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校是社会文明的源泉,社会文明源泉被污染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就像司法腐败一样,司法机关本来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关,这就是为什么教育腐败和司法腐败一样特别引起社会关注的原因。”(杨东平)治理教育腐败的战役在中国早已打响;同样在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净化象牙塔、治理被污染的“文明源泉”的反教育腐败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2.
早在党的十五大前夕,江泽民总书记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吏制上的腐败和司法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和蔚建行同志的重要讲话,又明确提出了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司法腐败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山东法院的实际,就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司法腐败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司法腐败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腐败是伴随着权力的产生和发展而滋生的。绝对的权力、失去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是腐败的权力。各种腐败现象都是紧紧围绕权力的产生和运作而滋生和漫延的。所谓司法腐败,是审判权的一种异化,各种司法  相似文献   

3.
孔德峰 《检察风云》2011,(14):17-18
习惯上我们说司法腐败,不仅仅包括人民法院,还包括了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并目社会所关注的司法腐败,也是指发生在上述机关人员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因此,此处要谈的司法腐败,是指广义的司法机关人员“为了获得某种个人的利益”,“利用自己职务上的权力而试图影响司法活动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世界,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大量的司法腐败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受司法腐败所困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遏制和有效地控制、开出完全根治司法腐败的药方。司法腐败是权力腐败中最严重的一种腐败,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它直接威胁到国家政权和政党的生存,影响着司法的公正性,危害到公民的名誉、财产乃至生命的安全。因此,各国对此积极为关注,都在努力探索对司法腐败的控制手段。但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个完全有效的办法和良策对司法腐败有效根治。即使在“三权分立”的西方国…  相似文献   

5.
林蛇  百灵 《法庭内外》2006,(10):19-23
不能不说到故事发生地。安徽阜阳地区(含现在的阜阳市和亳州市)人口众多,位于该地区的临泉县为中国人口第一大县,比非洲一个国家人口还多;蒙城县为全国著名的“黄牛县”;亳州市为全国三大药都之首;太和县的薄荷长势能左右国际薄荷油价。然而,这两年发生的阜阳毒奶粉案,阜阳司法腐败案,却把多灾多难的阜阳推到全国人民面前。从阜阳升任安徽省省级高官的王怀中、王昭耀相继落马,到投资数亿的阜阳机场如今蒿草丛生!犹如珍珠蒙尘,阜阳让人痛心疾首。 从前阜阳最值得称道的是老庄文化,现在民间最发达的则是酒文化,仅一个古井镇就有大大小小许多酒厂,以“古井贡酒”最为著名。在上世纪90年代,安徽西北的“高炉酒业”,在全国风光一时!  相似文献   

6.
枉法裁判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枉法裁判行为是当前司法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枉法裁判既是司法腐败本身的内容,又是枉法裁判者获取腐败利益的主要方式。因此,反对腐败、遏制腐败行为蔓延的重要任务就是反对司法腐败、遏制司法腐败,反对司法腐败、遏制司法腐败的核心内容则是制裁枉法裁判行为。而真正富有成效的、从根本上遏制枉法裁判行为的对策,只有在科学、理性地研究其形成、存在的原因之后才能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9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  相似文献   

7.
执行腐败被认为是最典型的司法腐败现象之一.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2010年3月的全国“两会”,严肃惩治执行领域的腐败犯罪,再度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审议和讨论“两高”工作报告的热点话题。从近年来媒体披露的执行人员利用职权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搞权钱交易等腐败案件看,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吏治腐败是最严重的腐败,司法腐败是最危险的腐败,旅游腐败则是最广泛的腐败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法治领域一直是权力腐败现象的"重灾区".提起法治领域的腐败,人们通常会本能地想到"司法腐败"这一众矢之的.诚然,司法腐败的确是权力腐败在法治领域的重要表征,不过,颇具隐蔽性的立法腐败也是不容漠视的权力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是中国司法向腐败重拳出击的一年,是中国司法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中国司法加大执法力度的一年。这年3月8日,胡长清被处决;5月,“陕西第一贪”周长青和“甘肃第一贪”徐光明被判处死刑;9月14日,成克杰被执行死刑,成为建国以来被处决的职位  相似文献   

