单位解决,没有单位、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子女亲属供养的“三无老人”由政府拿钱提供服务;过渡到市场经济后,越来越多的有单位、有经济来源、有子女却缺乏服务和照料的“三有老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浮出水面,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快速上升,高龄独居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怎么办? 2006年11月,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指导,南京市民政局和鼓楼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依托民间组织,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研讨会”在南京市鼓楼区召开。三年来,鼓楼区社会化养老走过的历程,可以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叶紫 《人权》2006,(3):15-16
何冬梅是陕西西安第二酿造厂的下岗女工,她凭着自己的钩针编织技术,走上了自立之路,目前已是“何冬梅金钩针手工艺服饰公司”的经理。在自己有了新的职业后,她与西安市总工会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合作,为有同样经历的下岗姐妹们培训钩针编织技术,使上千名下岗女工找到了生活出路。她们的钩针编织产品远销广东及俄罗斯。何冬梅因此被西安市总工会评为“西安市再就业明星”。  相似文献   

3.
在昆明,有“做家政,找阿惠”一说。阿惠,就是今年32岁的云南省再就业明星毕惠仙。阿惠1996年下岗后干起家政这一行,如今每天有20多个用户打来电话或传呼要她服务。她服务过的家庭没有一个不满意的,有的甚至把房门钥匙交给她。她还是昆明市“巾帼家政服务队”的队长,带领着20几个下岗女工奔波在昆明的各个角落。阿惠下岗后开了一家小杂货店。主活刚稳定,在农村的公婆又相继病逝,治病欠下的医疗费让阿惠背上了不小的债。丈夫的兄嫂接着去世,丢下一双未成年的儿生由阿惠抚养。本不宽裕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阿惠只好把小店转给了别人。…  相似文献   

4.
不管是在国企下岗分流之风盛行的前些年,还是就业环境颇为严峻的今天,河南新乡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直备受瞩目,很多下岗工人都称其为“救命恩人”、“民间伟人”,她就是被评为“中国杰出女性”的芦彩文大娘,因为当过八路负过重伤的丈夫姓苗,人们都称其为“苗老太”。  相似文献   

5.
铁路上海站(以下简称上海站)不仅注重劳模典型的树立,更着力培育“劳模精神”的传承者,为职工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一批服务明星脱颖而出。市劳模邹俊就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劳模梯队”中的年轻一员。在从客运员调到售票员的短短数月时间里,她练就了一手熟练的售票本领,成了上海站小有名气的“三不倒”—问讯问不倒、  相似文献   

6.
《前进论坛》2012,(7):51-52
她身材修长,纤细而文静,初见陌生人还略带有淡淡的羞涩,但她讲解规划方案,则干净利落,明白直接,如行云,似流水,显出规划专家特有的视角和严谨的思维习惯。她就是程大林,一位干练大气且忙碌着的女规划师。她目前是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农工党南京市委会副主委、南京市政协常委。程大林在南京市的规划业内是有名的“拼命三娘”,曾荣获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寻乌县富寨村,人称“长寿村”。853人中70岁以上老人86个,其中无子无女12人,孤寡老人10人,每当人们由衷叹说“这里老人真有福”时,老人们都会说:“多亏我有一个孝顺‘女儿’李月娥呀。”富寨村没有养老院,乡政府、村委也没有指定李月娥照料老人;可是她却在37年中,精心照料过57位无子女或生活困难的老人。两年前,87岁的张兰把老人的丈夫去世了,她唯一的儿子也早在20年前为生产队筑河堤时淹死了。老人周子非常难过,李月娥便主动帮她拉柴洗衣,聊天拉家常,还两次把自己的‘党员困难户补助’送给老人治病。去年,春雨季节,…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承担 着南京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 协、市纪委五套班子,以及南京市市级 机关集中办公区域内各部、委、办、局 的行政事务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他 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按照“管理科学化、保障法 制化、服务社会化”要求,紧密围绕和 认真落实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 个率先”目标任务,以“服务是宗旨、管 理是根本、创新是动力”为总体工作思 路,圆满完成了各项服务保障任务,为 南京市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 积极贡献。先后荣获南京市创建国家 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  相似文献   

9.
工作提示     
要实事求是地宣传“下岗”最近,一些企业职工对有些新闻媒体就“下岗”问题的宣传提出一些意见。不能把职工下岗宣传成企业改革增效的主旋律。企业改制的目的,是改变陈旧的管理方式,建立新的运行机制,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企业的更大发展,使更多的人就业。但在一些新闻媒体的宣传和一些地方领导人的讲话中,往往把下岗说成是企业改革的主题,左一个减人,右一个下岗,给一些职工造成了很大的思想压力,不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在宣传报道下岗再就业的典型时,多想想普通下岗工人。一段时间以来,新闻媒体宣传了一批再就业的明星。不可否认…  相似文献   

