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建》2000,(3)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向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其中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科学立场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科学立场是从资本主义客观经济关系的事实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内在规律的实证科学的研究立场。现当代西方经济学无论是从人性自私假设原则还是从永恒正义原则出发研究现实经济问题,就其研究问题的根本立场来说,它们都是把原则作为研究出发点,是错误的非科学的研究立场。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从经济事实出发进行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科学品格。以马克思为榜样,把自己的理论表现为事实的结果,而不是让事实去迁就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宣言》是千年不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运用唯物主义的理论和辩证法的方法,分析整个世界的发展,分析人类历史的发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同时还分析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也可以说《共产党宣言》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科学历史观、科学现状观和科学未来观。当今资本主义是社会资本主义,世界各国要共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顺应历史潮流,推进世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科学方法论是有机统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及运动规律进行深刻分析而得出的结论。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把实践标准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邓小平同志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6.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学说,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内在的逻辑关系,就是马克思主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研究了政治经济学,即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最后得出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理论结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科学研究的理论终结。正是在此意义上,“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列宁《政治鼓动和“阶级观点”》,《列宁全集》第5卷第309页)马克思逝世以后,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世界形势,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实践中,也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新的变化、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给马克思主义者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而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从来就不是一种自我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逝世至今的120年,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归结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学说得到检验和证实的变化,如资本主义的跨国化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可以说,当年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全球扩张必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过程,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决定论。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资本主义生产规律,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历史依据,论证了其灭亡过程,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走向了科学;他坚持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内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中,将支配人类历史进程的本质力量归位于人自身,给予了人类掌控自己命运的现实可能性,从而赋予人类“积极的自由”以现实的基础。因此,马克思历史规律观在其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9.
韩康 《新视野》2002,1(2):19-2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出发点。 马克思以他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本立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及其市场经济活动,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1]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是一个十分重大、严肃的课题。可以说,我们共产党人在100多年以来改造世界和创立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一个最本源的思想动因和最基本的历史合理性依据,就是来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现在,当代的共产党人们面临着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应当怎样看待和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复杂性研究中国学派的代表钱学森科研实践为例,说明复杂性科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实际上,《资本论》就是最早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资本主义这个复杂社会系统(主要是经济系统)进行研究的杰出典范和光辉结晶。马克思恩格斯是社会复杂系统的本质和规律的发现者和科学阐释者,是社会复杂系统理论的奠基者;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既是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具体运用,又是资本主义社会复杂系统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概括和正确总结,是指导我们认识和研究社会复杂系统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基础,而复杂性科学研究必将进一步丰富、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1.
叶再春 《前线》2016,(10):55-58
正有人说共产主义是游荡在欧洲的幽灵,但就是这个"幽灵"成了无数俄国人、中国人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坚定信仰和奋斗目标;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组织的网上评选结果表明,马克思在"千年思想家"中高居首位。马克思及其学说究竟如何?我们不妨潜下心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列宁的专论——《卡尔·马克思》。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迷信的本质对立 第一,科学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以实践为标准;而迷信则以主观经验为依据。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衡量是不是科学,总是首先看有没有科学事实的根据,根据充分不充分、可靠不可靠?科学家也总是教育我们,要看重事实,忠实于事实,千万不能弄虚作假、编造事实和数据。科学事实指的是自然事物客观存在的、真实的状态和变化,必须经过严格的、反复的认定。经受科学实验的检验。反观迷信,有时也讲“事实,但他们所说的事实,一部分是虚构、讹传,一部分是主观想象。” 第二,科学上升为理论,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迷信则是一种无知,把希望寄托在神鬼和救世主身上。科学作为高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成果,不能停留在事实的层面上,满足于对事实的描述和记录,而要进一步揭示客观事物内在的规律和本质,上升为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以概念、定律、公式、学说等理性形式表现出来。 第三,科学对现有知识持理性批判的态度,永不满足,永不止步;而迷信则靠非理性的盲目崇拜,容不得半点怀疑。科学以追求真理为目标。科学所理解的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不是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俄国、中国这样一类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这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曾被国内外一切资本主义制度崇拜者们作为借以“证伪”马克思主义理论,否定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依据。然而,事实是怎样的呢?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走上主会主义道路的条件和规律的科学论述,中国共产党70年来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特别是在这两者之间高度一致基础上开辟出的一条落后国家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充分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无限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旨是实现人类解放、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生活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但他们探讨的问题并不限于自由资本主义,而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问题,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全部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无论是他的哲学、政治经济学,还是科学社会主义,都服从一个目标:在实现人类解放、社会进步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期创立新的学说的目的和使命。他探讨人的本质,是为了揭示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批判地考察个人与他的现实生存条件,从而指出个人终…  相似文献   

15.
王初根 《求实》2003,1(7):20-23
<资本论>是一座马克思主义的宏伟的理论丰碑.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它将永远放射出真理的光辉.我们不仅要运用<资本论>去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认识到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时代的发展方向和真正的历史大趋势,而且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时俱进地发展<资本论>中关于劳动价值论、资本学说、剩余价值学说等一些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消灭分工"论断的具体语境有两个方面:一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消灭分工"的思想;二是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现实状况。马克思理论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指引并号召人们为实现"自由人联合体"而不断地进行着"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而消灭这种"现存状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社会分工,因此,马克思"消灭分工"论断与马克思理论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相似文献   

17.
"时代新人"的培育是新时代的育人目标,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其中是否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衡量"时代新人"的首要标准。因此,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需要构建科学的信仰教育的内容体系,包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重点内容,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基础内容;需要进行有效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包括遵循信仰生成的规律、打造"思政金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8.
罗红兵 《学习月刊》2012,(10):16-17
我国许多学者认为,哈贝马斯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明显背离了马克思传统的代表学者之一,虽然哈贝马斯本人在多个场合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从哈贝马斯大胆颠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生产力的进步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解、资本主义国家学说来看.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批判可以说已经深入马克思理论的核心。那么,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敬仰马克思、信仰马克思主义。他读了《共产党宣言》后,坚信马克思主义从未动摇。他在通过各类学说、思想、主义比较后,坚定地说:马克思的学说最管用,一是中国社会需要,二是中国革命需要,三是一旦被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掌握住了,在中国就发生大作用。毛泽东用一系列具体数字强调:中国要取得大胜利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队伍。他崇拜马克思、坚信马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意义魏泽焕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是研究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和自身建设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党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实现领导作用规律的科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等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