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知识经济与中国“三农问题”即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的关系 ,提出并论证了借知识经济的萌动发展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视野中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徐勇 《理论月刊》2004,1(9):5-9
本文认为,“三农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两种文明的并存和差别而产生的政治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同时由于特殊的国情和现代化进程,使这一问题在中国显得特别突出。在现阶段,“三农问题”之首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之首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的核心又是农民权益问题。应该摒弃放任主义和民粹主义立场,以现代化为取向,在市场化、民主化和城市化的总体框架下解决“三农问题”。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城乡统筹、农民进城、资本下乡、民主合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软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三农问题中最基础性的物质要素。因此,在理论上研究土地问题,进而在工作实践中解决现实的土地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乡统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字出问题,与农有关的都成了问题,进而带出个“三农”问题。三个问题捆在一起,成了一个让人们感到极其头疼的问题,一个许多人都想解决但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三农问题是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中国几千年都是以农为本的国家;新中国一再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改革是先锋,农业成就最辉煌,农民是功臣,国家似乎比什么时候都重视三农问题。为什么如此重农,而三农问题却越发严重?面对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的、新中国几十年积累的和我们前进发展中遇到的复杂而纷乱的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统筹城乡…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培育一代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本文从“明天谁来当农民?”的问题切入,研究了当代农村青年的职业分布、从业意向以及青年农民队伍迅速萎缩的原因,探索了指导帮助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培育新农民的思路与方法,认为培育新农民是共青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发力点。  相似文献   

6.
“农”字出问题,与农有关的都成了问题,进而带出个“三农”问题。三个问题捆在一起,成了一个让人们感到极其头疼的问题,一个许多人都想解决但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三农问题是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中国几千年都是以农为本的国家;新中国一再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改革是先锋,农业成就最辉煌,农民是功臣,国家似乎比什么时候都重视三农问题。为什么如此重农,而三农问题却越发严重?  相似文献   

7.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本文试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农村发展实际相结合,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分析“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关系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及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对于实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直接联系广大农村地区的县乡政府,如何将自身管理创新与破解“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相协调,使之形成良性互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问题。近年来,南充市立足川北丘陵地区人多地少、农村经济欠发达的现实,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作为助农增收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大事来抓,收到显著成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颇具特色的“南充经验”。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南充经验”是西部农业欠发达地区,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富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盖志毅  王少君 《前沿》2006,(1):168-173
美国当代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论及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动乱时提出:“得农村者得天下”,“农村的作用是个变数,它不是稳定的根源,就是革命的根源。”他特别强调了农民的作用:“如果农民默许并认同现存制度,他们就为该制度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础。如果他们积极反对这个制度,它就会成为革命的载体。”[1]我国的政治家和学者也形成了共识,认为三农问题,特别是其中的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问题的核心。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都需要解决农民问题,包括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的人权和福利…  相似文献   

11.
正李昌平,中国乡村规划设计院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著名三农问题专家。2013年11月5日做客"一校两院"大讲堂并接受本刊采访。本刊:李教授,您是我国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2000年3月,您上书朱镕基总理,反应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引起了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您对三农问题的关心关注,是否源于您在基层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感受?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三农问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土地、农民地权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我国土地法律中对农民地权的保护尚存不足,这是影响土地生产效益、农村经济发展及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 农村稳,天下稳。”中国的问题首先是“三农”问题, 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是农民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三农问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土地、农民地权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我国土地法律中对农民地权的保护尚存不足,这是影响土地生产效益、农村经济发展及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收入结构视角的大连农民增收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重点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问题。持续增长的农民收入既是幸福大连的体现.也是全域城市化的目的。在分析我市农民收入特点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农村工作的中心问题,而农民问题又是“三农问题”中的根本问题。当前,广大农民还普遍存在着思想政冶素质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增收比较困难、科学知识欠缺、民主法制意识还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术界和理论界普遍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减少农民,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即“农转非”。由于“农转非”制度的历史原因、现阶段制度的不确定性、城乡文化冲突等原因,“农转非”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该文提出了各级政府应切实考虑农民利益和意愿,以农民为主体,做好“农转非”的准备和社会保障工作;缩小城乡差别和文化隔阂;加快建设中小城镇,使其成为吸纳农民的主要阵地;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转移,切实解决中国的“农转非”问题,加快实现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缘起及调研的主要做法进城务工人员是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特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典型产物。作为“三农问题”组成部分之一的进城务工人员问题(应归属于“农民市民化”问题), 越来越受到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目前我国法律及相关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到我国九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等大政方针。同时,“三农”问题由于其自身的重要性,历来备受中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而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就是其中的焦点之一。加之,中国目前社会保障的“现状”本身也存在没有完全把占总人口比重最大并对社会保障需求更迫切的农民纳入该体系,因而存在很大缺陷。根据我国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开征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朱信凯 《中国人大》2012,(15):36-43
纵观中国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灾荒史,中国的灾荒史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在饥饿中艰难挣扎的生活史。“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对于当代中国而言,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发展现代农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之一。“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特别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