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过去30年来,印度服务业超常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分析印度服务业增长的主要特点及深层次原因,我们认为,印度服务业的超常发展,得益于以法治为特征的现代治理结构,也得益于市场化改革所释放的制度红利。印度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对中国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印度依然是种姓主导的社会。论文分析了种姓制在现代印度的禁忌性存在,种姓与宗教、语言、地域等因素叠加,带来的印度社会持续的碎片化,以及这种碎片化对于印度公共治理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聚焦于阿根廷的要素增长与制度因素,探讨阿根廷的经济增长问题。首先,本文利用制度经济学方法梳理了20世纪的经济增长历程,作者认为以农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进口替代工业化以及民众主义是阿根廷经济增长初始路径的典型特征。随后采用增长模型计算阿根廷全要素生产率,认为阿根廷全要素生产率偏低是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所在。为了探究全要素增长率偏低的原因,文章分析了阿根廷的资本形成与经济结构因素,进而探究导致阿根廷经济迷局中始终存在的经济与社会政策长期背离的动因所在。分析显示,民众主义与选举政治交织在一起,与经济发展路径之间存在着内生冲突,导致阿根廷经济长期转型乏力。这种内生冲突的存在,在外体现为福利高企、资本形成困难、技术创新乏力,产业结构长期难以改变。尽管阿根廷经济与政治的各方参与者都做出了各自理性的选择,然而这种内生冲突却不利于阿根廷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4.
印度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内容,研究印度利率管理体制的变迁首先需要理解印度利率管制的形成历史,在此基础上梳理印度利率市场化的背景、步骤和效果。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分析印度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与经济体制转型的强制性关联,有助于理清印度分阶段实施改革的深层次原因。目前,印度正在构建利率走廊调控机制,该机制的操作模式也与利率管理体制变迁的历史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印度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内容,研究印度利率管理体制的变迁首先需要理解印度利率管制的形成历史,在此基础上梳理印度利率市场化的背景、步骤和效果。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分析印度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与经济体制转型的强制性关联,有助于理清印度分阶段实施改革的深层次原因。目前,印度正在构建利率走廊调控机制,该机制的操作模式也与利率管理体制变迁的历史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国际观察》2021,(5):98-126
世界各国在跨境数据流动方面制定的不同规制造成了数据流动壁垒,但数据流动的全球性、数据要素市场的依赖性以及数字经济的整体性均呼唤国际社会对跨境数据流动进行全球治理。鉴于充分的国际法治供给是跨境数据流动全球治理的基础,我们应当构建以"善治"为宗旨、以"规则导向"为目标、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归宿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制三维框架,借此阐释跨境数据流动全球治理的应然状态。当前,国际法治供给不足与需求旺盛之间的结构性失衡是造成跨境数据流动国际法治贫困的主要原因,虽然WTO、CPTPP和RCEP等多边和区域机制对规制跨境数据流动均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制度回应,但仍存在多边规制发展滞后、区域规制碎片化以及共识性合作缺乏的治理困境。本文认为,在三维框架的指引下,跨境数据流动全球治理应坚持从区域规制向多边规制的形式转型、从"软法"向"硬法"的性质转变,并且一定要明确宽泛灵活性规则的明晰适用机制。中国在参与跨境数据流动全球治理时,应将国内规则外化的接轨性法治建设与国际规则内化的对接性法治发展相结合,以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数据治理领域的制度性话语权主张能力和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7.
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治理效率的高低决定经济增长的水平。很多人认为,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其治理效率也越高,从而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对转型期俄罗斯企业市场化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得出,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相反,过度的市场化还可能造成经济的停滞和下滑。这主要取决于制度安排的合理与否,不同国情所对应企业的性质也应该存在较大差异,关键是其市场化程度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即制度安排必须灵活、务实,符合本国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后,俄罗斯进入了从传统的高度集权政治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民主法治体制转轨的社会转型期。私有化、市场化以及民主化造成了俄罗斯贫富差距悬殊、新兴的中间阶层出现和"边缘人群"泛滥等社会结构的分化与危机。针对转型中的诸多社会问题,普京时代俄罗斯社会福利政策的改革策略是强调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正和博弈"。俄罗斯"强国家—强社会"的新的治理模式对于同样处在急剧变革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俄罗斯在渐进改革阶段的主要产物,"普京主义"适时应对了叶利钦末期上演的经济转型危机与社会转型危机,逐步建构起大众支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使国家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政治能力有所增强,同时致力于实现安全稳定、运行秩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重转型目标。借助国家治理的理论视角,有助于超越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固有争论,化解俄罗斯转型时期难以回避的威权色彩与民主因素之间的内在张力。在普京当选俄罗斯新一届总统之后,"普京主义"继续折射出多种国家治理要素间的互动关系,处于渐进改革时期的俄罗斯必须寻求一种基于传统政治文化价值与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均衡。  相似文献   

