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安葬着革命先驱李大钊的灵柩,陪伴李大钊长眠地下的是他的夫人赵纫兰。1983年,李大钊烈士陵园在万安公墓的园林中修建时,赵纫兰的灵柩随同李大钊的灵柩迁葬至陵园单辟的墓地上,墓碑上的镌字由原来的“李夫人墓”改刻成“李大钊夫人赵纫兰同志墓”。  相似文献   

2.
秦九凤  刘震 《党史纵横》2004,(11):39-39
2004年6月30日《党史信息报》“镜”5版上刊载有一篇题为《孙维世之妹孙新世千里寻母》(以下简称《寻母》)的文章,笔者读了之后,发现有多处史料失实,不像是作者采访写作,而是根据有关资料编写之作。笔者由于工作关系,曾十余次见过孙新世教授,其中有三次在她家中长谈,两次与她老人家共进午餐,因此比较了解孙家的事以及孙维世、孙新世与周恩来、邓颖超的关系。《寻母》第二小节中说,“母亲任锐……将最小的女儿托付给孙炳文的好友黄志烜”……“长大后,称黄志烜为爸爸”。其实,孙炳文的这位好友同时还是孙炳文在北京京师大学堂的同学,且与孙炳…  相似文献   

3.
孙维世出身于革命家庭,父亲孙炳文是中共早期党员,周恩来的挚友,在大革命时期被国民党杀害。当时孙维世才6岁。母亲任锐继承丈夫未竟的事业,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家庭的熏陶下,孙维世思想进步,立志革命。在白色恐怖的上海,她小小年纪就先后隐蔽在党所领导的“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上海业余剧团”等进步文化团体,担负一些力所能及的革命工作。  相似文献   

4.
《党史博览》2014,(12):29-29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杀害。此后,灵柩在北京的浙寺内停放了六年多。李大钊就义后一直未能"入土为安",一方面和他的家庭拮据有关,一方面与社会各界未能对其达成一个认知上的"共识"有关。1933年李大钊的遗孀提出希望北京大学安葬的吁求,为这次公葬提供了一个契机。李大钊终于被安葬于万安公墓。  相似文献   

5.
金戈 《党史博览》2013,(8):46-50
2010年9月28日,杨黄霖叔叔病故。那天正是先父金城的忌日,杨家人说杨黄霖是追随老首长西去了……确实,杨黄霖叔叔是爸爸在延安时的得力助手和战友。杨黄霖,在延安交际处工作时叫黄霖,我记事时就认识他。他的妈妈肖禹,人们尊称为杨老太太,1946年春携长媳及孙儿孙女来到延安,入住交际处。当时的烈军属住在交际处的还有孙炳文夫人任锐及其女儿孙维世,欧阳陶承,黄齐生夫人王守瑜老太太,郭沫若的岳母喻老太太,以及林彪之父林明卿、姐姐林宝珠……他们都是交际处的烈属  相似文献   

6.
妈妈的信     
不知为何,妈妈的这封信被我保存了整整八年。——是自责吗?妈妈去世前的确如此,每读一遍万箭穿心。是忏悔吗?妈妈去世后,每读一遍泪如泉涌。这封信写于2004年的10月25日,这一年妈妈已是86岁的高龄。我能想象妈妈伏案疾书时的情景——她的手在颤抖,她的眼在流泪。为什么同住一个城市却非要写信?难道不能面谈?不能在电话里讲述?她的目的只有一个:"道歉"!——母亲向女儿道歉!那天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又是一个周末,到了我例行回家看望妈妈的  相似文献   

7.
我的母亲胡朋(1916-2004)是1938年参加抗日战争的革命老艺术家,她饰演的电影《白毛女》中大春妈、《槐树庄》女主角郭大娘、《回民支队》里绝食而死的马本斋母亲、《烈火中永生》中的双枪老太婆……在50岁以上的观众中是有口皆碑的。每年两次,我和姐姐都会随着耄耋老父一起去到母亲的墓地上扫墓,一次是在清明前后,视天气而定;另一次就是在12月28日母亲的忌日。  相似文献   

8.
2009年底,我到湖南长沙板仓去拍电视剧《毛岸英》,拍摄之余得知邵华阿姨和岸青同志就安葬在杨宅(杨开慧)附近的烈士陵园里。一天早晨,我起床后独自登上小山的陵园去拜谒二老合葬墓地。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到墓地,看到眼前的一切,不禁潸然泪下……2008年6月25日凌晨,我从朋友处得知邵华阿姨去世的消  相似文献   

9.
旅顺苏军烈士陵园现为建在中国土地上最大的一座外籍公墓。墓地内安葬着1945年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为解放我国东北而牺牲的部分苏联红军官兵和苏军驻防旅顺10年期间故去的军人及家属,共2030人。  相似文献   

10.
位于北京香山东麓的万安公墓.始建于1930年.是北京最早的现代公墓。由于这里安葬了李大钊、曹禺、启功等众多中国现当代名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当人们徜徉流连于青山绿树、在对前人的追思缅怀中.或许已很难想起一位文武双全的革命战将也长眠于此。英年早逝的他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已日渐模糊。要不是四角塔尖的墓碑上“韩钧同志之墓”、“永垂不朽”等字样.人们将无从寻觅他的踪影。即便偶有游人驻足凝望.也只能从数百字的碑文中揣测他曾经的英雄事迹。他.就是新中国成立前夜猝然倒下的韩钧。  相似文献   