11.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中央确定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指导方针,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举措。我体会,加强源头治腐,应从解决党员领导干部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入手抓落实抓深入。一、加强艰苦奋斗和执政为民教育,解决“不想贪”的问题腐败行为的滋生,多因为“内虚”,或思想空虚,或精神无聊,或物欲亢奋,一遇物质利益和美色诱惑,往往就心猿意马,把持不住。所以,从源头上治腐,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入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中很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12.
《法律适用》2005年第3期刊登何兵先生《人民群众进法院》一文,讨论了司法民主的问题。确实,司法民主问题是我国司法改革中要注意的,但是鄙人以为何兵先生对于司法民主化部分观点有失偏颇,在此提出商榷。一、法官职业化和司法腐败没有必然联系何先生在文中提出的第一个观点是法官职业化是造成法官官僚化和司法腐败的直接原因。然而本人窃以为何先生文中关于清末法官职业化和司法腐败问题关系的论证逻辑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何先生在文中首先指出:“据程燎原的研究,至1911年,在各省各级审判厅中,有大量的留学法政科毕业生和国内法政科毕业生,充当推事和检察官,有些还担任了厅丞、庭长、检察长之职,法政人主控了中央和地方审判衙门。”紧接着何先生又引用《申报》对于山西高等审判庭厅丞谢武恒违法用人,以臻滥竽充数的报道,以及其他清末司法腐败的记载。由此,何先生得出的结论是“腐败的职业法官与腐败的政府官员被人民革命的潮流所淹没。”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后,短短一年多,数十名高官落马,中央反腐决心清晰可见。叫好的同时也要警醒,决心能成就一时之效,完善制度方可长治久安。反腐不仅需要自上而下,也需要自下而上。反腐需要动力和制度建设,而公众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反腐倡廉工作不是一场战役,也不是一次运动,而是要扎根于社会,根除腐败的社会土壤。因此,反腐倡廉根本出路是鼓励全民参与。“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只有充分实现公众的表达权、监督权,人民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才会提高,反腐成效才能提高。同时,反腐倡廉取得成效的根本标志是清廉文化扎根在全民心中,整个社会形成“人人不贪,人人反贪”的好风气。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官员从“不敢贪”向“不愿贪”、从“不愿贪”向“痛恨贪”转变。各种形式的腐败就如同在云开雾散、太阳普照之下的黑暗一样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14.
魏敏 《行政与法》2001,(6):58-60
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它直接威胁到司法的公正和国家的安全.本文以法律监督为着眼点,分析说明司法腐败的根源,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沈栖 《检察风云》2013,(23):36-36
我国封建社会到了清代,虽说还有类似“康乾之治”的“回光返照”,但它已呈现“强弩之末”的颓势则是不争的事实。那个年代,贪圣公纸腐败丛生,  相似文献   

16.
一、对司法腐败概念的认识由于司法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形形色色,在现实中存在一种将司法腐败概念泛化的倾向,认为只要是司法机构中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就是司法腐败。笔者认为,这样就模糊了司法腐败与经济腐败、生活腐败等的区别。那些与司法权力不相联系的行为,例如嫖娼、赌博、吸毒等构成违纪的问题(这类问题与司法职权无直接联系,尽管有时也是造成司法腐败的原因)则不属于司法腐败的范畴。根据学理解释,司法是指拥有司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法律运用于对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处理,以及对这种处理过程进行法律监…  相似文献   

17.
朝晖  易红 《检察纵横》2012,(12):30-32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在机关单位当个小官。手里掌握着点小权。在金钱的诱惑面前,他们把持不住,染上了“权力毒素”,用小权捞些小钱。在“螺丝壳里做道场”,把小权发挥到极致。用小钱来满足自己的贪欲。有道是,绊人的桩不在高。腐败的事不在小。本想用小权捞点小钱,搞“平安腐败”,谁知平安腐败不平安,小贪也能撂倒人。江苏省江阴市几个手握小权的干部,因小贪而滚鞍落马,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8.
李奇誉 《政府法制》2014,(21):19-19
“发生初次腐败行为的平均年龄为47岁.‘带病提拔’的省部级官员,其平均经济腐败时间在10年左右.”2012年12月中旬,一则题为《“带病提拔”官员初次腐败多在47岁》的新闻让舆论起了波澜,一位名为“元勋”的网民评论:“中国官员真幸福,贪了10年才落马,活够本了,人生可没有多少个10年呢.”  相似文献   

19.
胡健 《公民与法治》2010,(10):49-50
正是香港廉署执行处高压打击,使人心存敬畏,不敢贪;正是预防处查找漏洞完善制度,使有便利条件的人找不到贪污受贿的机会,不能贪;正是社区处倡导廉洁,净化社会风气,使所有市民都对腐败深恶痛绝,不想贪。“三管齐下”反腐倡廉,造就了廉政公署的权威与声望,守护着香港繁荣稳定与“廉洁之都”的关誉。  相似文献   

20.
"权力产生腐败,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已成为不争的真理,可见腐败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从公权力产生之日起就相伴而生的,所以腐败本身并不可怕。但法官腐败又与其他腐败不同,司法一直以来被视为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司法的公正与独立是公民对一个政府的信任底线。本文从解析司法腐败的成因入手,有针对性地探究根治司法腐败的有效路径,同时对中国司法制度建议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