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11,(3):12-13
为什么叫找回“我们的节日”?它不是圣诞节,不是情人节,不是其他西方节日,是“我们的”。“我们的”是什么意义呢?就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形成的传统的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是跟我们血肉相连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2.
与一些从国外舶来的“洋节”受到热情追捧相比.我们自身的传统节日却日趋遭人冷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与农耕文明联系在一起的传统节日.在商业文化泛滥的今天,其中的许多传统习俗已逐渐被人们摈弃。另一方面,在文化政策的制定方面,传统节日往往又被忽略。除春节之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都没有被纳入我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这些节日的重视。于是,清明节成了“扫墓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遭受冷落.实际上是它的精神载体不复存在了。尽管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但我们更希望看到,通过保护.人们能够在“健在的节日”中体悟“情感高潮”.而不是在博物馆和影像资料里遥想当年。而重视传统节日这个精神载体,重续传统文化的文脉,是改变传统节日被冷落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今日民族》2008,(1):66-66
“阔时”,傈僳语即新年或过新年的意思,“阔时”节是傈僳族传统的节庆活动。节日活动有民族歌舞、射箭、溜渑等民族特色项目。中国·怒江傈僳“阔时”旅游文化节,是在傈僳族传统节日“阔时”节基础上提升打造的怒江最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4.
《时事报告》2005,(4):29-36
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年轻人和在校大学生中越来越流行,而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则越来越不受青年人的青睐,在情人节这天,许多在校大学生甚至不惜花费半个月的生活费去买一束昂贵的玫瑰。情人节为什么越来越火爆?情人节文化现象说明了什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文化价值观?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来关注。为此,我们邀请几位教授、记者和大学生代表,就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春节前夕,我们仍然在集体性地“忙年”,但年味越来越淡却是不争的事实。关于过年,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关注。近些年,西风东渐,不少时尚的国人过起了洋节日,从而使我们的“节日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方式和风味。有人据此担心,洋节日的盛行乃至风靡,会否影响传统节日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进而侵蚀甚至动摇传统文化的根基呢?  相似文献   

6.
廖盛芳 《中国人大》2012,(10):52-53
5月,从一个节日开始。许多人习惯于把这个节日与维权联系起来。从起源上看,这个节日是为纪念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工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大罢工而设的,确实与劳动者的权利密切相关。但是,就像研究历史不是为了“替古人担忧”一样,我们今天过“五一”也不能把目光老是停留在当年的事件上,而应该正视和思考我们的现实。放眼现实,我们就会感觉到,这个节日没有被称作“劳动者节”,而是被命名为“劳动节”,确实有其道理在。着眼于劳动,我们的眼界就可以放得更宽些,思考问题的角度就可以更多些。  相似文献   

7.
节日是生活的高潮。竹子的节是一个一个的高耸之处,用“节”来表示生活的高潮.亦可以体认到汉字的文化魅力。如果说民俗是一种生活美.那么.节日民俗就是生活美的集中展现。节日活动.往往关系到民俗的各个方面,既有生活或生产等物质民俗也有信仰、游艺等精神民俗.当然.更有组织制度民俗的种种表现。节日的文化结构是多面的、立体的.  相似文献   

8.
说七月七———节日风俗钩沉之八□辛夷“七月七,牛郎会织女;天河隔,喜鹊架桥梯。”农历七月七称“七夕节”,也叫“乞巧节”、“少女节”、“女节”,是我国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起源于汉代,魏晋南北朝以后,民间广泛流传。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  相似文献   

9.
姚老庚 《当代广西》2009,(19):54-55
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具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31日,小凉山阳光明媚,温暖怡人。来自普米族聚居区的我省兰坪、字蒗、维西、永胜等县和四川省盐源县的300多名普米族代 表欢聚宁蒗县,与当地的普米族同胞一起欢庆本民族的传统节日“吾昔”节。 吾昔”节是普米族一年中最为隆重热闹的节日。普米语中“吾”意为“年辰”,“昔”意为“新”,“吾昔”即为新的,知每年农历的腊月初举行。“季冬息农事祭祖”,节日这天,人们着艳丽的盛装,欢聚一起,祭神祭祖,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福寿康宁,继而欢歌曼舞,谈新叙旧,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  相似文献   

11.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有特殊地位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当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民族起飞关键时期,战略性地重塑、振兴传统节日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除春节之外的传统节日都过得较为冷清的今天,我们应认真研究在现代社会怎样过好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12.
依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三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节日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历代的文人雅士也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们了解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  相似文献   

13.
徐亮  赵笑虹 《台声》2004,(12):39-39
"丰收节"又称"丰年祭",是台湾高山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可与汉族的春节相提并论的盛大节日。这一传统的节日习俗以其深久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被今天在大陆的高山族台胞所传承和继续。每年金秋,各地高山族台胞都会以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然而,西方文化包括节日文化正改变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圣诞节、情人节等受到青睐,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受到冷落。这种洋节文化冲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象引起了世人的忧虑。于是,既“有两会”代表“关于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提案”,又有十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的号召,还有民间种种关于节日“的土“”、洋”之争。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与洋”节呢?本期专题策划主题:保护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宁轩 《群众》2023,(4):14-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南京是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全国重点城市之一,较早启动“我们的节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南京行动,制定出台相关方案,成立“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为振兴传统节日、彰显传统文化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又到清明,作为联合国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明节是传统节日里“节气”与“节日”唯一重合的节日。“饮水思源”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据《梦粱录》记载:在古代,每到清明节这一天,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去上坟、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本期“前沿记录”特选登此组稿件,以感念我们这个民族传承不息的特有文明。  相似文献   

17.
过大年,壮族称为“更兴老”,一般从头年的腊月三十到次年的正月十五,连续半个月,它是壮族各个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  相似文献   

18.
9月20日,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将迎来一个盛大的节日—首届“平遥国际摄影节”。节前,我们专程采访了山西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平遥国际摄影节”组委会主任申维辰。记者:什么是国际摄影节?申维辰:(以下简称申)国际摄影节是世界各国通过举办节日的方法,大量汇集所在国的优秀摄影图片和摄影师,按一定周期进行的、大范围的文化交流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图片交易形式。在美、欧以及世界各大洲都有许多非常著名的摄影节,我国至今还没有举办过这种性质的活动。国际摄影节不同于一般的摄影展览。出于交流和交易的…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今天是传统节日中的农历小年。过了小年,春节就快到了,在我们即将欢度新春佳节之际,特意请同志们一起来聚一聚,共度这个节日,所以也可以说是一次茶话会。第二,今天上午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两会”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选举产生了省人大和省政协新的领导班子成员,开得很成功,可喜可贺。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大家一起商讨一下,在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过…  相似文献   

20.
在2006年的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河南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撰写的一份《保卫春节宣言》引起了各方关注。针对近年“洋节日”在国内越来越走俏,本土传统节日相形之下越来越“萧条”和“冷清”的现状,《宣言》从一开头就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我们的春节会丢失吗?我们会过年吗?我们到哪里过年?“一石激起千层浪”,《宣言》中的问题旋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网络上引发了一场大讨论,赞成高有鹏教授观点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其人。激烈的观点交锋让人们不得不思考:面对洋节日的“节节进攻”,专家发出“保卫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