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韧于东海之滨宁波的“限价商品房”,成为继“经济适用房”之后,中国楼市中越来越响亮的一个名词。但“限价商品房”要达到政府“有利于房价保持平稳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扬,解决中等收入市民的居住问题”的目标并不容易,搞不好。它又要重蹈“经济适用房”的覆辙,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楼市又在充满争议中走过了一年。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楼市运行从2007年年初的惯性上涨,到年中的房价“井喷”,再发展到目前买卖双方的“僵持”  相似文献   

3.
<正>发韧于东海之滨宁波的“限价商品房”.成为继“经济适用房”之后.中国楼市中越来越响亮的一个名词。但“限价商品房”要达到政府“有利于房价保持平稳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扬,解决中等收入市民的居住问题”的目标并不容易,搞不好.它又要重蹈“经济适用房”的覆辙,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4.
刘彦华 《小康》2015,(1):32-33
"稳",虽然对中国楼市只字未提,但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经济如此定调来看,2015年房价是涨是跌,中国楼市何去何从,关键还在于,谁会先扛不住。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楼市在新常态下步入了"白银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应该如何梳理总结2014年中国楼市发展态势?起落转折的中国楼市在2015年又将走向何方?政策、市场、房企……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办呢?担忧不等于看衰2014年的中国楼市降温明显,房  相似文献   

5.
任清  严薇 《现代领导》2008,(1):47-47
作为重大民生问题之一的百姓楼市,如何健康发育,值得全体市民探讨。面对“楼市房价贵,面积不实惠,结构不合理,掏空家底买不起,住房债台高筑垒”的举国反响和中央对老百姓住房难和贵的高度关切,房地产业能否理性地自我盘点,明智地反思自省,  相似文献   

6.
6月中下旬以来.各大国际投行纷纷看空中国下半年楼市。标准普尔预测未来房价将有10%左右的下降空间,高盛则预计中国楼市将下降20%。但也有不少专家表示“现在很多人认为房价不会跌,房地产商也不认为会跌”,观点争锋相对。  相似文献   

7.
在舆论关于《2006年房地产蓝皮书》上“今后房价长期上涨”的吵吵嚷嚷声中,网上一篇《深圳市民邹涛关于发起“不买房行动”致全体市民的公开信》深受追捧。公开信呼吁:为了不做“房奴”;为了一辈子不要再背负沉重的债务;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近三年之内不要买房。(4月27日《南方都市报》)这被认为是,昔日楼市上的弱者群体正在试图走向联合,以“持币待购、推迟买房”对抗不良发展商与楼市炒家的掠夺。其实,没有组织的“持币待购”对抗一直都散漫地存在于消费者当中,这是人们面对“不可接受的疯狂房价”时一种本能的自卫行为;但是,也由于其无…  相似文献   

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综述 《创造》2010,(7):58-59
“抑制房价最关键的良药”是什么?不少人认为是房产税。近来,随着房价居高不下和楼市调控渐入敏感区,有关房产税的消息不断触动着国人的神经。  相似文献   

9.
在被视为“楼市风向标”的上海,住房牵动着市民的喜忧。2009年12月18日,上海经济适用房首批房源正式接受市民申购。 房价飞涨,“蜗居”难安,经济适用房承受了太多的期待,也有不少疑问待解。经济适用房如何定价才算“经济”?经适房能否惠及“夹心层”?能否平抑房价飚涨?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为此专访了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  相似文献   

10.
易祥 《今日广西》2008,(7):44-45
近期,关于“中国房地产冬天的到来”和“中国楼市将出现拐点”的观点颇多,其中最关键、最敏感、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也就是房价问题。那么,2008年中国的房价到底是涨还是跌呢?  相似文献   

11.
发韧于东海之滨宁波的“限价商品房“,成为继“经济适用房“之后,中国楼市中越来越响亮的一个名词.但“限价商品房“要达到政府“有利于房价保持平稳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扬,解决中等收入市民的居住问题“的目标并不容易,搞不好,它又要重蹈“经济适用房“的覆辙,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12.
魏冷 《现代领导》2005,(6):14-14
2003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的房价置一片呼“跌”喊“崩”之声于不顾,不依不饶地全线飘红。今年全国”两会”以后,政府陆续出台了包括“禁止转按揭”、“征收营业税”等一系列旨在稳定楼市的“组合拳”,这些房产新政深得人心。然而由于房产商与炒房客.甚至包括一些城市的地方政府暗中设障,房价依旧在高位运行。如今,这些城市的房价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心中“难以承受之痛”,百姓怨声载道。这就涉及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的目的:究竟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还是促使房价合理回落?  相似文献   

