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某市餐饮业的肉品质量调查与监测赵春林(甘肃省动物检疫总站兰州730030)肉品质量,特别是餐饮业的肉品质量直接关系着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为加强餐饮业肉品卫生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消费者的健康,笔者于1994年6月至1996年9月和1997年5~11月...  相似文献   

2.
随着肉品生产的迅速发展,肉品污染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机会相对增多。但目前肉品污染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仍用经典的常规分离培养法,费时(需4~6日)、费力,远不能适应当前肉品生产与销售对防污染监测的需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国内外有人报道,用沙门氏菌增菌培养物作为包被抗原的ELISA方法。笔者曾模拟了朱培坤等(1985)介绍的被检样品经沙门氏菌增菌培养后可直接作为包被抗原的ELISA检测方法,结果这种方法难以克服增菌液中其它杂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影响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在本试验中,我们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快速检测肉品中污染的沙门氏菌,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
肌肉中糖元的含量直接影响肉品质量。当宰后肌肉中含适量糖元时,则糖元经酵解产生乳酸,另ATP分解产生磷酸,使肌肉pH值由7.0~7.2下降至5.6~6.0,完成酸性僵直过程而后肉才能成熟。这样肉品质地柔嫩、适口性好、保水能力强,能仰制细菌生长繁殖,适宜加工各种肉制品。否则,由于宰前动物疲劳、生病及惊恐、饥饿、寒冷等其它应激因素,导致宰后肌肉中糖元含量急剧减少,则产生乳酸量少,最终pH值高(如DFD肉、DCF牛肉),不能完成酸性僵直(只进行碱性或中性僵直)到后熟过程,故肉品质地硬,适口性差,有利于细菌生长。因此,测定肌肉中糖元含量,对研究  相似文献   

4.
猪囊尾蚴病是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和兽医公共卫生危害极大,所以猪囊尾蚴病的检验是肉品兽医卫生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由于目前肥猪屠宰加工程序和操作技术尚不够规范,给肉品卫生检验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使猪囊尾蚴病的漏检、误检时有发生。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猪囊尾蚴病的检验。1 猪囊尾蚴病的宰后检验按照《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以下简称《试行规程》)要求,猪宰后检验时应切开咬肌、深腰肌和膈肌,检查其中的猪囊尾蚴。剖检时若在上述肌肉内发现卵圆形、粟粒至黄豆大、乳白色半透明、内有无色液体的囊泡时,即可…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种灵敏、特异、快速地检测食品中致病性沙门菌的方法,针对沙门菌致病性菌株特有的invA基因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MD19-T-inv285,将其作为标准品进行real-time 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标准曲线的绘制,并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及稳定性检测;同时用该方法对90份肉品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致病性沙门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3.397 1 x+27.313,相关系数r2=0.999 6。该方法的灵敏度为5×100copies/μL,是普通PCR(5×102 copies/μL)的100倍。对10种常见食源性细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组内和组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对90份肉品样品的检出率(6/90,6.67%)显著高于快速MALDI-TOF-MS法和传统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均为3/90,3.33%)。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致病性沙门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灵敏度高,且特异、稳定,适用于食品中致病性沙门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中重要的病原菌,它作为感染性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已引起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注意。动物性食品,特别是肉类食品极易被其污染,从而引起食用者的中毒感染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是分割肉特别是远洋分割肉的最重要的检验指标之一。笔者试图通过对分割肉沙门氏菌的菌型鉴定,对分割肉沙门氏菌污染来源、途径  相似文献   

7.
1.研究制定沙门氏菌污染鸡、饲料及环境的快速、准确的检出方法,其中包括细菌分离方法、血清学检查方法以及取材计划。2.实验室新技术,即质体的检出和鉴定,使用DNA指纹法、同功酶法等决定来源于人的沙门氏菌的病原性。3.用侵袭性血清型菌研究产蛋鸡沙门氏菌的病原性以及垂直感染。4.为防制沙门氏菌病探讨抗生素的使用方法以及Narmi法的评价方法。5.调查免疫程序的效果、费用、免疫期限、  相似文献   

8.
肉食晶是生活中的主要副食品,1984年猪肉人均消费为24.6斤,全国为1230万吨,占猪牛羊肉的94%以上,实行市场肉品的兽医卫生检验对人类食品有直接意义。是执行“食品卫生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牲畜防疫工作是重要的一环,起着检出和消灭病原,切断传染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兽医卫生检验过程中,发现肿瘤的病例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因而,患肿瘤肉品的食用卫生评价问题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1981年12月23日,我们在宰后检验中发现一头严重病例,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病猪 病猪属正常宰杀,肉体肥度中等,放血良好,脂肪色泽正常。白色阉割公猪,体重150市斤左右。 (二)巨检  相似文献   

10.
在畜禽传染病的诊断中,常有一些临床上出现神经症状而怀疑为李氏杆菌病的病例。要确诊,最可靠的方法是病原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技术。对于单核球细胞增多世李氏杆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分离,如接种后经72小时的初步培养失败,则需要将病料保存于4℃冰箱内,间隔几天再次接种分离,至少2个月。由于污染病料中的杂菌通常较多而李氏杆菌数量很少,故常用亚蹄酸钾琼脂作为选择培养基以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生长,但经试  相似文献   

