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私权是我国公民享有的人身权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私权是我国公民应享有的人身权利。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隐私权缺乏认识。在立法上,隐私权没有作为独立的一种人身权利明确规定;实践中,对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也不够。所以,有必要对我国公民应当享有的隐私权进行探讨。(一)隐私权的概念关于隐私权的概念,尚未见一个完整且统一的说法,这可以从国内外两部具有代表性的法律辞典中略见一斑。《牛津法律大辞典》将隐私权解释为:“不受他人干扰的权利、关于人的私生活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2.
亲权这个概念是个舶来词,我国法律并没有确立亲权的概念。在学理上对亲权的性质众说纷纭,有权力说,权利说,义务说,权利义务一体说等等。正确认识亲权的性质是建立亲权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非常重要。本文结合这几种学说,提出自己的观点。文中认为,亲权是为了未成年人的利益而照护其人身和财产上的事物的一种职责,是权利和义务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土地上下空间使用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上下空间的使用权具有不同的名称,其中包括区分地上权说、分层地上权说和空间权说。我国理论界采纳空间权说。对于土地空间使用权的法律性质学界也存在争议,有人主张独立物权说,也有人认为不是独立的物权,而主张综合权利说,也有人否认独立权利的观点,认为应包括在建设用地使用权中。土地空间使用权的客体应该是独立于土地的空间,空间也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视为不动产。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各种新的权利形态不断出现,我国民法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关于网络隐私权,我国现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国外均有一些成熟的规制方式,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的自律模式和欧盟的规制方式。相比而言,我国并没有系统形成对网络隐私权概念的界定,在信息化时期与我国传统隐私权相比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亟需加强。本文将基于网络隐私权的实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网络隐私权的由来和在"e"空间的权利形态,从而进一步探析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5.
隐私权入宪,确立隐私权的地位是根本 从当今国际的趋势来看,隐私权正在被逐步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将隐私权作为一宪法权利加以保护不仅是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也是很多国家的一致做法.而我国宪法并未确立隐私权的独立权利地位,只是在第38条、第39条、第40条原则性地规定了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非法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内容.这只是规定了与隐私权有关的相当少的一部分内容,并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因此在宪法中明确规定隐私权显得相当必要.只有这样刑事诉讼法保护隐私权才能切实做到.  相似文献   

6.
关于隐私权法律定位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隐私权问题是我们并不陌生的问题,多年来理论界对之有过十分有益的探讨,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因更加关注精神权益方面的维护,因此隐私权必然成为权利主体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笔者认为,由于我们在理论上对隐私权的认识不尽统一,尚存不清晰与模糊之处,同时在法律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商榷的判例,因此对隐私权进行相应的法律定位,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例如时下有学者认为,隐私权就是公民保守私生活秘密及个人信息秘密不受侵犯的权利,未经权利人同意而进行刺探、公开、散布即构成侵权;①有学者认为,公开及散布权利人真…  相似文献   

7.
引言自189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教授萨缪尔·D·沃伦和路易斯·D·布兰代斯发表《论隐私权》一文,一百多年来,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课题,关于隐私权的理论也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与关注,许多国家法律相继确认隐私权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即使一些尚未确认隐私权为一项独立民事权利的国家,也通过名誉权或其他民事权利保护公民的隐私。在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发展过程中,公民的隐私权与其他权利的冲突一直都没间断过,当两种权利产生冲突时,解决权利的冲突就是在两种权利之间找到平衡点,这种平衡体现了人类的最高理性,为社会大众所普遍…  相似文献   

8.
个人数据权与隐私权在欧洲区域被认为是两项独立的人权,但是囿于《欧洲人权公约》并未规定个人数据权的事实,欧洲人权法院通过保障隐私数据的方式将部分个人数据权纳入隐私权进行保障。实践中,欧洲人权法院通过扩大对“私生活”概念的解释,不仅将隐私数据认定为隐私权的保护对象,而且还将能够间接识别出个人身份的部分非隐私数据也纳入了隐私权的保障领域。欧洲人权法院通过保障隐私数据拓展了隐私权的保障范围,通过吸纳《关于个人数据自动化处理的个人保护公约》的标准确立了个人数据权的权利内容,使得两项权利实现互动。欧洲人权法院的实践表明,个人数据权源于隐私权,两者不仅在内容上存在交叉,而且都具有保障私生活自由的价值底蕴;同时由于个人数据权还承载一定的财产价值和公共属性,是对隐私权的继承和超越,两者在保障人的尊严层面达到统一。欧洲人权法院的实践对我国明确个人数据权保障体系的基本价值、落实个人数据权与隐私权的制度界分、厘清二者的适用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莉 《中国司法》2007,(9):95-97
一、隐私权的主体隐私权的主体是人,是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然人,自然人有情感和理性,需要法律保障其情感的安定、人格的尊严。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彼此是独立而平等的,法律制度赋予其相同的权利。由于人的独立性,各自享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其生活样态和内容才不致与他人完全  相似文献   

