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曹国芳 《湖湘论坛》2010,23(2):51-54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传统工业文明模式下人类人文问题的凸显而提出的新文明理念,它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极为重视发展的价值及其实现,将发展与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直接联系起来,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协调,其根本旨意就是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因而具有十分深刻而丰厚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2.
实现人的生态生活方式的转型事关全体国民的福祉,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要义。为此,在顶层设计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突破建立在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仅仅追求资本增值的工业文明的藩篱,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新时代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及生态文明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新型文明形态的持续健康发展,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在社会主体层面,要自觉转变观念,积极践行绿色生态生活方式,实现由"经济人""消费人"向"生态人""自然人"的转型,把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建立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共存共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当前国情,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成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积极主动介入新型社会发展方式的结果,对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科学认知和完整把握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思想方法以及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托具有整体性向度的生态人(生态—经济人、生态—政治人、生态—文化人、生态—社会人),促进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的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4.
人类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创造文明的历史,人的文明是社会一切文明的前提,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永远鲜活的力量,是社会一切文明的核心.现代社会要稳定、持续和健康地发展,必须以人的文明为其引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的本质应归结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当代社会文明是由生态文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这四大要素构成的系统;社会文明是由四大要素交互作用而向前推进,只有诸要素全面而协调地发展,社会文明才能得以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6.
政治理念包括了文明的或进步的政治意识形态、文明的政治心理、文明的政治思想和文明的政治道德等方面。政治理念文明作为整个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最终的目标是促进人类这一总的政治文明主体在政治上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以实现民主政治制度和人获得最大化的自由和发展为终极目标,反映在现实社会中,就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城市文明将是以人的文明为根本标志的文明,将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存与共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的新世纪;21世纪的城市文明将开创人类城市文明、社会和谐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三大文明的协调发展.三大文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本质得以实现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李俊生  刘佳 《前沿》2009,(1):93-95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人类的“生存危机”,更好地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物质资料,还可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建设生态文明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人的全面发展是个历史的范畴,是不断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实践过程。江泽民同志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坚持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对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作出了新阐释,着眼于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态文明紧密联系起来,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在新世纪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是党的建设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三个代表"与"三个文明"相辅相成,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制度基础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的内在联系。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傅德汛 《桂海论丛》2003,19(3):20-22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进步的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朱丽霞 《桂海论丛》2004,20(2):14-1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中提出的一个极富创新意蕴的概念。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既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又是社会主义社会能取得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当代环境危机进行理性反思后所选择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加强对军、警校学员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员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军、警校必须从加强世界观教育、伦理价值观教育、消费方式教育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着手,引导学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切实抓好军校学员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所体现的价值问题,大多从社会、法律和经济三个维度上去分析研究,但是,它不足以全面体现社区矫正的价值.对社区矫正的价值可以作多维解说.刑罚意义上的社区矫正体现的是其矫正和教育;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矫正实际上是防止社会失范、无序的一种社会规范;文化学意义上的社区矫正,其本质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并以自身文明的进步来促进和体现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从经济学意义上讲,社区矫正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目标导向作用、方法论意义和现实启示。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包含深远的生态意蕴,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目标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全人类视野、群众立场、实践观点、辩证方法和未来向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启示在于建立空间相对有限的自然观、重视对资本生态负效应的规避和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邱荷 《桂海论丛》2003,19(6):28-31
政治文明建设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起着不断地推动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则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对政治文明的建设提出诸多挑战 ,又有利于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面。我国要从特殊的党情、国情出发 ,应对经济全球化 ,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9.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认识和实践领域,在人类文明系统中处于中介地位,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联结、整合、协调作用。充分认识政治文明的中介作用,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