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小额信贷既是一种有效的扶贫工具,可以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摆脱贫困,也是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能够缓解农村金融供求紧张状况,促进"三农"发展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但由于目前农村小额信贷在理论、实践上仍然有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其运作不尽如人意。文中分析了小额信贷的现状、问题及小额信贷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处于过渡阶段,作为一种有效的扶贫助农的金融工具,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需要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和创造条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针对目前制约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建议放松利率管制,推进农村金融市场自由化改革;提升小额信贷的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农业保险风险补偿机制;培训农户适应市场;构建多元化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农户小额信贷是一项成功的扶贫模式,在我国的实践效果显著。本文对农户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有的放矢地提出一系列对策,以便有效地促进农户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管窥农村小额信贷法律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是一种以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金融服务方式。小额信贷既是金融服务的创新,又是扶贫的重要方式。随着农村小额信贷的广泛开展,其对法律制度完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探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所面临的法律困境和对策,对完善相应法律制度,促进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盐池县"农村妇女小额信贷"项目始于1996年,十多年来,该项目经过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操作程序等,逐渐形成了"小额信贷盐池模式".该模式实现了支持贫困人口和增加农户经济收入的目的,使妇女得到了全面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希望在以后的实践中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陕西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小额信贷是政府主导下的金融机构直贷到户的扶贫模式。目前,陕西小额信贷投放过程中存在着贷款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和具有较大风险性等问题。加强市场化运作、建立双向培训制度和存款保障制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作用等,将对小额信贷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缩小农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占农村总人口近20%的低收入农民的增富问题。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的农户小额信贷,虽然对于促进农民增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贷款额度偏低、贷款期限不合理、贷款资金来源有限,以及个别银行将再贷款资金和自有资金混同使用,盘剥农民利益等问题。针对目前农户小额信贷存在的制约农民增富的问题,提出完善农户小额信贷,促进农民增富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小额信贷是专门为贫困人口和微型企业提供小额贷款的业务,为"平民"金融或"草根"金融,带有有偿扶贫或弱势群体互助的性质.从本质上来说,小额信贷是一种金融组织创新和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性目标和金融机构商业化经营原则有机地相结合,在传统目标和现代方法之间进行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小额信贷的路径选择及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额信贷潜在利润丰厚,是各类商业银行和投资者追逐的新目标,同时地方政府也有浓厚兴趣。尽管发展小额信贷符合多方利益,但现实中小额信贷等新型金融组织面临多重法律困境。如何在民间金融法制化的轨道上健全小额信贷这类金融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何找到法律困境的出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我国小额信贷等新型金融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成昊 《工会论坛》2014,(3):110-112
公益理财结合P2P小额信贷成为近年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点。将公益理念和助农惠农相结合的美国的KIVA公司和国内的宜农贷P2P模式运作较为成功,但也存在着信用风险、法律监管缺失等问题。要推进公益理财助农工作的推进,还需要加强P2P平台的公益理财产品的推广、风险控制以及加强对信息纰漏和公益理财产品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苏长和 《外交评论》2009,26(4):21-31
中国模式系指新中国60年在对外关系、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积渐而成系统的处理国内问题与对外关系的独特经验或模式。“合作”而非“制衡”是中国模式在政治发展和社会秩序组织上的核心精神,表现在多党合作、政治协商、议行合一、统一战线、多种所有制并存、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存、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合作等具体制度安排领域。中国模式制度安排上内嵌的“合作精神”与西方秩序内嵌的“制衡精神”截然有别。中国模式展现了中国人概念中的国内秩序和世界秩序图景,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一部分,可以为世界秩序的组织提供必要的伦理政治资源,这一进程需要在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维持高水平合作的前提下进行。  相似文献   

12.