10.
王晓飞 《法制与社会》2013,(26):265-266
我国的隐私权保护是比照侵犯名誉权行为来处理的,它并没有被现行法律确认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这是其带有明显"滞后"特性的根本原因。而以"附庸"形态存在的隐私权在民法规定中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这不仅缩小了隐私的界限范围,而且使得各部门法中的隐私权保护也不能相互衔接和统一。  相似文献   

11.
论物权公示的性质和制度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物权公示的性质 物权公示究为物权权利的公示还是为物权变动行为的公示?对此问题,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物权公示是对物上权利的公示,本文称之为“权利公示说”;第二种观点认为物权公示是对物权变动行为的公示,本文称之为“行为公示说”;第三种观点认为物权公示既是对权利的公示,也是对物权变动行为的公示,是二者的统一,本文称之为“统一说”。  相似文献   

12.
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利明 《法学家》2012,(1):108-120,178
隐私权在我国虽然已经得到广泛承认,但是关于其边界等问题仍然存在争议,需要继续研究。隐私权固然存在宪法上的基础,但是主要属于民事权利的范畴。它的具体属性应当是具体人格权而非一般人格权,而且应当在我国未来的《人格权法》中得到规定。隐私权主要包括生活安宁和私人秘密两个方面,未来隐私权的内容也应当以此为基础进行发展和扩张。个人信息资料权不宜纳入隐私权的范畴,它是相对独立于隐私权的一种权利。  相似文献   

13.
隐私权入宪,确立隐私权的地位是根本 从当今国际的趋势来看,隐私权正在被逐步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将隐私权作为一宪法权利加以保护不仅是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也是很多国家的一致做法。而我国宪法并未确立隐私权的独立权利地位,只是在第38条、第39条、第40条原则性地规定了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非法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隐私权制度中的权利冲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特 《法学论坛》2006,21(1):24-27
现代社会,隐私权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基于隐私权概念的不确定性和法律的局限性,隐私权与其他权利的冲突不可避免。解决的方式有立法和司法两种。其中司法中的利益衡量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类型化研究来看,隐私权与表达自由的冲突主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而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则主要通过立法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中,权利与权利之间存在冲突是普遍现象,其中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由于隐私权是一种消极的权利,容易受到其它权利的侵犯,尤其是来自知情权的侵犯,因此隐私权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律明确的保护。可是如果无限制地强调隐私权的保护,又会导致知情权难以实现,二者的关系错综复杂。本文首先对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基本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对隐私权与知情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相互冲突,以及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协调这两种权利的基本原则以及具体方法,期望二者的利益达到最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在法学界,权利义务一致性似乎已成定论。此命题有的表达为“权利义务相统一”,有的表达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有的表达为“权利义务一致性”。不论是何种表达,至少都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权利主体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二是“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即权利义务不仅是相对应而存在的,而且权利本身也就是一种义务。包括这两个含义的权利义务一致性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些观点看起来非常正确,然而照我看来,却过于绝对,过于笼统。我认为,一概而论无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权利义务的关系问题,更会引起思想上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对权利义务一致性这一命题作更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狄亚娜 《法学杂志》2016,(9):134-140
作为一种不能妥协的权利,隐私权具有基本人权属性,不公开审理是这项权利的制度保障.由于我国的不公开审理制度存在设计缺陷,使知情权、新闻自由权、辩护权对隐私权形成巨大冲击.为了从制度层面保护大数据时代脆弱而又珍贵的隐私权,需落实不公开审理的权利性质,规范法律文书披露内容,明确诉讼参与人的保密义务,约束新闻媒体合理行使权利.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隐私权内容之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时代,信息的不当收集和利用催生了“网络隐私权”概念。构建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首先需要明确网络隐私权的具体权利内容。与传统隐私权相比,网络隐私权不再只是表现为一项消极防御性的权利,而是具有了更多的积极内涵。作为一项复合型权利,网络隐私权应当包括同意权、知悉权、安全权、更正权和删除权这五项权利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的角度看,民法隐私权较早出现,而宪法隐私权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相继为各国所确认。这样的发展顺序是否意味着宪法隐私权是由民法隐私权发展而来呢?通过对两项权利先起与后起原因的历史分析可知,两者并无直接的渊源关系,并且在事实上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但是,两者在价值上又是同源的,两者的差异不过是隐私权价值在不同领域的体现。民法隐私权和宪法隐私权实际上是既相互独立,又在价值上相互关联的两种权利。民法隐私权和宪法隐私权之间关系的解读,为我们理解和把握民事权利与宪法权利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通说认为,《著作权法》所规定的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是一种权利的正反两个方面,如果按此理解,修改权委实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然而,这是对修改权的误读,修改权的内容无法被保护作品完整权所涵盖,二者所保护的作者的精神利益是不同的,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当作者思想和观点变化时得基于此项权利来维护作品与其思想、观点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