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瑞  赵君 《前沿》2013,(15):30-32
理工类高校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但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存在信仰教育与现实不相适应,课堂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不相适应,大众化教育与主体不相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与现实需要不相适应等问题,做到坚持一个体系、强化两个结合、构建三组向度、协同四支队伍是理工类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马可 《人民论坛》2012,(20):132-133
高校是社会精英的聚集地,因此高校应当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沿阵地。学术界有关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虽然成果显著,但仍然存在着视野狭小、涉及面窄等不足。需要从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推进的可行性途径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研究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魏庆东 《前沿》2012,(21):36-39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情况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中国的未来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中国的种种遭遇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挖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当代价值,重塑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大众化,大众化的出路是我们高校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出路,是摆在我们面前严峻而紧迫的重大课题,具有理论和现实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了在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平台建设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刘晓菲 《传承》2014,(4):94-9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中的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的现象。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只有认真研究当前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改进的思路和对策,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以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为依托,推进理论研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传授理论成果;以互联网为舆论主阵地,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为平台,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以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为依托,推进理论研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传授理论成果;以互联网为舆论主阵地,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为平台,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给人们以正确的理论方法,帮助人们树立科学思想信仰。目前大学生在信仰上存在迷惘、缺失甚至危机的问题。高校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战场,要在中国的现实场景中将马克思主义与当前大学生思想信仰的构建整合起来,探讨马克思主义走近、走进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陈典 《传承》2011,(26):52-53
在大学生中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但也应清楚地看到在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给科学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危机。因此,加强大学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大学生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尤其是西方的一些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影响,在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模糊、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要有效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要充分运用各种载体和传播平台,不断拓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渠道.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高校从理论灌输、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努力,寻求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梁英 《青年论坛》2010,(1):39-41
积极探索在青年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是时代赋予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青年大学生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保障;社会实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方法;互联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2.
蔡志强 《传承》2011,(10):52-53
在大学生中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但也应清楚地看到在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给科学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危机。因此,加强大学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业已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但也同样存在着掣肘发展的诸多因素.解决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进一步发掘高校自身的内在优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实践自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祖兵 《传承》2014,(11):66-67
高校不仅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各项工作,而且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实效性。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对象应是全体师生,衡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实效性的标准,是看工作对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否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相似文献   

15.
确立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快速稳定的发展.抓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巩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加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力度,使思想武器被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并能发挥巨大的威力.  相似文献   

16.
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了多个环节.只有把握好其中关键,才能提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从过程角度看,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环节包括五个方面:坚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旨归.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度下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动摇、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不积极的趋势。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任重而道远,其中党和政府对社会环境的优化是外部保障,媒体对舆论环境的优化是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具有多重性与深远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具有广泛性与组织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具有多向性与螺升性,等等.正确把握这些特点对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基层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动力.基层政治教育应积极整合新内容、创建新语系、运用新载体、形成新方式,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奋发有为.同时,应努力从科学的改革创新理念、宽松的改革创新氛围等方面积极创设基层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0.
张悦 《传承》2011,(26):38-39,41
目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虽然已取得不少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种类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