10.
樊文 《中国民政》2024,(5):54-55
<正>“对我们老年人的服务真是太贴心了!”近日,社区志愿者免费上门为湖南省武冈市湾头桥镇龙泉村77岁的独居老人龙奶奶开展打扫卫生、做饭、陪老人聊天等服务活动,暖心的服务赢得了老人的称赞。龙泉村的关爱老人服务机制,是邵阳市完善基层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邵阳市以纳入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为契机,围绕老年人个性化、多元化、精细化的养老需求,不断优化服务供给、补齐设施短板、提高服务效能,倾心为老年人打造“家门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广东民政》2009,(4):45-46
在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福康街,有一处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好地方——布吉敬老院。布吉敬老院是布吉街道2000年筹资重建的福利单位,2002年敬老院晋升为广东省一级敬老院,2005年分别被评为“三八”红旗集体和深圳市福利部门唯一的“绿色单位”。工作成绩得到了区、街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相似文献   

12.
芗城区是漳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失业职工,加上历年沉积和每年新增劳动力,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为缓解就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多年来,芗城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立足劳动力市场“新三化”建设,不斯优化服务环境.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先后被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漳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全省优秀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全省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在荣誉的背后,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的每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陈平 《群众》2012,(10):67-68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街道共有60岁以上老人14321人,占常住人口比例17.6%,其中空巢老人1631人,独居老人681人。2011年以来,凤凰街道坚持以人为本、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把探索“为老”服务模式作为街道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14.
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这个温馨、愉悦的大家庭里,省人大代表、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翁歆,是生活在这里的近500位老人的孝顺女儿。有事找翁书记,是中心老人的共识。只要老人找到她,她就坚持亲历亲为,把问题解决。在她看来,福利中心虽然是个养老机构,但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如果长辈们偶尔找小辈办点事,马上推给下面,就会削弱中心与老人们之间亲人般的感情。但老人们的偶尔,就成了翁歆的经常了。一次,一位老人为挂蚊帐找到翁歆,问题马上解决。老人为此写了一封感谢信,他说一件小事能看出翁歆的一种服务精神,他感到住在中心非常舒心。汤之硕老人…  相似文献   

15.
义务砍柴女     
前段时间,笔者到江西省金溪县石门乡采访.在距乡敬老院约两华里远的公路旁,见着一位青年妇女肩挑一担沉甸甸的余柴,正从那山旮旯里的一条羊肠小道了山.退直往敬老院的方向而去、旁人介绍说:她就是义务砍柴女——一王秋红,现年34岁,两年如一日地为敬老院老人们砍柴。王秋红的丈夫郑直良,是乡敬老院院长。秋红从丈夫的谈吐中了解到.敬老院每年烧柴开支超千元.直接影响了老人们的生活。于是她向大夫表示:“你热心为孤寡老人服务,我该助把力一义务为孤寡老人砍柴,改善他们的生活。”三秋红家四亩责任田的农活,除了裁禾和收割外.…  相似文献   

16.
40多岁的杨丽平在家是个贤妻良母;在单位,沉静、朴实的她不善言辞,但这并不妨碍她被同事们认可。同事们说起她时,几乎人人都会翘起大拇指:“她追求上进,工作踏实,乐于助人,是一个默默奉献的好党员!”  相似文献   

17.
韩建刚 《今日上海》2014,(12):24-26
普陀区甘泉路街道老年人多,老龄化程度为全区之首。其中,独居老人多,困难老人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多。为此街道在社区编织“五张网”:生活照料网、紧急援助网、精神关爱网、医疗保健网、社会融入网,并优化“吃、住、行”,为老人提供贴心服务。这个街道老龄工作委员会曾先后荣获上海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8.
她,不是哪一位老人的儿孙,对老人们口口声声叫她闺女。这里的老人和她都没有血缘关系,可她把老人当成亲生父母,把这里当成片自己的家。 她,就是河北省隆化县旧屯乡敬老院的服务员李孟芹。 1984年,乡里建起了敬老院挑选服务员,勤劳、贤惠的李孟芹是头一个人选。正值青春年华、时年28岁的她离开了美满、幸福的家庭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条件简陋的敬老院。在这里,她一干就是18年。 来到敬老院之后,李孟芹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位老人、老人的被褥脏了,她主动拆洗;老人的衣服有洞了,…  相似文献   

19.
姚惠珍 《黄埔》2009,(3):61-61
张淑菊,原兰州市七里河区委副书记.现任兰州市妇联主席,被黄埔老人们亲切地称为“贴心人”。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也授予她“黄埔贴心人”称号。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04,(17):39-39
永福县下岗女职工余华下岗后,不等不靠,坚定“脚下有路”的信念,经过7年的艰苦创业,她创办了万帮日杂批发部、万帮家政服务社、万帮超市,安置当地下岗失业人员100多人,走出了一条下岗职工自强不息的再就业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