如何有效地尽快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加快脱贫步伐,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既要认真探索总结自己的经验,也要注意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云南省实施的小额信贷扶贫,是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和云南省的实际所创造的一种扶贫模式;是由党委、政府领导推行,各级扶贫办牵头协调,财政、金融部门提供扶贫贷款资金,妇联、共青团、农业、林业、畜牧等有关部门直接参与,通过在贫困乡村组建工作站、小组、中心组向贫困农户直接发放小额贷款,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尽快解决贫困群众温饱的一种扶贫运行机制。其宗旨和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治理的关键阶段,金融市场"富贵化"趋势难以为继,有效利用金融方式和金融手段创新农村金融信贷融资模式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发展普惠金融体系的必然要求。普惠金融和农业经济学、穷人经济学的价值目标、核心观点和谐共振、高度耦合。克山县通过农机具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畜牧水产养殖抵押贷款、集体土地上房屋抵押贷款、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抵押贷款等五大类农村金融信贷融资模式扩大抵押担保范围。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之下,建立完善的农业信贷制度,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银行放款难、农民贷款难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国外农业信贷制度的考察,我国可以借鉴其先进经验,以探寻更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外交评论》2016,(5):1-30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区域合作遭到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干扰和阻挠。非政府组织干扰中国的区域合作有国内、国际双重因素。在国内层面,针对中国区域合作项目的抗争行动内嵌在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结构中,政府执政能力不足、资源开发中原住民的边缘化以及快速的民主化转型导致民粹主义泛滥,并与国家发展中的经济民族主义相结合,成为非政府组织赖以动员的社会、政治资源;在国际层面,部分非政府组织成为西方国家遏制和削弱中国的棋子。中国需要扭转区域合作中过度依赖政府间关系的导向,重视非政府层面的联系。同时,需要促进公共服务领域内的投资,发挥私营企业在国际合作中的积极功能,并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消解非政府组织赖以动员底层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的陆续公布,新会计准则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巴成为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新会计准则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正是这个计量模武的引入,为一些上市公司粉饰年报、虚增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文章首先从七个方面分析了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可能产生利润增加的规定,并就此提出上市公司年报可能产生利润虚高的三大"重灾区",最后从监管层和普通投资者两个层面分别提出了有效防范上市公司年报的利润虚高对投资者误导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通山县是全省重点扶贫县、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和幕埠山片区扶贫攻坚县。近年来,该县立足县情,探索了"二次流转"、"产业带动"、"村企共建"、"资源开发"等四种彰显地域特色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村群众"双赢共富"目标,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探索了新路径。二次流转模式:突出资源共享促进共同致富大畈镇板桥村是富水湖畔一个库区贫困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大潜在资源就是待开发的4288亩宜林荒山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主要是以项目的形式对扶贫资金和资源进行安排,扶贫项目的合理选择和安排成为扶贫绩效的前提和抓手。通过对某区(县级)项目扶贫的案例分析可见,缺乏行动者的充分参与导致项目扶贫的绩效偏离了扶贫目标。形成政府主导的、各方行动者各尽其能的多元扶贫治理结构,是精准扶贫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当前科层制度下的压力型扶贫模式应该向社会治理下的参与式扶贫模式转变;对扶贫机构和人员的"任务目标"亲贫困增长考核模式应该向以"贫困人口"为本的发掘贫困者资本的政策模式转变;要实现行动者在明确职能定位和责任这一前提之下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支撑,是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村金融信贷则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中的核心。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德州市农村金融信贷服务发展较快,但金融信贷资源短缺状况仍然比较严重,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德州市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提升农村金融资源聚集能力,对促进德州市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资源反哺背景下,扶贫资源的输入对农村基层治理既是有利条件又是新的挑战。农村社会在获得扶贫资源、摆脱贫困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分配的新问题。从秦巴山区T镇扶贫实践过程来看,扶贫抗争已经成为当前农民抗争的重要形式。与传统的日常抵抗、依法抗争相比,扶贫抗争在动因上大多起因于相对不受益,在方式上具有低烈度不满的特征,在形态上表现为弥散性氛围。对于中国农村基层治理而言,需要完善农村社会的分配治理机制,做好资源反哺的“期待控制”、协调多重面向的“分配正义”、强化基层治理的“主动回应”,以此为基础提高农村分配治理能力,完善“资源反哺—资源分配—农民满意—治理有效”的逻辑链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