10.
齐传钧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4):45-53,80
在长期深陷发展之困的拉美诸国中,智利以20多年的还政于民之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成功转型。智利民主政府取得成功的经验在于:在延续军政府时期奠定的自由市场制度的同时,注重维护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不断提高社会支出规模,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合理地平衡了"转型正义"和"原谅与忘却"的原则,保证了转型期间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笔者最后提出以下启示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威权制度可能提供经济结构"向好"改革的机会,且政治专制与经济增长也可以长期共存;民主化进程需特别注意改革的次序,不可片面追求民主政治目标;实行各派别之间的联合执政,避免单一派别在政策上矫枉过正;构建包容式的社会文化有助于避免转型过程中出现社会动荡和政治动荡。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型与社会公平的悖论——来自俄罗斯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经济转型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提高效率,确保社会公正,然而在转型经济国家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转型与社会公平失衡的现象.虽然俄罗斯经济转型的目标预期、起点以及某些举措并没有完全违背公平原则,但却应验了"转型与社会公平不可能同时实现"的悖论.俄罗斯的"权力资本家"通过主导经济转型政策的供给,利用制约"权力市场化" 制度的缺失和其他利益主体在经济转型博弈中的弱势,形成自我加强和自我循环的"有权势者通赢"的畸形制度,严重地影响了经济转型与社会公平的和谐结合.实现"物本经济"向"人本经济"的转型,建立不同群体的平等诉求、平等博弈、互惠互利的利益分配机制,防范利益集团的"掠夺之手",是保证经济转型和社会公正和谐结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张立  曾春媛 《南亚研究季刊》2020,(1):29-35,I0002
印度经济现代化战略是一种体现了后起国家努力摆脱殖民依附的模式,它最初带有浓重历史印迹,具有较强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随着实践推进,改革与新思维不断涌现,又汇入了开放合作的发展理论主流。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莫迪经济学"其本质也表现在此。然而特定制度环境以及增长的非均衡分配效应等,仍限制着印度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型,导致印度难以迅速复制中国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模式,展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但莫迪政府的励精图治和改革进取也给印度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印度经济现代化战略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多重制度转型改变了传统的全能主义国家治理模式,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成为转型国家制度改革的目标。国家治理模式重构的进程异常复杂曲折,转型国家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治理危机。尽管不同国家的制度转型与国家治理模式重构路径存在差异,但协调政府、市场与社会间的关系依然是其转型深化阶段国家治理模式构建的关键。对转型国家重构国家治理模式的进程进行研究,有助于中国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选择更为有效的国家治理模式构建战略。  相似文献   

14.
近期泰国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2001年泰国宏观经济表现,着重分析出口、内需及对外收支状况的特点,指出经济增长模式、结构改革滞后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是造成泰国经济脆弱性的根本原因并,进一步讨论了一年来泰国新政府面对经济滑坡的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5.
来自俄罗斯的转型经验证明,以"移植资本主义"为转型路径的经济转轨,是俄罗斯过去10年经济危机和衰退的根源之一.普京时期,俄罗斯推行适合其国情的转型策略并加强国家治理,为俄罗斯实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有效叠合开创了一条新路,这是俄罗斯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探讨"移植的资本主义"如何将正式制度嵌入剧变后的俄罗斯,俄罗斯与国际学术界关于俄"移植的资本主义"的讨论,从而阐述普京时期俄罗斯制度演进的路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从磨合到"叠合"的过程及其对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全球贸易治理机制为维护战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各国的开放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多边贸易体制缺乏公正性,区域贸易协定不断涌现,导致全球贸易治理出现"碎片化"趋势,非正式制度安排缺乏法律的约束力,合法性也受到质疑。全球贸易治理机制的缺陷导致了诸多治理低效率问题,逆全球化浪潮就是贸易治理机制低效率的突出表现。此外,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地位日益上升,现行的全球贸易治理机制所界定的利益分配格局越发不合时宜。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并付诸实施,将会引领全球贸易治理机制变革,促进全球贸易治理向公正导向、发展导向转型,将整合"碎片化"的全球贸易治理机制,引领新的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全球贸易治理提供新的多边合作平台。"丝路新秩序"为全球贸易治理机制变革设定新范本。  相似文献   

17.
陈金英 《国际观察》2016,(2):113-126
莫迪执政以来,将"发展"与"治理"作为印度政治经济改革的主题。在经济领域,莫迪相继提出"印度制造"、"数字印度"等战略,推动本国转型为制造业大国,并辅之以土地、劳动力、商品服务税方面的改革来促进经济增长;在政治领域,莫迪政府出台提高官僚机构效率、加强行政权威的行政改革措施,以实现"善治"的目标。2014-2015年印度的政治经济发展表明,莫迪政府面临着官僚机构效率有所提高但政府能力不足的挑战,未能在主要经济改革议题上实现突破。能否超越选举政治的压力和构建更具合作性的中央地方关系是未来印度经济改革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由于俄罗斯经济连续6年增长,社会和政局逐渐稳定,如何理解俄罗斯制度变迁过程及其对制度演变所产生的结果,又成为人们所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由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徐坡岭教授所著的《俄罗斯经济转型轨迹研究——论俄罗斯经济转型的经济政治过程》(以下称《转型轨迹研究》)一书,则是我国年轻学者在这方面所进行的一个有价值的探索成果。《转型轨迹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作者从经济政治过程的视角,对俄罗斯经济转型轨迹进行研究分析,并借助于近年来随着转型经济实践而不断发展着的前沿理论,如制度变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新政治经济学等…  相似文献   

19.
1991年印度发起经济改革,减少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放松对私营经济和外国投资的限制,放松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改革财政税收制度和银行金融制度,促使印度对外经济联系逐渐扩大和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推动印度经济加速增长和建筑崛起。但是,印度经济改革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印度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作用与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种以此实现印度国民财富增长(即产出增加)的相对特殊范式或途径的印度经济增长模式。因而,分析印度经济增长的基本运行态势、印度经济增长动力源泉或各种要素的特殊组合方式以及印度经济增长的特殊类型或模式,寻求印度经济增长的一般路径,揭示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性,并以此反映印度经济增长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属性,为近邻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提供经验启迪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