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位于印控克什米尔乌里镇的印度军营遭到恐怖分子袭击,印度认为是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分子所为。为了打击巴方支持的越境恐怖主义,印度对巴控克什米尔的恐怖分子基地实施了先发制人的外科手术式军事打击,同时在地区和国际层面对巴基斯坦发动了外交包围攻势。后乌里恐袭时期印巴关系的走向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印度对巴战略的调整,巴国内围绕巴军支持非国家角色的政治博弈,国际社会对印巴冲突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1984年3月,印度宣布印度与苏联又达成了一笔大宗军火交易。此事表明,南亚地区军备竞赛正在升级,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出现了新的危机,因而引起世人的关注。印度声称,它的军备扩张计划是对巴基斯坦引进新武器的反应,是为了防止其打破南亚地区的“力量平衡”。但是,只要稍微对印、巴的军力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印、巴之间从来不存在“力量平衡”,印度始终对巴基斯坦保持着绝对优势。本文拟就印、巴两国军  相似文献   

3.
大事综览     
2002年6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布什西点军校讲话提出“先发制人”战略。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西点军校2002年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指出美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其中最严重的是激进主义与技术相结合,一旦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弹道导弹技术扩散,就连弱国和小型组织都能对大国进行灾难性袭击;冷战时期采用的威慑战略难以对付捉摸不定的恐怖主义,一旦拥有大规模毁灭  相似文献   

4.
张力 《南亚研究季刊》2012,(4):1-6,20,4
在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反恐合作中,美国对巴援助和巴为支持美国反恐所付代价是互为关联的两大因素,也是受到激烈争议的问题。美国为赢得巴基斯坦对“反恐战争”的支持,不断向巴基斯坦提供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对巴基斯坦的处境及巴政府的举措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大部分援助受制于美巴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为支持美国反恐不断付出沉重代价,巴成为恐怖主义威胁的主要受害者。分析美巴围绕援助与代价的利益矛盾,为判断美巴反恐合作的走向提供了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5.
“9. 11”袭击事件及其后续发展对南亚的地区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 ,印度与巴基斯坦间的争端成为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怖主义战略必须考虑的重点。随着印度遭到两次严重恐怖袭击 ,印度进行了大规模军事调动准备报复 ,印巴对抗的升级和核冲突的危险使克什米尔问题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由于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立场不同 ,南亚的反恐怖主义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难题。近期在印度的压力和国际社会促使下 ,巴采取了积极措施打击国内教派极端主义和越界恐怖主义势力 ,骤然变化的局势也为印巴之间采用政治方式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三)冷淡、冲突和对抗 1965年5月,印、巴军队在库奇兰恩地区发生冲突,9月,演变为印巴战争,开初战火主要集中在查谟和克什来尔地区,巴军略占优势,对印军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印度突然调动军队向巴印旁遮普边界的关键地区特别是从拉合尔到锡亚尔科特一段发动进攻,又空袭巴北部的白沙瓦和南部的卡拉奇等重镇,并且再向东巴方面发动进攻,巴基斯坦处于被动地位。巴正需要它的盟友帮助的时候,美国对印巴战争却采取不干预的“撒手”(hand off)政策,宣布对印巴都实行武器禁运。表面上,美国是中立的,实际上,却偏袒了印度:因为印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后印度的考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9 11事件后 ,印度立即表示“无条件支持美国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立场 ,积极加入国际反恐怖主义联盟。由于美国对印度的反应采取冷淡的态度 ,反而把巴基斯坦作为反恐怖主义的前线国家 ,印度表现出无奈、担扰和愤怒。通过冷静的思索后 ,印度反映出对美国许多的奉劝、呼吁和要求 ,加强多边双边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 1月 2 9日 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国情咨文 ,将伊拉克定为“邪恶轴心”国 ,指责伊拉克谋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此后 ,美国不断为“倒萨”做舆论宣传和行动准备。3月 1 0~ 2 0日 美国副总统切尼访问中东 1 1国 ,试图说服中东各国支持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 ,成立反伊同盟 ,为军事打击伊拉克创造条件 ,但受到中东各国一致反对。6月 1日 美国总统布什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 ,首次提到美国有必要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 ,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7月 8日 美国总统布什强调“改变伊拉克政权是美国的一项国策” ,“我们要用一切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际反恐怖主义战略:美国、巴基斯坦与印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后 ,随着美国组织盟国准备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 ,巴基斯坦的战略地位重新回升 ,美巴之间的密切合作成为美国反恐怖主义行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印度的合作愿望则因印巴两国的微妙关系而受到美国冷落。印巴在阿富汗政治重建问题上利益迥异 ,同时克什米尔暴力事件也突出了印度自身的反恐怖主义问题 ,这些复杂因素使得美国不得不在南亚维系平衡、险走钢丝 ,为其全局计划增添了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0.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次大陆的两个大国,对南亚地区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的、政治的、领土的和宗教的原因,长期以来,两个国家彼此视为仇敌。这些年来,两国都在发展和加强军事力量,不过,巴基斯坦无论在资源、人力、财力等方面远远不及印度,因此,它的国防建设受到很大限制。但是,每当巴基斯坦获得外国军事援助或购买外国先进武器时,印度总要说什么巴基斯坦构成了对印度的威胁,打破了印、巴军事力量平衡。本文试图分析印、巴两国近期国防建设、核武器研制等方面的情况,从中不难看出印、巴军事力量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1998年5月28日与30日,巴基斯坦在查盖核试验基地共进行6次核试验。据美国地质观测中心测试数据显示,28日的核试验产生的能量相当于里氏4.9级地震强度,即近于1万吨TNT炸药当量;据巴官方称,30日的核试验能量达1.8万吨,略高于1945年广岛原子弹的1.5万吨,但美国情报系统认为只有2000吨。 巴基斯坦连续6次进行核试验,是对5月11日及13日印度进行5次核试验的强烈反应,目的在于显示;巴拥有反击对手的任何手段和能力,任何国家都不能无视巴的国家安全利益;巴与印势不两立,绝不会屈从于印的核恐吓,必须针锋相对发展自己的核武器。1976年,巴时任总理布托发誓:“如果印度建造原子弹,我们甘愿勒紧裤带吃草、啃树皮,也要造一颗自己的原子弹。”这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反恐合作中,美国对巴援助和巴为支持美国反恐所付代价是互为关联的两大因素,也是受到激烈争议的问题。美国为赢得巴基斯坦对"反恐战争"的支持,不断向巴基斯坦提供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对巴基斯坦的处境及巴政府的举措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大部分援助受制于美巴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为支持美国反恐不断付出沉重代价,巴成为恐怖主义威胁的主要受害者。分析美巴围绕援助与代价的利益矛盾,为判断美巴反恐合作的走向提供了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3.
印巴两国为缓和因印控克区动荡而造成的紧张关系,曾数度展开各种谈判、对话。1990年7月-1998年11月,两国共举行了12轮外秘级会谈(后因1999年夏季的卡吉尔冲突而中断至今),1997年印巴总理曾3度会晤,1999年2月两国总理更是隆重推出《拉合尔宣言》,然而,由于双方分歧太大,这些会谈未能给克什米尔问题的解决带来实质性进展。印方坚持认为:克什米尔自1950年“并入”印度以来一直就是印领土的一部分,坚持反对克什米尔问题纳入双边会谈内容,尤其反对将克问题定性为印巴间核心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坚决反对国际社会介入克什米尔争端;克什米尔地区的流血冲突源于巴支持的“跨境恐怖主义活动”,巴在印控克什米尔发动“代理人战争”,这是克什米尔问题的实质所在,只有巴方停止这种支持,印巴关系才会出现进展。而巴基斯坦则认定:克问题实质上就是印巴间的核心问题,至少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巴印关系难有突  相似文献   

