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梅  程毅 《前沿》2014,(3):121-124
根据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村官职业稳定性不强、深人性不够,专业化程度不高、培训不足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很多大学生村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能够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提高自身专业化技能,帮助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到可以为之长期奋斗的事业,并填补农村基层建设所需专业人才的缺口。大学生村官职业化专业化的运行,需要对大学生村官选录、待遇、培养、考核、淘汰等方面机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袁彩 《现代领导》2010,(5):35-35
当前.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已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和引智工程。但在工作实践中,大学生村官队伍中逐步暴露出的思想根基夯得不实、心理调适水土不服、角色分工定位模糊、农村工作本领恐慌、聘期结束出路不明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村官队伍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要实现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目标,必须解决好“选”、“管”、“育”、“用”等各环节的制度配套和相互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3.
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丽水市莲都区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机制与作用发挥机制。2012年在丽水市首创大学生村官“岗位轮换”,有效激发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为进一步做好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摸清家底、找准问题、厘清思路,我们对丽水市莲都区146名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4.
宋相义 《前沿》2007,(2):210-212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人才。“大学生村官”计划突破了农村干部选用的常规模式,是农村村级组织建设的创新之举。“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增强了农村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激发了农村村级组织的生机与活力。要建立健全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选拔、培养、管理和监督机制,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科学化、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加强长期的制度性建设,探索建立和完善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实践价值。然而由于“大学生村官”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经验,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流失严重和出现回炉现象等问题,主要是由于政策制定不明细,选拔机制、保障机制、培训机制等不完善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就要明确政策制定,完善培训机制、选拔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大学生“村官”培训机制,使其尽快融入当地民族社区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变,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极不平衡。这些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村村大学生工程”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和多样性,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时,应重视对其进行上岗前的培训,  相似文献   

7.
张亚 《小康》2006,(3):64-66
类似于“知识青年”再“下乡”的大学生村官运动正逐步展开,“大学生”村官最终能给农村带去什么?这一举措能否破解新农村建设人才之困?  相似文献   

8.
褚宝良  臧小桃 《人民论坛》2012,(36):236-237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村官"能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服务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应采取多种措施,创新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留村任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周芳名 《重庆行政》2019,20(2):81-82
大学生村官工作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重庆市从2008年全面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截至2017年底,重庆市大学生村官已经累计选派了13620名。据调查,在目前重庆各区县部门、乡镇公务员、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大学生村官已经开始展露头角,成为了重庆市党政干部一支新兴的生力军。10年时间,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托底政策也经由直接考察录用为公务员到不再直接考察录用为公务员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你好。近年来,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热。确实,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知识型“村官”,但大学生“村官”目前的现状却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农村毕业生参与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人才。培育成千上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个现实的选择是充分发挥农村大学生参与家乡建设的作用。农村大学毕业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一是在高校进行农情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毕业生成为职业农民做好能力准备;二是以现有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为载体,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他们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农村建设中人才匮乏的问题。作为新生事物的大学生村官,虽然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但在其培养机制建设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想使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对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村官”自身能力、素质也得到了历练.天津市结合本地实际,稳定“村官”队伍规模,在任职初实行原籍生政策和岗前培训,在任职期满推行指导安置,保证政策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调查显示,“村官”政策实施中也存在一些有待研究和完善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世华 《前进论坛》2009,(11):64-64
现状: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是我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国家“大学生村官”计划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这项政策由于推行时间短,政策还不完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大学生村官”计划缺乏长远规划,“大学生村官”专业与需求不对口,角色融入难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村官计划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的素质和能力、发展空间和出路以及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的可持续性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深入分析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无疑有利于大学生村官计划走出困境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意义是深远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的人才结构,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拓宽培养选拔干部的新途径,有利于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针对浙江省慈溪市的"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对"大学生村官"政策予以制度化、法律化、实行更多的优惠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卫忠  山贤 《今日浙江》2008,(10):34-34
从2006年开始,湖州市南浔区率先在全市大批招聘大学生“村官”,目前,已公开选拔了153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完成“一村一社区一大学生”目标的63.5%。两年多来,创新管理,搭建平台,着力构建素质提升、科学管理、作用发挥、沟通互助四大机制,有效激发大学生“村官”创业创新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互动平台     
不如送“村官”上大学编辑同志:你好。近年来,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热。确实,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知识型“村官”,但大学生“村官”目前的现状却并不乐观。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江苏省阜宁64名大学生回乡当“村官”。结果,几年后就有33人离职。为留住大学生“村官”,遇到同样情况的太原市委组织部可谓良心用苦。10月16日。山西太原市委组织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一份文件,给正在农村任职的大学生们一个“定心丸”,他们只要好好工作,以后的工作问题组织上会妥善安排。然而,在笔者看来,与其如此费尽苦心,倒不如送“村官”上大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浙江省江山市为“村官”创业架设“绿色通道”,帮助他们完成角色转换,提升工作能力。目前,全市118名大学生“村官”较快融入村两委工作,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显著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创出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为缩短大学生“村官”成长周期,江苏省东海县为每位大学生村官配备“四个导师”,全方位提升大学生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