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面对当前群众利益诉求增多,社会矛盾多样多发的复杂形势,公安机关要推进社会管理能力创新,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积极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具有突发性、传播性、破坏性和交互性的显著特点。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主要策略有:健全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机构和队伍;加强互联网虚拟社会的服务和管理;运用"公安网络舆情引导管理系统",完善涉警网络舆情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掌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等。  相似文献   

2.
公安机关因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和敏感性,经常处于网络舆情"风口浪尖",所以必须要牢牢把握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发展规律,在危机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消失期四个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危机管理策略,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构建和谐警媒关系、提升应对处置能力、建立危机预警体系,预防和减少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提升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管理能力,正确处置危机事件中公安机关与网络媒体、公安机关与广大网民的关系,更好地推动警媒携手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如何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不仅是当前公安机关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也是衡量现代警务机制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可能影响实体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对政府的权威性和公安机关的公信力产生严重影响。公安机关必须对其予以高度重视,要从社会和谐发展大局和政府及其公安工作全局加以审视和考量,抓住现实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敏感点,积极采取措施,科学、及时、有效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和危机。  相似文献   

4.
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处置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时有发生。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具有突发性、传播性、破坏性和交互性等显著特点。因此,公安机关应及时掌握涉警网络舆情动态,运用"公安网络舆情引导管理系统",完善涉警网络舆情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掌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涉警类社会热点事件频发,一旦引导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网络舆情危机。当前,公安机关政务微媒体在舆情应对中存在着应对意识滞后,引导资源分散,应对方法陈旧,运行维护不规范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公安机关政务微媒体在舆情应对过程中,应优化应对理念,健全应对处置机制,提升应对管控能力,完善应对激励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完善公安机关政务微媒体运行机制,提升涉警舆情应对能力,发挥政务微媒体自身价值及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方面得到助力和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的舆论环境要求检察机关提高处置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只有建立涉检网络舆情反应机制,敏锐地把握、驾驭应对舆论的能力,及时、坦诚地公开检务信息,才能培养人民群众对司法权威的认同感,提高检察工作的执法公信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针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应对,成为当前公安机关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当前,公安机关对涉警网络舆情的处理既存在主观障碍,也存在客观障碍。网络陌生人社会规范缺失,“刻板成见”和心理压力都使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面临难题。应当注重从源头化解矛盾,并强化对公安机关舆情引导能力的培训,使其能在多元化意见传播中占据主动,妥善应对涉警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8.
论涉警舆情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社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各种利益诉求增多,公安工作备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情况下,涉警舆情的引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组织领导工作的稳定与发展。但是,现阶段涉警舆情引导工作,却面临着诸如社会舆情引导手段单一、反应速度较慢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涉警舆情的新形势.我们必须积极应对,采取针对性措施,扎实有效地做好涉警舆论的正面引导工作,进一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微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在匿名机制下得以迅速传播,给公安机关的治理带来极大挑战。涉警网络舆情微传播具有快速性、互动性、持久性、难控性等特征。尽管公安机关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举措,但公安机关的应对实践并不能有效引导舆情的理性发展,仍旧存在认识上重视程度不够、资源上基本保障缺失、能力上研判引导不足、治理上理念方法滞后等问题。公安机关应转变管理思维,树立治理思维,在涉警网络舆情治理上,积极探索与新闻媒体、公司机构、社团组织、公民个人的合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后真相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呈现出新的特点,公安机关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涉警网络舆情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治理对策,但相关日常警务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公安机关应从创新公安机关话语体系、打造公安机关政务新媒体、建立健全涉警网络舆情回应机制等方面加强涉警网络舆情治理工作,努力塑造公安机关公正、文明、值得信赖和无私奉献的社会形象,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冲突加剧,公安机关作为社会安定和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承担着较以往更多的责任和任务。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舆情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涉警负面舆情具有传播发散性、影响持久性、言论片面性、目的针对性等特点,危害社会稳定、影响警民关系、涣散民警斗志。然而,现阶段公安机关在涉警负面舆情应对工作中存在硬伤。这使得提高涉警负面舆情应对能力成为当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战略任务。奋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需要认真总结维护社会安全的历史经验,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严格实施《国家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深刻认识科学维护社会安全的重要性。应当明确突出公民安全、食药安全、安全生产、交通消防安全等重点任务,识别新时期维护社会安全任务中存在的社会矛盾、社会治安、反恐怖、网络舆情、公共卫生等新型风险挑战,综合加强政治、法治、科技、人才、物资等各项防护体系,从而不断提升维护社会安全的能力,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社会安全基础。  相似文献   