14.
南亚濒临印度洋,是中东、波斯湾地区通向亚太地区的石油生命线,其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冷战期间,美国的南亚政策始终是围绕着美国在南亚的战略利益来制订,对印度、巴基斯坦忽冷忽热,先后实施了“扶巴压印”、“保巴拉印”和“平衡”的政策。随着苏联解体,巴基斯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也随之下降,美国南亚政策开始向“重印轻巴”转变,  相似文献   

15.
巴基斯坦是南亚第二大国,由于长期与印度对峙交恶,每年都要进口大量军火,是南亚6国中仅次于印度的第二武器进口国。1973—1977年,巴主要武器进口额为6.22亿美元,占南亚进口总额的27%,为印度进口额的51%。1978—1982年巴武器进口额比70年代中期增加了242%,达到16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每年的武器进口额都保持在5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的南亚     
相比于 2 0 0 1年轰动世界的阿富汗战争 ,2 0 0 2年百万大军对峙印巴边境 ,2 0 0 3年的南亚略显平淡。不过 ,平淡中仍凸显几大亮点 :一是印巴关系改善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南盟 )自贸区打造成型 ;二是整体局势尚稳 ,部分国家内部矛盾激烈 ;三是反恐任务艰巨 ,美国加强在南亚的军事存在 ;四是印度战略大调整 ,蒸蒸崛起于南亚。印巴关系改善 ,南盟自贸区打造成型   (一 )印度主动向巴基斯坦示好 ,两国关系稳步走向正常化。美对伊战争爆发后不久 ,印度外长和国防部长都声称要仿效美国 ,对巴发动“先发制人”打击。但在美的压力下① ,印总理瓦…  相似文献   

17.
印度与美国的反恐合作在“9·11”之后有了明显加强,双方在军事行动、联合军演、信息情报、法律制度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得到全面提升。其原因除了同为恐怖主义的受害国外,还有进一步提升两国关系和制衡中国、打压巴基斯坦的企图。但两国的合作关系也将受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反恐合作、印度与伊朗合作关系以及美印之间固有的信任危机、法律差异等因素的制约。印美深化反恐合作的道路并非平坦无阻。  相似文献   

18.
浅析美、印、巴三角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年来,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角关系由冷战结束初期所呈现出的相对均衡的锐角三角型,变成了美"近印疏巴"的钝角三角型."9·11事件"后,美国回调对南亚的政策,美巴关系转圜,美、印、巴间的三角关系发生了新的嬗变.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如何把握美、印、巴三角关系未来的走向,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冷战的结束给南亚地区局势造成了很大影响,南亚战略态势由“美苏对抗,印巴交恶”向有利于印的不平衡方向转变。印度迅速靠近美国,两国关系得到较大改善,前景看好;巴基斯坦则由于“前线国家”地位的丧失,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下降,巴美关系降温,从而使巴外交陷入困境。为此,巴基斯坦抓住世界格局转变之际出现的千载良机,积极参与中亚争夺战,试图拓展外交空间、抗衡印美合作,同时捞取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后,美国迅速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大量阿富汗塔利班(后文简称"阿塔")成员逃往巴基斯坦,重建了阿塔组织。另外,巴基斯坦本土仍有四大恐怖主义势力:伊斯兰教派恐怖主义势力、巴基斯坦塔利班(后文简称"巴塔")、反印度恐怖主义势力和民族分裂恐怖主义势力。这五大恐怖主义势力使巴基斯坦深陷恐怖主义漩涡。加之,它们在指导思想、政治目标、组织稳定性上存在差异,致使巴国内恐怖主义问题更加复杂。这不仅威胁巴基斯坦自身及与邻国关系的发展,而且威胁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乃至南亚地区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