13.
<正>2006年3、4月份对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是个具有标本意义的特殊时段。一年前,国家接连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楼市逐渐降温;一年后,北京、广州、深圳的房价一路走高,就连上海房地产市场近来也呈现出种种“抬头”的迹象。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一年前出台的“国八条”的核心思想(或目标)是稳定房价,从一年后的结果看,该初衷基本上落空。而有关决策部门也开始承认政策  相似文献   

14.
欧阳海燕 《小康》2010,(6):46-49
对政府调控楼市有信心者不过半;认为“在新政之下,中国楼市会出现大的拐点”的比例近四成,不过有近一半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房价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相似文献   

15.
刘彦华 《小康》2023,(31):24-26
<正>楼市是个“政策市”,但又不单单是个“政策市”。如果说将政策取向从“防过热”转变为“防过冷”是适应楼市供求关系变化的应时举措,那么,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才是长远之计。楼市素有“金九银十”之说。今年以来,面对楼市复苏放缓这一新形势,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楼市新政,尤其是自7月末住建部明确楼市政策优化三大方向之后,8月25日,住建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文,推动落实首套房贷款“认房不认贷”,并将其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  相似文献   

16.
张立伟 《现代领导》2007,(10):15-15
任何一种商品,只要进入市场.价格就有涨跌.住房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等,房价已历经起起落落的多个周期。而中国的买房者,无论投资炒楼的,还是自买自住的,仿佛都忘却了“房价会涨就会跌”的这一经济铁律。这也难怪,中国全面推行房改,尚不足10年。这期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生活迅速改善,楼市规模高速膨胀。我们的楼市,还没有出现全局性的低迷。甚至在楼市起伏的曲线图上,人们似乎还看不准第一轮上升区的顶点。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8,(1):46-47
中国楼市再次以凌厉涨势给2007年留下浓重印记。然而,在“涨”这个近年来楼市不变的主题下,在历经了数次加息、“第二套房贷”、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多轮调控之后,市场格局也许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各种力量的心态也在悄然转变。 2007年底,社会各界激烈争辩“楼市拐点是否来临”,共识难以形成。从2007年底前一段时间的情况看,有部分原来房价涨得过高的城市出现楼市成交量萎缩,价格涨幅趋缓或回调的现象。这到底是一个趋势,还是一个暂时性的现象也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8.
傅白水 《小康》2005,(6):23-24
近期,随着国务院调控过热房地产的两个“国八条”和七部委出台的楼市新政等政策相继出台,以及长三角各个地方政府针对房地产的所谓组合拳似的调控措施出笼。长三角楼市好似“山雨欲来风满楼“。各种调控政策与措施出台不久,尤其是七部委楼市新政出台,长三角各地媒体出现了各个热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猛增,而新、老房成交量大幅下跌的报道,甚至有房价下跌3000元之说,长三角飚升的房地产似乎出现了少有的回落态势。房价果真能够因此而回调吗?就笔者观察目前长三角楼市出现的买卖双方的对峙状态,其实2004年4月到10月份也出现过。2004年3月,随着国…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8——2019)》预计,未来,一线城市可能微调调控措施,保持调控政策的适度;二线城市可能最具放松的冲动和条件,激活楼市的热度;三四线城市可能动用干预之手,极力维护楼市的温度。"十年前没买房,现在买不起,今年的新年愿望就是房价能跌,我能买得起房。不知道愿望可否实现?""2018年我终于凑够了首付买了一套小房,我希望新的一年房价能上涨,让我  相似文献   

20.
政策回音壁     
本刊上期政策解说以《“国六条”吹响新一轮调控号角》,就国务院六条措施调控楼市展开深度解说,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业界的关注。随着“国六条”细则6月1日全面发力,“国六条”对房价调控的效果初显。新一轮房价调控,关键在地方政府就宏观调控的关键词“政府责任”,银河证券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