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守山同志在《马克思何时开始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一文(见光明日报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六日《科学社会主义》专刊)中认为,应当把马克思恩格斯正式开始使用“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时间,确定为一八五○年四月中旬,即“世界革命共产主义者协会”的协议的发表。我认为这个判断欠妥。实际上在此之前,马克思在《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就曾两次提到无产阶级专政。一次是在这部著作的第一篇文章《一八四八年的六月失败》中,公开发出了“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的著名口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7页),时间是一八五○年一月。另一次是在第三篇文章《一八四九年六月十三日事件的后果》中。在这里,他不仅再度使用“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2.
依靠无产阶级专政来保卫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以及在它之前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虽然尚未使用“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术语,但是都对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作了阐述。1848年欧洲革命以后,马克思总结了当时最典型的法国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在1850年写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明确使用了“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工人阶级专政”)概念。并且阐明,“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  相似文献   

3.
人们一般认为,马克思正式开始使用“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是在一八五二年三月五日致约·魏德迈的信中。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一八五○年四月中旬,马克思和恩格斯代表共产主义者同盟,与旅居伦敦的布朗基派法国流亡者和宪章  相似文献   

4.
有位同志在四月十六日《光明日报》的《科学社会主义》专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也谈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设想》一文。文章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和《致约·魏德迈》的信中,都非常明确地讲在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5.
卡尔·马克思有没有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直到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者讨论的问题。十月革命时期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答案。考茨基说,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中,这一概念没有实质性意义。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文中却提出了十分著名的论断:“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测验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与机会主义相反,苏维埃国家的创始人列宁指出,在《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6.
洪韵珊同志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历史和现实》一书,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进行了一些可贵的探索,读后颇受启发。但是,书中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为无产阶级专政下定义、无产阶级专政只表明国体和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专政诸方面没有详尽展开论述的看法,我们不敢苟同,在此提出一些不同见解,以求教于洪韵珊同志。一洪韵珊同志在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直接使用无产阶级专政一词的十八处论述时,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给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下定义(参见洪韵珊同志的《无产阶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与资产阶级学者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的根本区别,但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理解产生了一些与马克思的本意相偏离的地方,如把无产阶级专政看作是一种国家政权,是社会解放的“普遍运动”。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消灭阶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这一理论的正确认识,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理论进行再认识,从而达到科学地认识和理解这一理论的目的。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政治组织,不是社会解放的“普遍运动”。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不是消灭阶级,而是在政治上“保证”从资本主义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7年写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马恩选集》第一卷285页)长期以来,不少文章和著作都把这句话中的“暴力”概念理解为暴力革命,所以都把这句话作为马、恩的暴力革命思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还是整体和阶段的关系?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这是涉及到马克思是否提出过无产阶级专政发展阶段理论的问题。在马克思1875年写出《哥达纲领批判》以前,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同共产主义的理论一样,都是不分阶段的。但是,马克思第一次提出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影响至今引人关注的名言: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恩的这句话,自然让人联想到,作为已经代替了"资产阶级旧社会"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不是应该把马恩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提到议事日程并付诸具体实践呢?西方学者结合马克思的《1848年哲学-经济学手稿》推论说什么:"我们战后哲学发展的一个最根本  相似文献   

11.
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争论集中到一点,是绝对贫困化问题。在马克思关于贫困化问题论述的发展过程中,绝对贫困化范畴有着两层含义。 (一) 第一层含义,就是指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工人阶级处于一无所有的(绝对贫困)状态,这种状态不断深化的运动直接表现为工人对于资本的隶属关系不断加深的过程。马克思曾经多次明确地谈到“绝对贫困”的这一含义。他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第二篇中,就已经争门论述了“在自由工人的概念里包含着赤贫”。他强调指出:“在自由工人的概念里已经包含着这样的意思:他是赤贫,潜在的赤贫。按照他的经济条件说,他不过是活的劳动能力而已,因而也有生活的需要。……他作为工人能够生活,仅仅是由于他拿自己的劳动能力去换取构成劳动的基金的那部分资本。这种交换本身是同那些对工人来说偶然的、对他的有机存存漠不相关的条件连结在一起的。因此工人是潜在的赤贫。”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赤贫”与他后来干1861年8月-1863年7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明确提到的“绝对的贫困”是同一含义。马克思在这部手稿的第一章《货币转化为资本》中明确谈到:“劳动能力表现为绝对的贫困,因为整个物质财高世界以及物质财富的一般形式即交换  相似文献   

12.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担起了领导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他在捍卫列宁主义的斗争中,并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阐发了许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从1956年苏联批判斯大林以后,他所阐述的许多正确思想,都被否定了。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重新进行探讨。一、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体系问题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个革命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马克思认为“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了这一学说,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概念,并指出这是“一个由若干齿轮组成的复杂体系,而不是一个简单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其中的道理是有一般政治常识的人都懂得的,自不需要赘言;但是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学说中的“两个不等式”却远非如此普及深入,我感到有作一浅述的必要。第一,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与马克思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划等号。首先,两个概念提出的社会前提不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主要是针对英、法、德、美这样一些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的。这些国家的居民也基本上划分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因此,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很赞赏美国原始社会史学家、自发的唯物主义者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下面的一段话:“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民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马恩选集》3卷175页)  相似文献   

15.
卡弗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一书在中国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西方马恩差异论的典范文本。在该书中,卡弗表达的马恩差异论首先是一种阐释方法论意义上的差异论,其后才是一种"属的差异论"。他的阐释学的差异论是一种既有合理性又有局限性的科学研究方法,由于卡弗没有考虑到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故作为其分析结论的"属的差异论"存在巨大缺陷,这反映了他在理解马恩思想过程上的肤浅、狭隘和独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认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不断革命的口号,仍是当前理论界瞩目的一个问题。朱桂谦、绍平同志在《马克思的不断革命思想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文(载《湖南师大学报》1985年第一期)中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也是不断革命的过程”,并以此对我们以前发表过的观点提出质疑。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本文献几个有关的问题集中阐明我们的看法,并同《新探》的作者商榷。一、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究竟是什么性质在一切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是与他们创立自己的革命理论同时开始的。1844年4—8月,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开始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只是这篇著作当时没有发表。1845年秋天,恩格斯在《“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断”的前言和结束语》中第一次公开批判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接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反克利盖的通告》、《驳卡尔·格律恩》、《德国的制宪问题》、《诗歌和散文中的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约·魏德迈,德国和美国的工人运动活动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战友.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1818年生于德国,曾参加德国1848年革命并在普鲁士恐怖统治下传播过马克思主义.1851年移居美国,经常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保持通信联系.1852年在纽约组织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无产者同盟”.曾主编《革命》和《改革》期刊.马克思对魏德迈评价很高,称他为社会主义在美国的代言人.在1852年3月5日致魏德迈的信中,马克思概括地表述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说“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竪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恩选集》第二卷第82页)  相似文献   

20.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历史演变的考察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作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他们的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的时期,即1853年以前的时期、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发表以后的时期,涵义并不完全相同。本对1853年以前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作了考察,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把“亚细亚生产方式”实际上是看作一种与欧洲社会完全不同的、独立的地域性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