13.
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给公安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处置、及时应对涉警舆情危机事件已成为和谐警民关系的症结,因而妥善引导涉警网络舆情事关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和社会和谐与稳定。网民心理决定网民的网上行为,进而对涉警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网民心理包括代偿机制下的心理、追求本我的心理和首因心理、群体极化下的从众心理、群体怨恨心理和仇警心理。本文通过大量实例对网民心理进行分析论证,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科学的引导措施,具体包括快速回应涉警事件、信息透明真实,事件进程实时发布、搭建交流平台,巧妙设置议题、宣传警察正能量和积极发挥意见领袖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微信、微博、社群等自媒体用户平台逐渐成为涉警舆情传播的重要媒介,错综复杂的涉警舆情随时可能引发舆论危机。在自媒体时代,公安机关如何积极、科学应对并及时处理好涉警舆情,对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治理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从当前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现状出发,找出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危机处置的难点,分析部分公安机关在应对涉警舆情中处置失当的表现及原因,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安机关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完善我国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涉检网络舆情研判能力,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涉检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重要性,重视检察机关自身建设;建立涉检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在制度上形成规范,防范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涉警舆论安全是指涉警舆论的传播、引导和自我更新能力免受威胁和危害,是涉警舆论本身的安全,而非警察舆论安全或涉警舆情安全。涉警舆论的传播安全主要针对其中的积极因素。在涉警舆论的传播过程中,公安机关应大力开展涉警舆论传播能力建设:高度重视传播媒介;熟练运用传播策略。涉警舆论的引导安全主要针对其中的消极因素。在涉警舆论的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公安机关应主动参与舆论引导:增强涉警舆论塑造能力,坚持警务公开,发布正面信息;增强涉警舆论调控能力,引进舆情监测,坚持持续引导。涉警舆论的自我更新安全主要针对其动态变化。公安机关应运用舆论形成机制、舆论分析机制和舆论调整机制等,加强舆论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对涉警舆论开展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已成为党和政府与美西方反华势力、达赖集团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特殊战场”,党和国家对网络舆情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命题。涉藏网络舆情治理既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又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息息相关。通过对涉藏网络舆情在新时代呈现出的“三个突破”新特征及其影响的分析,从转变治理理念、健全治理机制和提高宣传引导水平三方面提出新时代涉藏网络舆情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舆情研究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研究的新领域,其中涉警网络舆情可强烈影响网络上下线间的互动行动。大众自媒体传媒时代下公安机关针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已不能仅限于简单的"议程设置"。本文基于贝罗传播模式针对自媒体时代下的涉警网络舆情样本数据综合分析,从贝罗传播模式的基本要素"信源(S)、信息(M)、通道(C)、接收者(R)"思考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应对策略,以期开启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交网络的普及,涉警网络舆情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梳理涉警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运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组合权重法进行分析,建立涉警网络舆情风险等级的评价预测模型,可以对涉警网络舆情的风险等级以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评估和预测,有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实现对涉警网络舆情的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20.
网络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实现政府和社会多元主体公共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实现自我维护、自我管理。从传统的网络监管到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网络治理,可以有多种思路,从提高决策科学性,增强政府治理能力的角度看,可以考虑建立三种机制实现网络治理,即“政府-网民”应答互动机制、“政府-民间”第三方参与的网络舆情分析机制、“评估-纠错-问责”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