11.
慈母泪     
方亮 《党课》2006,(9):80-82
初次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时,我还很小。可从那时起,这首歌就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心上。 母亲16岁那年,外祖父就去世了。母亲硬是用她那稚嫩的双肩担起了一个五口之家的重担,还供小姨和小舅念完了初中。在几件老式家具的陪伴下,母亲走进了与她身世相仿、体弱多病的父亲的生活中。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和父亲是那么恩爱,他们从没打过架、拌过嘴,甚至连说重话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每当和同学谈及这些,看着他们眼中流露出的那份掩饰不住的羡慕,我都倍感幸福和喜悦。  相似文献   

12.
梁军 《党史纵横》2010,(3):40-40
在英国伦敦两北的一座小山旁边有一大片公墓叫海格特公墓,其中安息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帅卡尔·马克思。今年夏天风和日丽之时,笔者怀着深切的崇敬之情拜谒了马克思墓。伦敦美丽而又古老。马克思晚年正是在这里度过的,也就是在这里完成了《资本论》的写作,1848年《共产党宣言》也是在这里发表的,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他的遗体就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里。  相似文献   

13.
董宝瑞 《党史纵横》2004,(12):22-25
在北京香山的万安公墓中,安葬着革命先驱李大钊的灵柩。1983年李大钊烈士陵园在这里修建时,赵纫兰的灵枢也随同李大钊的灵柩迁葬至陵园里,其墓碑上的镌字由原来的“李夫人墓”改刻成“李大钊夫人赵纫兰同志墓”。作为李大钊同志的结发妻子,赵纫兰对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一1884年1月21日,赵纫兰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一个富户人家。她与李大钊是同村人,比李大钊大5年零9个月。“纫兰”一名,出自屈原《离骚》中的名句:纫秋兰以为佩”。这句诗在当时的书信中被广为引用,喻对人所施德泽或教益铭感不忘。赵纫兰在家中行三,其上一兄二…  相似文献   

14.
<正>2023年,笔者母亲徐树英已经去世12年。母亲离开后,我曾数次用文字记录了她平凡而精彩的一生。但在这12年的时间里,每当我想起母亲,想起她入党后把一切都交给了党和国家,在战斗和工作中的无私奉献与舍己为人,以及在生活中把所有的爱都给了父亲和我们的点点滴滴,就觉得母亲伟大而无私与朴实无华一生的闪光点非常之多,  相似文献   

15.
《先锋队》1994,(7)
林彪摔死引起的外交纠葛1971年9月13日,林彪一行出逃葬身蒙古温都尔汗。此后,中蒙两国政府为此事,在外交上进行了一系列交涉。《记者文学》近期撰文作了披露──在安葬了林彪等人的尸体后,中蒙双方在温都尔汗就草拟《现场调查纪要》进行谈判。白纸黑字,双方都...  相似文献   

16.
张应友 《当代党员》2010,(12):63-64
母亲去世后,农村少女罗圆圆再没叫过“妈妈”。直到2010年夏天,她遇到了女干部杨林会。  相似文献   

17.
汤雄 《世纪风采》2008,(5):29-31
前外交部长乔冠华,江苏盐城市建湖县人,1983年9月22日10时零3分,在北京医院溘然长逝,其骨灰盒仅在八宝山公墓存放了三天,便由其夫人章含之取回,安放在她的卧室里近两年。1985年清明节,章含之亲自怀抱着骨灰盒送往苏州,安葬在东山杨湾的华侨公墓。  相似文献   

18.
某村村民李某是村里有名的孝子。2011年,李某的母亲因病去世。李某为了能好好安葬母亲,也为了子刊蛞代的兴旺,特意邀请了当地“颇负盛名”的“风水大师”刘某来帮母亲的坟地选址。经“风水大师”刘某一番“测算”之后,得出李家承包地东面为一块“风水宝地”,最适宜安葬。数日后,李某按照刘某“测算”的“吉时”,将母亲的遗体送往该“风水宝地”准备安葬。  相似文献   

19.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  这首歌勾起了我对母亲的怀念。歌中唱到“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过去,我最怕听母亲唠叨,而现在我多么想听听妈妈唠叨啊,可是母亲已经在前年冬天就因心脏病突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再也听不到妈妈唠叨了。“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工作的事情我可以和爸爸谈谈,可我生活的烦恼怎么去跟妈妈说说?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  这首歌的歌词写得真好,尤其是母亲这…  相似文献   

20.
一个枫红草深的秋天,我如约敲响了北京一幢楼房居室的门,拜访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先烈、我党早期党员之一的孙炳文同志最小的女儿孙新世.孙新世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她头发花白,饱经风霜,但精神饱满,身板结实,性格开朗,待人慈祥而又和善.老人听说我来自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十分兴奋,就像见到了久别的家里人一样,一趟又一趟地从房中拿出瓜子、广东月饼、新疆梨和开心果等食品,招待我这个第一次登门的客人.“青山处处埋忠骨”当我简单地汇报了周恩来家乡淮安有关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的情况后,就直率地告诉她:“孙老师,我曾去过北京西北郊的万安公墓,找到您妈妈的墓.因为那墓的碑文是周恩来生前题写的,所以还拍下了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