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关于我国刑法中犯罪情节的概念我国《刑法》第10条明文规定了关于犯罪这个概念的定义。关于犯罪情节的定义,虽然在我国《刑法》中未做具体规定,但关于犯罪情节和从犯罪角度上理解的属于犯罪情节组成部分的量刑情节等概念的种概念却可以散见于我国《刑法》总则、分则及其组成部分,即我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军职罪条例》)、《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以下简称《严惩治安犯罪分子的决定》)、《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走私罪补充规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贪污、贿赂罪补充规定》)、《关于惩治泄露国家秘密罪的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第171条,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以下称《严惩决定》)、《海关法》、《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称《补充规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称《禁毒决定》)中对毒品犯罪都作  相似文献   

3.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和《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以后,记者就这两个法律的有关问题,走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 问:制定惩治贪污罪贿赂罪和惩治走私罪两个补充规定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我国刑法对贪污、贿赂、走私等犯罪做了规定。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制定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对打击严重破坏经济  相似文献   

4.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简称修订刑法)。对1979年《刑法》和1982年3月8日《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1988年1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下简称《补充规定》)、199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中关于贿赂犯罪的规定进行了合并、修改和完善。修订刑法与79年刑法和上述决定相比,贿赂犯罪的立法更加完善,更加合理。但是,如何适用修订刑法有关贿赂犯罪的规定,仍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一、…  相似文献   

5.
1988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和惩治走私罪两个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是打击贪污、贿赂、走私等经济犯罪的有力武器. 对于惩治经济领域中的犯罪,刑法已做了规定,1982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刑法一些有关条款作了补充和修改.198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司法实践,作了《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  相似文献   

6.
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颁布实施之后,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自1981年至1993年7月又先后以《暂行条例》、《决定》、《补充规定》等形式制定了20个单行刑事法律,对《刑法》陆续进行了修改补充。这些单行刑事法律是:《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行使刑事管辖权的决定》、《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关于  相似文献   

7.
关于贿赂犯罪,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已做了规定。1982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犯罪的决定》(下称《决定》)对该条做了修改和补充。198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下称《解答》),对贿赂犯罪有关问题又做了进一步的司法解释。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司法实践,1988年1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下称《补充规定》)。该《补充规定》与原法律规定、司法解释相比,对贿赂罪的数额、情节和量刑,规定得更为具体,便于执行。这是对我国刑法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为我们在司法实践中,打击贿赂犯罪的猖獗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补充规定》对惩治贿赂犯罪的补充和完善表现在那些方面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所谓量刑,简单地讲,就是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量、决定刑罚。我国目前对受贿犯罪定罪量刑的法律主要有《刑法》、《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为正确适用法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关于执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试行)》、《解答》)。然而,实践中的问题十分复杂,难以十分明了地进行量刑,所以,对受贿犯罪科学量刑是司法工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自1979年颁布,1980年实施之后,由于形势的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陆续颁布了11个单行刑事法规。这就是1981年6月10日颁布的《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和《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1982年3月8日颁布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1983年9月2日颁布的《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 988年1月21日颁布的《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1988年9月5日颁布的《关于惩治泄露国家秘密罪的补充规定》1988年11月8日颁布的《关于惩治  相似文献   

10.
走私罪三议     
为了加强同走私这类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987年1月2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对走私行为和走私犯罪作了列举性的明确规定。1988年1月21日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现行《刑法》和《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中关于走私罪的条款作了重要的修改和补充。其中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刑法理  相似文献   

11.
贪污罪是我国职务犯罪中一种较为常见、多发的犯罪。严惩贪污罪历来是我国政府反腐倡廉的重要措施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到1979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8年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及至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都十分重视对贪污罪的惩治。其中贪污罪的主体范围问题是立法和司法要解决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偷税抗税问题愈来愈严重。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就国家方面而言,除了管理制度不健全之外,《刑法》对这类犯罪的规定过于简略,刑罚失轻,导致司法机关对其打击不力是一个重要原委。为适应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需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下称《补充规定》),对《刑法》的相关内容作了重要补充和修改,使惩治该类犯罪的立法进一步完善。本文试就《补充规定》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贿赂犯罪的立法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贿赂犯罪的立法现状与完善王礼仁我国贿赂犯罪的立法,主要有刑法,刑事单行法规(即刑法的有关补充规定和决定),非刑事法律规范中的有关贿赂犯罪的规定和司法解释。如《刑法》第185条,《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补充规定》(简称《补充规定》)第4、5、6、7、...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受贿罪的主体在刑法、《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以及两高《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中,都规定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下称《补充规定》),对受贿罪的主体,除国家工作人员外,还有“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  相似文献   

15.
完善受贿罪立法之探索曲伶俐目前,我国涉及受贿罪的立法有三个,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185条、1988年《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1995年《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公司法的...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88年1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中正式确立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后,以自然人为主体的,刑法关于效力范围的规定是否也无一例外地适用于法人犯罪,却在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司法实际工作,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17.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下称《补充规定》)对刑法和1982年《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下称《决定》)的有关条文作了补充和修改,增加了新的内容,从立法上适应了为政清廉和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需要,标志着我国刑事立法的进一步完善。与刑法和《决定》相比,《补充规定》的内容更具体,处刑标准更明确,因而显得更严密。从司法实践方面来看,它解决了一些办案中遇到的实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称《补充规定》),针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过程中在经济犯罪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总结司法审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刑法和《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中关于走私罪的条文,作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改,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利于正确地理解和执行法律。  相似文献   

19.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是对我国刑法和《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的重要补充,是走私罪立法的新发展。正确理解《补充规定》的精神,对于正确适用法律,有效地同走私罪作斗争,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仅就走私罪的构成要件,走私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走私罪的刑事责任等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关于法人不应成为犯罪主体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人应否成为刑法中的犯罪主体,在现代各国刑事立法和刑法学说中规定不一、见解纷纭,近年来我国刑法理论中也形成了肯定与否定两种对立的观点。我国1987年1月通过的《海关法》和1988年1月通过的《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里,包含了承认法人可以成为走私罪、受贿罪、行贿罪、隐瞒境外存款罪、非法倒卖外汇形式的投机倒把罪的犯罪主体,并可对犯罪法人判处罚金刑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