11.
猪囊虫病是人畜共患为害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1978年国务院在“全国防止食品污染规划要点”中要求1985年基本消灭猪囊虫病。 根据商业部和河南省科委下达的应用吡喹酮防治猪囊虫病的科研任务,我们从1980年4月至1982年5月进行了吡喹酮治疗猪囊虫病的疗效试验和肉品营养成分分析等试验。  相似文献   

12.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人畜均感染本病,感染来源于摄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故肉品检验中将旋毛虫列为首要项目。以往采用的传统压片镜检法,漏检率较高;人工消化法操作复杂,需时较长,目前多数采用补体结合反应、凝集试验、血凝试验、免疫扩散、免疫电泳、皮内试验、絮状试验、环蚴沉淀反应、荧光抗体试验、放射免疫测定及免疫酶标技术等血清学方法检测旋毛虫病,仍不同程度存在着敏感性不高、特异性不强等缺点。为提供一种敏感、特异、稳定可靠的,能用于旋毛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肉品检验的方法,我们开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边远地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除沙漠地带外,骆驼已不再是主要运输工具。因此每年有大批商品驼进行屠宰加工供肉食用。驼肉富含蛋白质,纤维虽较粗,但烹调得法,则有鲜美的牛肉香味,颇受顾客的欢迎。近年来西北地区兽医部门和肉品加工厂报告也发现骆驼有不少疫病。这种病驼的肉食对人畜的危害程度如何,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为了保证人畜健康,做好优质驼肉的供应,有必要研究制订骆驼的屠宰剖检和兽医卫生检验顺序。通过几年的屠宰卫检业务,写了这篇骆驼的屠宰剖检和兽医卫生检验的探讨,供大家讨论和批评指导。 (一)宰前检查(外部检查) 1.品种、性别、年龄、毛色、特征、体态等的检查:全国各地区的中国双峰驼在体质  相似文献   

14.
住肉孢子虫病是由住肉孢子虫寄生于猪、牛、羊、马等多种动物和人肌肉中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也是我国法定检验的三大寄生虫病(囊虫、旋毛虫和住肉孢子虫)之一。但目前肉品卫生检验实践中只重视囊虫,而对旋毛虫和住肉孢子虫重视不够,有些地方根本不将住肉孢子虫列入检验项目,对此现象必须加以纠正,以保证肉品符合卫生标准。住肉孢子虫属二宿主寄生虫,寄生于肌细胞内,其终末宿主为猫、犬、狐、狼和人等,中间宿主为草食动物、杂食动物、禽类和啮齿类等。在中间宿主横纹肌内寄生的虫体是一种包囊结构,称为米氏囊。猪和牛住肉孢子虫…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广东、广西、延边、四川、湖南等地,人们有食狗肉的习惯。因此,对狗肉进行兽医卫生检验,鉴别可食用狗肉,保护人民身体健康,防止某些人兽共患性疾病的发生显得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尚未见到有关部门制定狗肉的兽医卫生检验规程及标准,我们自1986年以来开展了对狗肉检验的工作,并参考有关资料,结合自己的体会,摸索了一套狗肉的检验程序和方法,现介绍如下。(一)屠宰加工和检验的一般卫生要求 根据动物区系的生物学特征和解剖学特点,从肉品卫生的角度出发,狗的屠宰加工和检验,应当严格遵守与其它屠畜类同的操作规程、检验程序和卫生要求,力求做到屠宰安全、放血良好、解体整沾、检验周详。要改变过去用绳吊死、不放血、不开膛的做法,因为如此加工的肉尸,不耐久藏、有损外观,而且由于某些病原菌的入侵,易招致食肉中毒。  相似文献   

16.
从腹泻的大熊猫粪便中分离到 2株细菌 ,用BiologMicroStation细菌自动生化鉴定工作系统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DNA 1群和肺炎克雷白氏菌肺炎亚种 (KlebsiellapneumoniaeSSpneumoniae)。试验表明 ,2菌对小白鼠有极强的致病性 ,对菌必治和百菌除敏感。  相似文献   

17.
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生产的一组针对沙门氏菌A至F群各主要O抗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研制出单抗酶标抗体制剂,并以此单抗制剂建立了夹心ELISA试验用于肉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该试验最小检出量为3×10~6个细菌/ml,可在2个工作日内报告肉样的检验结果,大大缩短了检验所需的时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广西不同地区采集疑似鸡毒霉形体 (MG)感染的 46份病鸡病料中分离到 7个菌株 ,经分离培养、L形细菌检验、理化特性鉴定、血清学定型、人工感染试验以及PCR扩增检测等方法鉴定 ,确定 7个分离株为MG。  相似文献   

19.
蟠尾丝虫是寄生于骆驼皮下组织、肌肉及韧带等部位的一种白色丝状线虫。它对驼肉品质、皮革质量及骆驼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1985年12月我们对阿拉善左旗1141峰驼进行了宰后调查,蟠尾丝虫感染率为90%。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国农村规模化养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地区出现了养鸡专业村。但是一些鸡场的饲养管理人员对鸡场环境控制、兽医综合防疫认识不够,尤其不重视消毒和通风,使养鸡效益不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及健康。为了了解养鸡专业村空气的细菌污染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