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政策》200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直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而此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连续三次出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标题之中。权威人士指出,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面上看是去掉了"有"字,仅一字之差.内涵却蕴藏深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中增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因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已经形成,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增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因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道路。增加"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去掉"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因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范畴,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已内在地包含着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议用"绿色"来表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将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结构之中,拓展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新的地位和功能。从"三个坚持"到"四个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功能更加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领域更加坚固,文化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强化。  相似文献   

4.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要继续"面向生活",丰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认和感知;要从初级阶段的"两层涵义",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创新;当下尤其需要深入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源于三重价值诉求:群众需求、生活需求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求。这三重价值诉求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的,这就是"理论掌握群众",使马克思主义变成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下的生活追求,创造和享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6.
肖刚 《创造》2017,(11):22-23
<正>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春天的故事"到秋天的北京,我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39年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历程,在艰难曲折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新时代"吹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踏上新征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两部分基本内容构成,"八个明确"侧重揭示和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侧重揭示和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者有机结合,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完整内容和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过了由"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发展过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理论,其现实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五位一体"中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系统之中。正是由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才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系统阐述,要求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协商民主归纳并上升到与选举民主并行的制度层面,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强调"要完善协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刚刚闭幕不久的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作了相应修改.两者区别何在?我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字面含义可以理解为,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包含着中国特色,但这一特色未必占主体地位;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可以理解为,我们所建设的,完全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者说是中国特色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两种提法只有一字之差,仅仅是一个"有"字的去留,但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多维"的角度即从"思想理论维"、"发展道路维"、"制度体制维"、"战略决策维"、"理想目标维"等多个角度,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有利于人们更加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内涵"和"大体系",从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进一步明确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9,(2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示,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0年来,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现代化的迟到国",变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向现代化的成功之路。认真总结中国道路的经验,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不同寻常的现代化之路,既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反思"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抵御"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反思传统社会主义"老路"中探索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在抵制新自由主义"邪路"中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在破解民主社会主义"迷路"中坚守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集体正确解决了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农民问题",把农民从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东方落后国家"农民问题"的解答,是今天中国经济崛起的关键。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是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第二课时,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全方位解读,只有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关系,才能引导学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更好地用中国理论去解读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18.
试错式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重要方法。试错式改革不仅有利于降低中国政府政策运行的风险成本,规避政治和经济上的浪漫主义可能带来的种种"陷阱",而且有助于克服有限理性的信息偏差,在"试验"中探寻"对"与"错",并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看,试错式改革是一种将缺乏中国具体语境或者缺乏制度环境的政府"顶层设计"予以"问题化"处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应以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为总依据,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为直接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内容应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内容相一致,是"五位一体"而不应是"四位一体"。应把"美丽中国"建设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列起来,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中,使其由"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20.
《创造》2020,(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通过这一新思想中蕴含着的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方法,可以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脉络及走向,抓住新思想的主线,从而有利于把握住新思想的精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中国社会发展的"三大历史视角"、"一大历史方位"、"三次历史性飞跃",深刻揭示出"一大历史使命"——实现"中国梦",体现出这一新思想中浓厚的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